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愛迪 郝 璐 陳 穎
在審美日常化的當下時代語境中,審美對大學生的塑造和培養(yǎng)是全方位的,尤其是與大學生群體最為貼近的服飾審美,集中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和審美意識。一直以來,休閑服飾受到當代大學生群體的青睞,這一審美選擇折射出大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偏好,其成為主流審美選擇的原因,既與休閑服飾自身的審美特性有關,也與大眾審美文化的影響有關,亦離不開大學生個體的文化積淀與審美素養(yǎng)。
休閑服飾能夠成為校園服飾消費的主流,擁有被選擇的廣度,主要源于休閑服飾自身風格的多樣性具有不同于其他服裝的優(yōu)勢和特點。
中國休閑服飾的發(fā)展從改革開放開始,開放的時機使得國外休閑服飾借此大流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也刺激了本國服裝產業(yè)的發(fā)展。
到2 0世紀9 0年代,國內休閑服裝行業(yè)在國內經濟和世界休閑服裝潮流的刺激下日益蓬勃。首先具有港資背景的品牌成為內地服飾市場的領軍品牌,之后隨著消費者觀念的改變和服裝市場現狀的影響,休閑服飾的發(fā)展勢頭向好,各類品牌發(fā)展興起。休閑服飾不僅在品牌上有著國內外的競爭,在市場競爭份額的劃分上也越來越精細,運動休閑、商務休閑、家居休閑等服裝風格和品牌發(fā)展迅速,進而擴大了休閑服裝的市場。
迄今為止,國內市場的巨大容量,讓休閑服飾的發(fā)展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不論是品牌的日益擴張還是時尚潮流的驅使,都使休閑服飾成為人們選擇和購買的主流。
消費由生產決定,并且與生產相互影響。人作為消費的主體,市場上的休閑服飾份額較大,供人們的選擇也就相對較多。正是由于如今休閑服裝市場份額巨大的現狀,可供消費者選擇的余地和廣度相比于其他風格服裝更具優(yōu)勢,并在一定意義上排擠了其他風格服飾市場份額,使得休閑服飾在人們消費選擇上占據巨大優(yōu)勢。
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中一個非常重要并且特殊的群體,其消費水平與其他社會群體的消費水平勢均力敵。休閑服飾在大學生消費選擇中占據一個重要并且主流的地位,休閑服飾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在日益澎湃發(fā)展成長起來的審美潮流影響之下,大學生在審美選擇上不僅僅只是處于一個被動地位。大學生群體有著不同于其他群體的特質,他們在服飾選擇上更有著自己的特色,所以對于相對潮流的休閑服飾,大學生的選擇又有著一定的主動性。
休閑服飾的風格多樣,雖然以基本款為主,但是休閑服飾的風格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基本款式和基本元素,而各式基本要素的特性又決定了休閑服飾的高度可塑性和包容性。無論是單品的設計還是搭配的選擇上,都展現出了不同于其他服飾的審美優(yōu)勢。
1.休閑服飾的簡約性
休閑服飾一個非常突出的特色就是簡約,不論是款式的設計還是服裝的元素,都擺脫了奢侈和繁復。休閑服飾這樣的特性不僅決定了生產者對其具有偏好,而且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并且使得消費者在服飾選擇上的壓力相對來說小了很多。其簡約的風格和包容性對于消費者,特別是在服飾選擇上處于相對保守地位的大學生,更多地減少了選擇的尷尬。
休閑服飾的簡約性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無差異性,也就是不具有十分突出和鮮明的特色。其服飾要素對生產者是公平的,不具有明顯特色的服飾無差異性使生產者有更多的選擇,品牌之間競爭也是公平和合理的。那么對消費者來說,不僅對于休閑服飾的選擇更多,而且沒有太多的繁復設計要素降低了消費的成本,特別是對于大學生群體,簡約處于一種“不出錯”的印象中?!安怀鲥e”既是由于休閑服飾簡約設計對普通大眾穿搭的不挑剔,又是相對平價的消費降低了人們后悔消費的風險。特別是沒有太多經濟來源的大學生,正是由于休閑服飾的簡約,使其成為人們消費的非常合理的選擇。
而且這種簡約性所帶來的無差異性特色所面臨的受眾面更為廣闊,針對大學生這種青春活力有創(chuàng)意的群體,休閑服飾在選擇上極具優(yōu)勢。校園服飾文化的特質在于它更多地表現了青春與文化的氣息,顯示了它與大眾時尚文化的區(qū)別。大學生青春的特質體現在服飾的選擇上,意味著他們的接受度更高,能夠接受更為新奇和潮流的內容。作為時尚相對前沿的接受者,他們更加偏愛風格簡約、可以為搭配提供更多創(chuàng)意和選擇的休閑服飾。休閑服飾的包容性使得當代大學生選擇的余地足夠廣闊,不僅在于休閑服飾所帶來的審美上的愉悅性,而且休閑服飾的簡約要素更多的是一種潮流,更是迎合了大學生追求時尚的心理。
