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給我啟迪,給我智慧,給我溫暖,給我關愛,給我深情,給我力量,陪我長大,伴我天涯,催我奮進,養(yǎng)我浩然,育我凜然,賜我坦然,令我46年人生、26載軍旅,穿越風雨,經(jīng)受考驗,一路堅定,一路堅實,一路堅強!這首歌,在不同時代、不同語言、不同版本的唱片內(nèi)嘹亮,在不同膚色、不同人群、不同場合的人心里激昂,在浩如煙海、燦若繁星的報章和典籍中收藏……追尋她的來歷,感知她的聲望,傳導她的力量,總能讓人情不自禁地愛上她——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我追尋——國歌百年履歷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1990年3月,我參軍來到南中國海某部戍邊守島。每天,隨國旗一同升起的軍營早晨,荷槍遠眺的哨位里,夜崗回營的小路上,國歌的激越、雄渾、博大、深沉,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催人戰(zhàn)斗,令人澎湃,將十七八歲的我們篩揀、淘洗、打磨、激蕩。從此,我和國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常常沉浸于《世界國歌博覽》《中國百科全書·音樂卷》等,我的目光所能及的一切關于國歌的文字、影像,并流連于這些文字和影像拼成的國歌百年履歷——
我的國歌,經(jīng)歷了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國民黨政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最初的為封建統(tǒng)治者歌功頌德,到成為今天激勵人民居安思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時代之音,她鐫刻著國家、人民的共同記憶和不懈追求,濃縮了中華民族的心靈史和文化史,囊括了百年中國近現(xiàn)代革命斗爭史。
我國第一首正式的國歌定于1911年。國歌名為《鞏金甌》,由清政府海軍部參謀官嚴復作詞,禁衛(wèi)軍軍官、皇室成員傅侗作曲,詞為:“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胞,清時幸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濤濤?!钡@首為滿清王朝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的國樂,還未來得及傳唱,僅6天后,武昌起義爆發(fā),清王朝就滅亡了。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對制定國歌非常重視,指示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公開征集國歌。一些國學大師、社會名流如梁啟超、章太炎、張謇、嚴復、蔡元培等都嘗試為國歌作詞。2月,南京臨時政府公報刊出了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作曲的國歌擬稿,歌名為《五旗共和歌》:“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但這首歌曲還未正式頒布傳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就被袁世凱篡奪,這首歌曲也就不了了之。
1913年4月8日,北洋軍閥政府的國會決定將《卿云歌》作為國歌,歌詞為《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的“卿云爛兮,釓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該詞傳說為舜所作,汪榮寶在最后加上“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并請僑居北京的法籍比利時音樂家約翰·哈士東譜曲。1915年5月23日,袁世凱的北京政府政事堂決定將由蔭昌作詞、王露作曲的《中華雄立宇宙間》作為國歌。
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決定以趙元任作詞作曲的《盡力中華歌》為代國歌,歌詞為:“聽!我們同唱中華中華中華!聽!君不聞亞東四萬萬聲的中華中華中華!來!三呼萬歲中華中華!都用同氣同聲的同調(diào)同歌中華中華!”同年1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決定組織 “國歌研究會”,具體負責國歌的制定。1921年3月31日,北洋政府國務院根據(jù)章太炎的建議,決定重新將《卿云歌》作為國歌。
1926年,奉系軍閥張作霖主政北京時,曾仿日本堂歌式樣重制國歌,并親自作詞:“中華雄立宇宙間,萬萬年!保衛(wèi)人民中不偏,諸業(yè)發(fā)達江山固,四海之內(nèi)太平年,萬萬年!”1926年春,廣東革命政府平定了兩廣,準備北伐。7月2日,廣東省教育廳通過 “推行國歌案”,決定在新國歌未頒發(fā)前,以《國民革命歌》代國歌,歌詞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一位工作人員所作。
1927年國民黨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在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的國歌是以國民黨黨歌代替的。1928年10月,在國民黨的一次中常會上,中常委戴季陶重提此事,提議以孫中山給黃埔軍校的訓詞作為中國國民黨的黨歌歌詞,被中常會接受。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群眾為新國家制定國歌,最早始于20世紀30年代初。1931年11月,中國共產(chǎn)黨在江西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決定以法國人歐仁·鮑狄埃作詞、比爾·狄蓋特作曲的《國際歌》作為國歌。18年后,隨著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中國共產(chǎn)黨開始考慮籌建新國家。1949年6月,在北平成立了國歌、國旗、國徽籌委會,在報紙上刊登啟事,征求國歌詞譜。全國各地來稿如同雪片紛至?;I委會聘請的顧問、著名音樂家馬思聰、呂驥、賀綠汀等人認為,來稿中雖有許多優(yōu)秀之作,但要作為國歌還不夠理想。
