徐穎
“更多地了解中國以及讓中國學生更好地了解越南”,是她每天的必修課
“80后”阮氏芳簪來北京已經(jīng)10年整了。
如今,除了在中央民族大學讀博士后,她還在北京大學從事越南語教學工作。
“更多地了解中國以及讓中國學生更好地了解越南”,是她每天的必修課。這,也是許多越南青年在北京學習、生活的縮影。
追劇追到北京
阮氏芳簪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她從小在越南河內(nèi)長大,和很多中國孩子一樣,她也看1986版的《西游記》。中國四大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的電視劇都曾在越南播出,1986版的《西游記》尤其受到越南孩子們歡迎。
她告訴本刊記者,越南人和中國人在文化上有相通性,比如,大家笑點都很相似,中國電視劇的情節(jié)大家都能看懂,盡管是翻譯過的,但同樣會覺得有意思。
長期從事越南語言文化研究的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劉志強曾于2001~2002年在越南國家大學留學。在他看來,古代中越兩國在文化上具有較強的相似性,古代越南胡朝皇帝胡季犛曾有詩一首,可證古代中越文化關(guān)系之密切:欲問安南事,安南風俗淳。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玉甕開新酒,金刀斫細鱗。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由此不難理解中國古裝電視劇為何在越南容易受到歡迎?!眲⒅緩娬f。
阮氏芳簪的父親在越南社科院工作,曾于上世紀60年代在北京大學學習?!白x大學時我想選擇人文學科,父親說要想了解越南的歷史文化,肯定要懂漢語,所以最終我選擇了對外漢語專業(yè)。”阮氏芳簪說。
劉志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有不少越南青年學習漢語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越南古代文學及越南歷史,因為古代越南曾長期使用漢字作為官方文字,大量的古代文學和越南的史書都是用漢字書寫的。
來自越南南部省份的阮瑞梅欣來到北京讀書已有7年,她對中國電視劇并不陌生,在中學時代就曾看過《煙雨濛濛》《神雕俠侶》等電視劇。
現(xiàn)在, 阮瑞梅欣已經(jīng)完全可以看懂漢語版的電視劇了。課余時間,她經(jīng)常看《甄嬛傳》《瑯琊榜》《楚喬傳》《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古裝電視劇。
外交學院副教授任遠喆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文化外交是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影視劇的輸出使中國文化外交的形式更加多樣,可以吸引更多越南民眾關(guān)注中國文化,營造推動中越合作的良好輿論氛圍。
2004年,阮氏芳簪大學畢業(yè)后留校教漢語,但她感到,去中國深造后回到越南才能更好地勝任這項工作。2007年,她來到中央民族大學攻讀研究生,但院長建議她選擇民族學專業(yè),因為可以學習到更多有意思的東西。
最初,這個選擇讓她幾乎崩潰。對她來說,少數(shù)民族的名稱都很難記住。幸好,一位熱心的哈薩克族同學給她講了很多新疆的故事,她才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產(chǎn)生了興趣并堅持下去。
如今,她或許是擁有最多中國少數(shù)民族朋友的越南人。她的圈子有來自哈薩克族、塔吉克族、佤族、蒙古族、彝族、傣族、白族、布朗族等中國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朋友。
阮瑞梅欣與北京結(jié)緣是在2009年。大學畢業(yè)后,因為想進一步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她選擇了到中國留學。
“之所以選擇來北京是想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而且本科學漢語時,很多課文的場景都是在北京,比如,騎自行車去香山看紅葉,還有關(guān)于天安門、故宮的故事?!彼f。
碩士期間,她在北京語言大學就讀國際關(guān)系專業(yè),但攻讀博士時,她還是選擇了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為以后回到越南在高校教漢語作準備。
現(xiàn)在,愛好文學的阮瑞梅欣開始嘗試用漢語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詩歌。不久前,她創(chuàng)作的《面對夜》《我會變老,你也知道》《寫給秋天》三首詩歌發(fā)表在了《詩國》上。
因為從事民族學研究,阮氏芳簪曾去過川北藏區(qū)、新疆塔什庫爾干地區(qū)等很多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域進行民族學田野調(diào)查。
她對新疆塔吉克族的自治縣塔什庫爾干印象最深,因為塔吉克族人民非常好客?!氨M管我是一個從北京來的外國人,跟他們互不相識,但只要走進他們的村子,隨時有人請你做客,給你吃好吃的,送給你他們做的手工藝品。”
阮瑞梅欣也走過中國很多地方,她看過電視劇《風中奇緣》及《云中歌》,這兩部電視劇的取景地都有莫高窟和月牙泉,這引起了她的興趣。不久前,她與兩位泰國同學一起去了敦煌、嘉峪關(guān)、張掖?!跋肓私庵袊幕仨毴ザ鼗鸵惶?。敦煌給人的感覺太好了!”