2.休閑服飾搭配的隨意性
休閑服飾的包容性和風格的多樣化,不僅體現在休閑服飾的無差異性上,更多的是在服裝上可以包容更多其他元素的選擇和搭配。而作為休閑服飾風格多樣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搭配的隨意性,是對休閑服飾本身簡約風格的一個升華,也是對休閑服飾不可多得的審美優(yōu)勢。
雖然休閑服飾單品的設計簡約,各種元素的應用相對較少,承擔的設計成本主要是由較少的元素為主,但是它能夠包容其他更多的設計和搭配,為消費者進行自我設計的余地更大。
以牛仔服飾為例,作為休閑服飾一個突出代表,牛仔服飾不論是單品的設計還是搭配受眾面都很廣。不僅是因為這一類服飾起源較早,有著一定的時尚基礎和潮流情懷,而且還在于牛仔服飾風格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服裝搭配上比較輕松。牛仔服飾的面料和設計都很好地避開了性別特征,簡約大氣的款式與設計模糊掉了性別特征,這種隨意性收獲了更廣闊的消費群體,帶來了簡約隨性的中性潮流。而且,在實用角度上牛仔服飾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耐磨的布料可以長久地穿著,并且簡約不過時,服飾百搭,在減少購買成本的同時還能緊跟時尚潮流。其風格的簡約特性分擔了搭配的壓力,加之牛仔元素的應用廣泛,從外套到褲子,以及女士的各種裙子,都能找到復古休閑的牛仔影子。作為休閑服飾的代表,牛仔的元素幾乎占據了所有的服飾的設計,而對大學生來說,以牛仔為例的休閑服飾,不僅在單品的設計讓人容易接受,產品和元素多元且風格簡約,穿著和搭配的壓力小,而且在性價比上極具優(yōu)勢,大學生幾乎人人都有牛仔單品。牛仔耐穿百搭,價格相對親民,不難看出牛仔服飾作為搭配單品的優(yōu)勢十分突出。
休閑服飾在大學生群體間的流行,意味著休閑服飾作為服裝主流的地位,它既迎合了時尚的潮流,又中和了大眾在審美上和消費上的保守性。并且,休閑服飾“簡加簡”的風格,也就是簡約和簡約的搭配,能夠達到“1+1>2”的突出效果。這種超高性價比的選擇正是當代學生所期待的,以舒適簡約的各色基本款式來搭配出自己的個性和潮流風格,展示了自己青春的活力和創(chuàng)意,并且每件單品平價還能用以多套搭配中。正是因為如此,休閑服飾不論是在單品的化繁為簡上還是搭配的多樣性上,都為大學生留下了很大的自我設計余地,以最低的成本和相對保守的設計突出自我特色,在大學生服飾選擇上得以坐牢主流位置。
大眾對于審美的追求有趨同性,從眾傾向極為明顯。大學生有自己的群體規(guī)范,他們更容易接受社會大眾文化的影響,從而產生從眾意識,在一些態(tài)度和行為上表現出一致性。
當代社會多種文化形態(tài)并存,各種文化過渡和融合使彼此之間的界限也相對模糊。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文化的交融與碰撞為人們提供了更多元的社會情境,受此環(huán)境影響的大眾文化基礎廣泛、特性多元,隨社會的進展不斷地有所發(fā)展。當代大眾文化在現代文化的多種特性上吸收和生長,現代文化包括由其發(fā)展而來的后現代文化,兩者所具有的各種特性為大眾文化提供發(fā)展基礎以及表現和認知形式。
大眾文化植根于現代文化,在現代文化的基礎上,體現出來的顯著特點就是文化工業(yè)所帶來的商品性。商品性迎合的消費特性,不僅是現代文化發(fā)展到此而產生的必然效果,也是注重即時效應的后現代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商品性和注重情感瞬時體驗的兩種文化特性,鑄成了時尚的精髓,也就是休閑服飾在潮流服飾界經久不衰,并且一步步挺進大學生服飾圈的重要社會文化因素。
在這樣的社會語境中,對休閑服飾進行選擇的從眾行為促使大學生群體產生了群體效應,在本來就不是很大并且社會性不足夠成熟的圈子里產生進一步的影響。梁瑛楠在《大學生從眾心理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稱“大學生群體對個體的從眾壓力要比其他群體要大?!币环矫?,大學生受到整體大眾,也就是影視、媒體、明星等更為外在的社會大眾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們亦受到來自于群體內部的從眾行為的影響。在這種雙重的從眾壓力之下,大學生的審美選擇相對單一。
當然,隨著文化的普及和社會大眾素質的整體提高,以及多種媒體對于社會公眾的影響,審美不僅實現了大眾普及化,并且審美的自主意識也在多方發(fā)展中得到提高。人們擺脫了模仿和崇拜的封閉禁地之后,因地位階級和歷史局限所帶來的一切權威影響已經消解,包括歷史因素對審美的壟斷所產生的中心效應和距離感也得到質的改變。人們因單純模仿產生的時尚潮流已不似從前,權威和距離的意義的改變,不僅使審美更具自主意識,也使更多的審美要素更快地在大眾中普及。
