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偉
近代中國留學史研究綜述
李軍偉
近代中國留學運動和中國人民千辛萬苦向西方尋找真理的過程聯系在了一起,也配合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獨立、民主、富強等進步運動。近代中國的留學活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促進了近代中國社會的轉型。
留學活動 留學生 近代化
1872年清朝首派赴美留學生,下限到新中國成立。容閎是近代中國外出留學的第一人,并推動了隨后留學運動。隨后大的留學潮有洋務運動中的官派留美、留歐學生;清末留學限制逐漸放開,出現了留日學生的高潮。民國成立后,留學政策更是松動,大革命時期國共共同向蘇聯派遣留學生,庚款留學也是此時的重要事件。
實藤惠秀在其著作《中國人留學日本史》中,借助日中雙方的歷史資料對近代中國留日任數、翻譯資料、對中國語言發(fā)展和出版行業(yè)的影響作了詳細的統(tǒng)計和考察。實藤惠秀指出“自從1896年日本開始接受中國留學生以來,留學人數逐年增加,到了1905、1906年間逐漸達到最高峰”[1];
“1907年留學生已見減少,1909年約有五千人,其后更銳減;隨著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留學生幾乎全部返國?!敝咭郧逦拿}絡勾勒出了近代中國留日學生的活動軌跡。
1909年,美國率先把部分庚款退還中國,此后,英、日、法等國也先后把部分庚款退還。這些退款中的一部分被用于派遣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史稱“庚款留學”。第一批利用庚子退款留美的學生于1909年赴美,其中包括梅貽琦、王世杰等。次年,又派出了第二批留美學生,有趙元任、竺可楨、胡適等。1911年成立的清華學堂,主要就是為了“培養(yǎng)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以備送到美國深造”[2]?!案盍魧W不僅反映了美國對華長遠利益的要求,也適應了當時中國一般民眾的心理,而且與清政府的新政和民國后的留學政策相統(tǒng)一?!?/p>
1912年初,李石曾、吳玉章、吳稚暉等在北京發(fā)起成立留法儉學會?!?919年至1920年,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達到高潮?!痹?920年底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遭受挫折?!懊癯趿舴ㄇ诠€學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與法國政府的支持有著密切關系?!焙髞矸▏辉贌o限制地鼓勵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開始轉向資助部分優(yōu)秀的留法學生,開辟與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模式有別的中法教育合作事業(yè)。
近代留學俄羅斯也起源于清末時期,自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以來,在中央除外務部外,學部和郵傳部也開始向俄國派遣留學生。同年,“湖廣總督端方首開省級留學俄國的先例,派遣4人入俄彼得堡大學堂肄。光緒三十二年以后,黑龍江、吉林也先后向俄國派遣留學生?!?。蘇聯成立后,將輸出革命保衛(wèi)蘇聯確立為其政策。蘇聯積極撮合國共合作對抗北洋軍閥,同時,吸收了國共兩黨大量的留蘇學生。張澤宇認為“國共和蘇聯的共同需求促成了留學,隨后國共雙方的分裂也就斷送了留學,并將此種關系映射到蘇聯”。留蘇活動是中蘇近代史上一段特殊的故事,和近代中蘇關系聯系密切。
(一)對軍事的影響
1877年至1898年間,清政府先后分四批共派遣80 余學生赴英、法和德國留學,同時又分三次派遣18名海軍學生赴日留學,側重學習與海軍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李喜所考察了這些留學生對晚清海軍建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他們“推進船舶制造自主化”,“共計3 名留學生在北洋海軍內擔任中高級職務,具體包括17 名留英生,12 名留美生,4 名留德生,其中尤以留英生的地位和作用最為突出”,甲午戰(zhàn)爭后北洋海軍遭重創(chuàng),在清末復興海軍時“留學生作為骨干力量,發(fā)揮著核心作用?!薄懊駠⒑螅\娍傞L劉冠雄派遣25人留英,55人留日”。國民黨在全國執(zhí)政后,“重建海軍部,整飭海軍教育制度,繼續(xù)選派海軍留學生。綜計1929—1938年間,海軍部共派遣海軍留學生93人”。其中航空留學生是我國近代航空事業(yè)的核心力量,他們不僅開創(chuàng)了近代中國航空事業(yè)的新局面,同時為中國軍事航空事業(yè)的演進與變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伴_創(chuàng)近代中國航空事業(yè)的新局面,促進中國軍事航空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
(二)對政治、文化的影響
很難量化留學運動對中國的政治文化究竟有多少影響,但是毫無疑問,處在由前現代向現代過渡的中國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歐美、日等先進文明的影響。如清末留學生對辛亥革命的支持推動了清朝的滅亡;國共雙方在大革命的旗幟下促成了雙方第一次合作,并派遣大量留學生赴蘇聯學習,這些人在北伐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留學生雖難直接在中國政壇上有所作為,但是潛在地影響到了中國政治的走向。文化方面留學生起著推動國內文化風氣、習俗變遷的作用。民國留美學生對中國自由主義文化的傳播,留法學生對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思潮的傳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傲裘缹W生提出用科學改造一切,呼吁以科學富國強兵,促進了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更新”,直接配合了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留法學生亦有轉變?!?921年前后,蔡和森、向警予基本完成了由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逐步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指導他們的行動,分析研究各種社會問題”。思想觀念產生轉變的留學生歸國之后必然對中國社會的產生一定的影響。
總之,近代中國的留學活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促進了近代中國社會的轉型。
[1]實藤惠秀著,譚汝謙,林啟彥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M].北京:三聯書店,1983:64.
[3]張晨怡著.中國近代文化二十講[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179.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