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avia
重口味食物也許會讓你吃得更多
□ Octavia
當你半夜在口干舌燥或者憋尿中醒來,也許會暗暗抱怨昨天既咸且辣的外食晚餐,讓你吃下了太多的鹽和味精,又沒喝夠或者喝了過多的水??傊?,都是鈉離子的鍋。
在目前的醫(yī)學理論中,當過多的無機鈉鹽穿過你的小腸壁進入血管之后,血液中的鹽含量即開始升高。接著,細胞外鹽濃度一旦高于細胞內(nèi),細胞就會在滲透壓的作用下失水以維持平衡。細胞中的化學信使分子也開始警告位于下丘腦的感覺中心,要是不想變成一條咸魚,最好趕緊來點兒淡水!雖然你不會對體內(nèi)發(fā)生的一系列生化過程有所知覺,但此時你明確地知道:我渴了。
然而,2017年4月發(fā)表在《臨床研究雜志》上的一系列論文令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種說法。這要從“火星-500”說起,這是一個由歐空局主導的大型國際實驗項目,目的在于跟蹤人體在長期太空旅行中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
在1994年前后進行的一組實驗里,10名男性宇航員在205天的太空任務中,每日攝入鹽量依次在12g、9g、6g各保持28天,然后恢復到每天12g。同時,每位宇航員還會記錄他們每日喝水量,并留取尿樣。
從數(shù)據(jù)上來看,當鹽攝入量加倍時,他們喝進去的流體水反而更少,同時尿得更多,而且尿液中無機鹽和尿素濃度也更高。
且慢——喝得少尿得多,長期下去人豈不是要變成肉干了?沒關系,實驗證明雖然宇航員們喝得少,但他們吃得更多了呀。根據(jù)宇航員們的自我報告,食物變咸之后,吃同樣分量的食物令他們更容易感到肚餓,這導致他們?nèi)滩蛔”绕綍r多吃了25%。
因此,要么是食物中的水分補充了喝水的不足,要么是體內(nèi)代謝的變化產(chǎn)生了多余的水。到底是什么促成了這種令人困惑的現(xiàn)象呢?
來自德國航空中心和范德比爾特大學醫(y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近期在雄性小鼠身上重復了這一實驗,結果顯示,公老鼠的反應跟男宇航員非常相似:喝得少吃得多,而且尿液更濃。
被投喂過咸的食物后,公老鼠體內(nèi)的糖皮質(zhì)激素水平有明顯升高,這種來自腎上腺的激素在調(diào)節(jié)大分子代謝和免疫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缺水時,糖皮質(zhì)激素的增多會加速分解肌肉蛋白產(chǎn)生水分,這個過程也會同時產(chǎn)生尿素。
這說明,人體在攝入超量鹽分時,會自動開啟一套自我供水機制。這個過程會消耗不少能量,饑餓感正是從此而來。
哈佛大學醫(yī)學院腎病學家、為這兩項研究撰寫了編者按的賽德爾(Mark Zeidel)評論說,這說明人也像駱駝一樣,具有在特殊情況下分解自體脂肪和蛋白產(chǎn)生水分的能力。
話說回來,鹽吃多了畢竟不是件好事,高水平的糖皮質(zhì)激素與骨質(zhì)疏松、Ⅱ型糖尿病和肌肉減少都有關。一名曾參與過“火星-500”的德國宇航員仍然記得,自己當年有多討厭寡淡的太空伙食,即使是在每日12g的階段;而這個數(shù)字放在中國也就是個平均水平。雖然全世界人民都喜歡重口味,但這些研究讓高鹽飲食的罪狀又加一條:讓你吃得更多。
(摘自《南都周刊》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