而在社會文化中成長并植根于現代文化沃土的大眾文化,在審美上不設門檻,包容性強,實現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平等和世俗性,為審美在公眾中達到普及進一步提供助力。相對地,個人主觀審美的消解和同化影響助推了從眾行為,也就是在此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服飾潮流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休閑服飾的發(fā)展和走近公眾的障礙,在大眾文化產生的從眾心理中被降到最低。從眾是使自己的言論、行為、態(tài)度與群體保持一致性,不論從眾心理是受到群體的壓力被迫做出改變,還是自我接受群體的表現,歸根都是大眾在一定意義上保持一致,社會有意無意地共同促進一種現象或是趨勢的達成。潮流歸根由此產生,是服飾的發(fā)展和社會以及每個個體相互影響作用的結果,休閑服飾的自身因素對受眾產生吸引或是成為審美客體,其自身優(yōu)勢都對消費者產生了影響。而消費者在社會群體中受到大眾文化的從眾影響,進一步推動了休閑服飾走進各個群體。而對于受到群體內部影響和擁有相對較高自我意識的大學生群體,占據默認選項的休閑服飾在大學生群體中更是有利,在大眾文化的環(huán)境中將選擇的壓力降到最低之后,對于休閑服飾的接受度更高。
而青年大學生對于休閑服飾的選擇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從眾。自主選擇的消解是為了在群體中得以肯定,保持一致性是一種尋求價值肯定的妥協。在尚不成熟的大學生群體中,對于外貌的肯定是向群體尋求的。生活關系相對緊密的大學生,不想在任何方面缺失群體歸屬。從眾使得休閑服飾由社會服飾的主流進入到大學生群體,并在大學生群體內部使得潮流效應更加突出。所謂潮流,在一定意義上即為眾人的選擇,人們對某一種服飾擁有一種期待,多數人對此的期待構成群體內部的相似性,這種期待的實現成為一種現象和經驗。阿爾伯特也提到:“人們經驗的相似性使得一個人把別人的結果作為自己結果的預示?!睆谋姷男纬墒侨藗儗τ诮Y果期待的一致性造成行為的一致性,大學生對于休閑服飾的選擇也在于,同齡人的穿著直接或間接地會成為自己期待的結果。這種現象的大眾化不僅使人們迫于選擇休閑服飾來尋求群體接受,也在于自我接受休閑服飾是對某一種效果的期待。群體和自我的因素都使得大學生在服飾選擇上更為偏向從眾,也更受從眾影響。
進入大學之后,大學生面臨著角色轉換。無論是從中學時代過渡到大學生活,還是由大學面向社會,大學的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都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拓寬的視野和不一樣的高度為他們帶去了更多思考,這種理念進一步地融入生活。
擺脫了枯燥單一的校服的大學生,對于服飾的選擇更具自主性也更加多元,也有了更多思考。而在身份和角色的轉變上,服飾的選擇又要適合這種變化和現狀。大學生相比于中學生,因為開放式的環(huán)境和更為多元的教育,使大學生的身份更多了一種社會性。他們離真正的社會生活更近一步,在服飾的選擇上更成熟和自主,再加之大學生這個群體青春和活力的特性,服飾的選擇相對自由。但是大學生依然是學生群體,這種概念對潛意識的影響以及在校園生活的狀態(tài),使得大學生對于服飾的選擇既要有分寸還能適合自己相對雙重的身份特性。
休閑服飾的簡約和高性價比迎合了大學生對于服飾的追求,既沒有職業(yè)要求,也擺脫了中學的稚氣。休閑服飾為大學生在身份的轉換上提供了更廣的選擇空間。大學生對于身份轉化的訴求以及現狀,和休閑服飾的廣闊包容相得益彰,使得在服飾選擇這方面,休閑服飾為大學生的需求提供足夠好的補充。
這種包容性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大學生對服飾多元化的需求,在保持學生風度的基礎上,為大學生的青春活力提供更多創(chuàng)意空間。而且對于風格多元的大學生,休閑服飾的分類甚廣,不僅可以滿足大學生基本的服飾需求,而且可以迎合大學生多種身份的轉換,并在大學生真正邁向社會的時候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不僅彰顯了大學生日益成熟的姿態(tài),也減少了大學生職位選擇或是工作時面臨的許多尷尬。
而大學生角色轉換所面臨的心理因素在于,由校園群體的從眾行為向社會從眾行為的過渡和轉變。在校園中大學生對于休閑服飾的選擇受到大學生群體內部的影響更多,而在面向社會時,他們所要面臨的群體更多更負責,所考慮到的狀況也要更全面?!坝捎诿恳粋€體都可以從屬于若干不同的團體,這些團體會在個體心目中形成一個特殊的次序表,排在首位的團體,是個體行為處事的一種內在的中心和參照標準。”在面對諸多狀況時,初入社會的大學生不得不面臨權衡和妥協,在迎合社會需求時一定要放棄一些個性化東西,但是又要在著裝得體上保持自我的價值,休閑服飾作為“中間選擇”往往不會出錯。這所謂的角色轉換問題,是大學生學會糾正和選擇的一種體現。在合適的場合和時間選擇合適的服飾,在群體中必然要做出的妥協之選正迎合了休閑服飾的優(yōu)勢。
