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堃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24)
敘事結構與有聲語言在四個方面的控制
馬 堃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24)
故事的講述通常都是按照一定的敘事結構有序展開的,也可以說是一定的套路,電視節(jié)目也一樣,成型的成品牌系列節(jié)目都有自己固定的程式化。通常敘事結構有正敘、倒敘、插敘。
敘事結構;有聲語言;控制
《今日說法》誕生于1999年1月2日,是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第一檔全日播法制欄目,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欄目。欄目秉持“點滴記錄中國法治進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監(jiān)督執(zhí)法,促進立法、服務百姓”為宗旨,全力打造“中國人的法律午餐”。欄目收視排名長期穩(wěn)居央視前列,影響力持續(xù)增強。
本文以《今日說法》20160531“廣場舞跳出大麻煩”這一期為例,來具體分析敘事結構中,主持人及解說在有聲語言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方面的控制。
首先,在節(jié)目一開頭是一個導視小片,介紹本期主要關注事件——“年僅四十幾歲的女士廣場上意外身亡,幾十位目擊者卻無法還原死亡的真相。四個老人被卷入人命官司,引發(fā)法庭內外激烈的辯論。一個充滿爭議的法律議題究竟該如何作答”。在闡述事件的核心問題中穿插著現(xiàn)場的同期聲,有受害者家屬,也有被告,最后引用一個專家的話“氣死人究竟償不償命?難度主要在于事實的認定。”結果前置,制造懸念,配音員在音高方面刻意提高,旨在引起強調;音強方面,也比較強,突出本期的核心話題;音色方面,聲音比較扎實有力并;音長方面,話語較碎較短,節(jié)奏緊湊、快捷,因為導視只是簡要概述,目的是引起收看節(jié)目的觀眾注意,今天節(jié)目的主要內容是關于什么方面的。
片花過后繼續(xù)是小片,放的是以事發(fā)廣場上正在跳廣場舞的一群大媽開頭兒,全國各地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在不同場景下跳廣場舞的人們。接著是主持人元元出場,用簡短的語言復述案件情況,并引出今日話題“這是為什么呢?”主持人語言平實而富有節(jié)奏,通過提高音量和延長時間的方法凸顯重音,凸顯今日節(jié)目的主題,緊接著就是還原事件真相的小片。
小片是從事發(fā)當天晚上按照事件發(fā)展的順序結構敘事的。講到大家在跳著廣場舞,突然就倒下了一個人,一群人圍著他等等。片子中多引用剪輯當事人的講述原聲,少用配音。隨后是對受害者家屬,死者的老公和女兒的描述,當事人四個被告的老婆婆,以及一些圍觀路人的采訪,借他們之口逐步還原事件的真相。每一段同期聲之間的過度都是有配音員解說的,這些語言音高略高,音強略強,音長短促有力,音色充滿疑問語氣,目的就是能夠引導觀眾愿意按照編者的思路繼續(xù)跟著邏輯結構往下收看節(jié)目。
節(jié)目進行約9min處再次插入小片,補充介紹案件情況,再次用當事人的同期聲“我肯定不賠”刻意“制造矛盾”,從而引起觀眾好奇心。
接著繼續(xù)回到節(jié)目中,配音解說到“要說吵吵就能把人吵死,這個說法聽起來確實有些夸張,而且七十多歲的陳婆婆沒事兒,反倒是四十多歲的李小群倒地身亡,那么李小群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當事人雙方同期聲,大媽們認為李小群本來就說自己有病,而且自己只是動嘴爭吵又沒有實質的肢體接觸;李丈夫和女兒則堅持李身體很好,一定就是被他們刻意言語和行為致死。最后引出檢察機關的尸檢報告結果,同時承認雙方的說法,李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因受到外界刺激而情緒激動誘發(fā)身亡。解說在這一段主要就是介紹案件勘察到這一段時雙方的存疑,和官方檢察機關的釋疑,所用語言都是輔助性介紹當事人同期的話語,最后肯定的語氣總結尸檢結果,音高偏高,音強偏強,音長適中,然后完成這一段的總結,引出主持人。
主持人說“一個平常的傍晚,因為去廣場散步,52歲的老魏失去了妻子,兩個女兒失去了母親,一個本來幸福而溫暖的家庭就此陷入了困頓之中?!边@一段話雖然不長,但是主持人卻語重心長地講出來,不難理解接下來就要介紹這個本來幸福的家庭情況了。
解說這一段依然是,音高適中,音量適中,音長稍長,音色平實,給大家介紹老魏一天的工作情況,他們一家人的現(xiàn)狀等等。
然后話鋒一轉“這樣的日子他們很知足,然而妻子說沒就沒了,還沒個說法,這事兒不弄明白,老魏心里的坎兒就邁不過去。她要找出當時和妻子吵架的人,為這個事兒負責?!边@一部分配音語氣誠懇又帶有疑惑,意思是那這人到底在哪?老魏能不能找到呢?
同期聲繼續(xù)推進,找到當晚的領舞者,原因是老魏認為他們就是最先與媳婦兒發(fā)生爭吵的人。大媽們都互相不愿意指認對方到底是誰參與進去爭吵。而老魏和女兒則認為大媽們刻意隱瞞事實真相。出于無奈,老魏只能以“組織者負有保障安全的義務”將領舞者們告上法庭。這一段主要就是案件的繼續(xù)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出敘事的講述性,有聲語言表達沒有過多特別之處。
接下來是法庭判決:李因自身有病,老魏一家徐承擔70%責任,而其他組織者四人應承擔剩下30%責任約19萬元人民幣。被告四人覺得此事發(fā)生的莫名其妙,四位大媽認為自己不是活動的組織者而只是義務幫忙,收來的年費不用來盈利而只是存放音響等用處。
原告代理律師通過調閱筆錄發(fā)現(xiàn)大媽中有三人確實既是組織者又是實施謾罵的參與人員,所采用全部都是現(xiàn)場同期。后面緊跟的就是法庭的判決,也是采用現(xiàn)場同期聲。
解說繼續(xù):爭議最大的是“原告的損害是否屬于被告的安全保障義務范圍”。這一句話直接引起觀眾思考,引入下一話題。但是個人認為配音在此處沒有處理好,太過于平常的語言而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不能適時地引起大家的注意。
法庭同期聲之后又介紹了此案引發(fā)的一些熱議,比如各家媒體對此事的報道,當?shù)匕傩諏Υ耸碌目捶?,甚至有電視?jié)目邀請當事人大媽直達節(jié)目錄制現(xiàn)場辯論表態(tài)。這一段就是平鋪直敘沒有問題。
一段小片總結:“熱愛還是該批判?廣場舞又扯上了人命官司。責任書一頁紙卻是今后沉甸甸的慎重。”音高較低,音強較強,音長較長,音色低沉,馬上要結案了,引發(fā)大家的思考與警醒。
最后是主持人和嘉賓的互動,總結本案,梳理因果關系,主持人拋出問題,嘉賓解答。
小片兒回到現(xiàn)在每天晚上的廣場舞,回到大家的幸福生活??偨Y本案當中引發(fā)的思考和教訓,并有采取相應的措施。
主持人總結收官。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案件,音高適中,音強偏強,音長適中,音色較為誠懇,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能夠從本次節(jié)目中吸取經驗教訓,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有所參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馬堃(1991.6-),男,漢族,云南昆明人,主持人,2015級碩士研究生在讀,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創(chuàng)作。
H9
A
1672-5832(2017)12-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