阮瑞梅欣甚至隨性吟起了詩。她說,敦煌帶給她的感覺正如兩首歌的歌詞:“我的心曾乘著風啊,自由穿行夢想里,我沉默地祈禱啊,感受著你的光芒感覺著你的神奇”,“就在天的那邊很遠很遠,有美麗的月牙泉,她是天的鏡子沙漠的眼,看啊看啊”。
中國的現(xiàn)代化也讓她們震撼。阮瑞梅欣特別提到,在中國網(wǎng)上訂票和交通非常便利。
她回憶起,剛到北京時還沒有移動支付,但最近幾年中國的科技發(fā)展速度非???,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出門帶一部手機就夠了。
阮氏芳簪也感受到了同樣的變化。她說,現(xiàn)在的電商平臺非常方便,可以買到很多越南特產(chǎn):咖啡、泡面、綠豆餅、辣椒醬?!耙郧懊看螐脑侥蟻肀本┒家獛M滿一箱子調(diào)料,現(xiàn)在都可以在網(wǎng)上買?!彼f。
事實上,留學生帶來的交流是雙向的。
現(xiàn)在,阮氏芳簪在北京大學“一帶一路”語言文化項目下教授公共越南語?!斑@門課的目的不是單純地教授語言,而是給中國學生介紹越南的文化和風土人情,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越南?!彼f。
“學生們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越南的哪一種米粉最好吃。”她說,“在公共越南語的文化節(jié)上和每個學期末,我們都會給大家做一些越南菜,就是為了和大家分享越南菜,分享越南文化?!?/p>
阮氏芳簪感到,隨著近幾年越南經(jīng)濟快速增長,中國學生學習越南語的積極性也在增強,她的一些學生畢業(yè)之后還去了中越貿(mào)易公司工作。
2016年,中越雙邊貿(mào)易額達到982億美元,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目前,中國已經(jīng)成為越南第一大貿(mào)易伙伴,也是越南農(nóng)產(chǎn)品第一大出口市場,中國對越南進口額也不斷增加,雙邊貿(mào)易更加平衡。
2016年,越南接待外國游客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其中,中國大陸游客達270萬人次,中國持續(xù)多年成為越南旅游市場的最大客源地。
與此同時,中越兩國繼續(xù)積極推動旅游合作。2017年1月,兩國簽署了《中國國家旅游局和越南文化體育旅游部2017—2019年旅游合作計劃》。
根據(jù)中國教育部官方信息,越南是2016年來中國大陸留學人數(shù)最多的十個國家之一,當年,越南來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人數(shù)達到10639人。
2017年1月發(fā)布的中越聯(lián)合公報指出,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推動兩國人民特別是年輕一代交往,使兩國民間交往更加活躍、熱絡,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進一步擴大文化、教育、旅游、新聞等領(lǐng)域交流合作。繼續(xù)辦好中越青年大聯(lián)歡和中越青年友好會見等民間交往活動。落實好《中越文化協(xié)定2016-2018年執(zhí)行計劃》《中國教育部和越南教育培訓部2016-2020年教育交流協(xié)議》,鼓勵互派更多留學生到對方國家學習。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教授王義桅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越青少年友好往來非常重要,青年沒有歷史包袱。我們班上就有越南同學,越南的年輕學生很自信,與中國學生相處非常融洽。除了留學生,青年政黨領(lǐng)袖以及各個社會團體的來往增加,對中越關(guān)系的發(fā)展也非常重要?!?/p>
任遠喆說,青年交流是官方外交的有力補充,對于增強兩國民眾尤其是青年人的親近感和認同感非常重要。越來越多的越南留學生來華,正是“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取得成果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