大學生作為擁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群體,在消費上有著相對高的理性以及成熟正確的價值觀念,側重于時尚潮流的審美但是并不盲目從眾。大學生的品牌觀念不強,追求奢侈和盲目從眾的現象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大學生接受了較高的教育有關。
相對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不僅使大學生培養(yǎng)起正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而且在審美上能有著正確合適的判斷。在為自己選擇服飾時,能夠深思熟慮綜合考慮,追求適合自己的服飾,而不是跟風或是做出其他不理智的行為。畢竟大學生還沒有經濟來源,生活費用由家庭提供,在沒有自給能力的基礎上,大學生們能夠做出相對其他的文化群體更明智的選擇。體會到作為學生的責任和道德以及正確的三觀,為大學生的消費選擇提供了素質支持。
而作為擁有年輕特質的大學生在與其他個體保持一致的同時,又追求自我感受。“人們注重舒適、自然的感覺,注重個性品位與心理感受,拋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用服裝宣泄自己的情感?!贝髮W生對于服裝的態(tài)度,在堅持“T P O”原則的基礎上,擁有自己的個性判斷和追求,這都是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后與其他社會群體區(qū)別開來的原因。
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使大學生在服飾選擇上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使自己以服飾展現個性的同時可以更好地融入所在的群體。較高的文化為大學生提供更高的群體智慧和理性。在休閑服飾的選擇中他們保持的相對一致性,使彼此更能融合。休閑服飾的優(yōu)點能夠更好地適合大學生群體,對其優(yōu)點最大化和更好地加以利用,讓大學生做出最明智和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通過對于休閑服飾成為大學生服飾消費主流的分析,可知大學生的服飾選擇,不僅受到服飾本身的影響,更加受到社會情境下的大眾文化和個體意識的影響。審美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和價值追求,源自生活,更高于生活。大學生群體的服飾審美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們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現狀。
大學生對于休閑服飾的追求在一定原因上受到大眾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無意識的從眾行為,不論是其生活的群體對個體的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壓力,還是社會媒體的宣傳形成的潮流意識,都對大學生的審美造成一定的影響。這種現狀,使大學生與群體保持了一致性,得以更好地融入群體和社會。但是從眾影響一定意義上使大眾審美流于平面化,大眾文化的世俗效應破壞了原本的審美趣味,自我意識在無意識的潮流之下缺失了美學的意義。羅杰斯也說過:“青年的從眾行為很可能是他在自己的需要被接受與保留其個性這兩者之間的一種妥協。”這種由需求而造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當代大學生的審美現狀不易扭轉,在保持一致的需求上做出了一定意義上的犧牲,使得美學的意義造成了欠缺。當代大學生美學教育的欠缺,使得大學生的審美流于平庸和欠缺思考,這不僅是當代審美現狀,也是當代審美有所欠缺的原因。
[1] 買麗萍.透視校園服飾文化[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0 0 3(3).
[2][美]多爾·羅杰斯.青年心理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 9 9 1.
[3] 梁瑛楠.大學生從眾心理及原因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 0 1 0(4):2 3 0-2 3 1.
[4][美]阿爾伯特·班杜拉.社會心理學[M].吉林教育出版社,1 9 9 8.
[5] 章士嶸.心理學哲學[M].社會科學出版社,1 9 9 8.
[6]潘峰.大學生服裝審美心理實驗研究[J].美與時代(上),2 0 1 5(8):8 8-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