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麗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類的道德底線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很多學生的人生觀與道德觀存在嚴重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之中應該有效落實德育教育,更好的完成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德育工作使命。
【關鍵詞】教學工作 德育教育 回歸自然 合作共生隨著改革開放持不斷淡入,我國的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取得很大進步。但在這個過程之中,人們對經(jīng)濟利益的追求中也突顯出很多道德問題。
新課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之中,整個社會都認識到了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學校教育開始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育德育人,把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新型人才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目標,而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我們教師的無私奉獻與刻苦鉆研,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特殊的德育教育使命,在教育教學過程之中,我們應該如何從德育問題的源頭抓起,才能真正讓學生的德育教育回歸“自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在學科教學之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書育人,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之中,我們應該以“育人”為先、“教書”為本。在學科教學過程之中如果我們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就等于我們的教育失去了必要的目的,而單純只是一種知識學習的手段,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下也不可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與健康的成長。德育教育猶如綿綿細雨,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之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科教學就好比大地上的泥土,只有飽含細雨的滋潤,才能為植物的成長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而我們的學生就猶如大地上生長的小草,只有不停地吸收泥土里的養(yǎng)分與水分才能繁茂地生長。因此,在學科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之中,我們教師應該把知識的學習與學生能力的提高與德育的教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知識的應用與德育的熏陶,讓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之中真正得到情感的共鳴,用學生的情感體驗來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科教學之中真正落實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例如,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之中,可以為學生介紹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的成長歷程與偉大的發(fā)明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可以使學生在名人成長的歷程中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增強自己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之中也能正確面對自己的失敗與挫折,激發(fā)學生科學研究的責任感與知覺性,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性格與優(yōu)良的品質。
二、教師應言傳身教,用自己高尚的師德去感染每一名學生
在教育教學過程之中,教師不能忽視自己的榜樣力量,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教師是百分之百的信任,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會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學生時,一定要用優(yōu)美的語言與優(yōu)雅的舉止來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生機與品德高尚的形象,教師的形象與自身所展現(xiàn)出來的精神狀態(tài)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直接而且非常深遠的。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只有認真的備課,在教學活動之中耐心地指導,才能使學生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在教學之中巧妙的教學設計,幽默詼諧的語言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與人為善的和諧與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使學生真正放松自己的心情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深入地學習與感悟知識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而且學生也能夠在這種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形成優(yōu)良的品質,并能從教師的身上潛移默化地體會到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應用能力與思想道德認識。
三、家庭、學校、社會緊密合作,努力創(chuàng)造德育工作的新奇跡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對象,更是國家生存發(fā)展的希望。而家長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之中的啟蒙老師,社會作為孩子生存的大環(huán)境,我們應該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作為家長與老師,我們在平時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之中,經(jīng)常不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教師與家長的這種“不拘小節(jié)”,孩子就會在不經(jīng)意之間成為我們的攝像機與刻錄機,把家長與教師的這種缺點無限地擴大并傳播,使我們的孩子成為我們?nèi)秉c的傳承者。此外,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身邊人的言談舉止,孩子們生活的環(huán)境與衛(wèi)生對孩子的成長都至關重要,文明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來傳承,道德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締造。否則,學校的德育教育也只能是一種形式,無法在現(xiàn)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得以發(fā)展與放大。
德育教育的落實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發(fā)展與文明的進步,羊羔可以跪乳、烏鴉可以反哺,可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讓我們?yōu)橹诡仯沧屛覀冋媲性诟惺艿搅说掠逃钠仍诿冀?。然而,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幾個人的事情,德育工作是一種全社會的責任,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全力配合與真誠合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德育工作真正有效落實,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之中能夠在誠實中守信、在厚德中載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