1949年9月25日,在毛澤東、周恩來主持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xié)商座談會上,國旗方案很快就確定下來。討論國歌問題時,會議一時冷場。正在大家苦無良策之時,著名愛國人士、享譽海內(nèi)外的畫家、被聘為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專家的徐悲鴻一語驚四座。他說,我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
徐悲鴻這一建議,使出席會議代表的思維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周恩來贊同地說,《義勇軍進行曲》這支歌曲雄壯豪邁,有革命氣概,而且節(jié)奏鮮明,適于演奏。用它代國歌是很合適的。梁思成接著說,我記得我在美國時,聽見有美國青年用口哨吹《義勇軍進行曲》,這說明這支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我看就選這支歌吧!宗教界代表劉良模補充說,《義勇軍進行曲》產(chǎn)生于抗戰(zhàn)時期,喚起民眾向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保衛(wèi)祖國的神圣戰(zhàn)斗。另外,在國際上這支歌也建立了它的地位,美國的中學生、小學生從廣播電臺和電影中學會了這支歌,無論在娛樂場所還是朋友間都唱。郭沫若也說,我贊成暫用它當國歌。最后,毛澤東總結說,既然大家都認為《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好,我看就這樣定下來吧。歌詞不要改,“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過時了嗎?我看沒有。我國人民經(jīng)過艱苦斗爭終于勝利了,但還是受到帝國主義的包圍,不能忘記帝國主義對我們的壓迫。我們要爭取中國完全獨立解放,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所以,我認為還是原詞好。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的議案。endprint
國歌,也像多災多難的祖國一樣命運多舛。
“文革”開始后,詞作者田漢即遭到批判。國歌自然也成了“毒草”。在各種莊嚴的場合不能不演奏國歌,于是這個時期的國歌只有曲沒有詞;只能演奏不能唱。因此,在當時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大型集會都以唱、奏《東方紅》來替代國歌。
閻肅曾回憶說:“中央文革小組把我們找去說要改國歌的歌詞。第一句‘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就要改,原因有三:1949年中國人民就已經(jīng)站起來了,怎么還用‘起來;中國早解放了,哪兒還有‘奴隸;‘人們是什么概念?應該是人民!‘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被改為‘前進,新中國革命的人民。歌詞的其他部分也是被一通亂改?!遍惷C表示:“參加會議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很聰明,這個說肚子痛,那個說腦袋疼。我沒跑,但當時也沒膽量反對?!彼锌溃骸皻v史就是歷史,人民的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國歌就是圣經(jīng),豈能隨便修改?傳唱至今,《義勇軍進行曲》經(jīng)受住了考驗,它是金石之聲、歷史之聲!”
《江淮文史》2006年第5期刊文介紹,作家陳登科是首個提交恢復國歌原歌詞提案之人。陳登科回憶: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唱著這支歌走進槍林彈雨,走上抗日救國戰(zhàn)場的。那時,一唱起這支歌,就想起中華民族危亡,想起祖國山河被踐踏、人民被蹂躪的現(xiàn)實,就抑制不住那種誓為祖國人民獻出熱血、獻出生命的激情。因此,我們對這首歌詞懷有深厚情感。1979年6月,五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時,田漢冤案已平反。這時,我再也忍不住了,作為與會的文藝界代表,向大會提出了這個議案——恢復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提案中寫道:我們的國歌,在歷史上起到過巨大的作用,有著偉大的歷史功績。今天,它仍在教育、激發(fā)年輕一代人的愛國熱情和獻身精神,它永遠不會過時。堅持多次提議,五屆五次會議才得到通過。終于使這首失落17年之久的歌詞,重回人民心中。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寫進憲法。2017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獲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國歌,被賦予憲法地位,一定能喚起人們內(nèi)心更加強烈的共鳴。
我感知——國歌的世紀聲望
2009年9月,我利用部隊探親休假時間,帶一家老小6人赴上海國歌廣場和國歌展示館“探親訪友”。7天時間,我們?nèi)彝ㄟ^翻閱檔案、查找資料、踏訪遺址和實地感受,在大量圖片、資料、音像、訪談中,深深感到誕生于戰(zhàn)火硝煙中的《義勇軍進行曲》,她的世紀聲望,她的全球魅力,其實是追求真理、無懼犧牲的中國共產(chǎn)黨生動寫照。
1934年春,田漢決定寫一個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劇本。在他剛完成一個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題歌的歌詞時,就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另一位共產(chǎn)黨員、戲劇家夏衍接手將這個故事寫成了電影劇本,聶耳主動要求為田漢寫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譜曲。當他讀到歌詞,仿佛聽到了母親的呻吟、民族的呼聲、祖國的召喚、戰(zhàn)士的怒吼,愛國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壯、激昂的旋律從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譜初稿。后來又在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的顛沛流離中完成了曲譜定稿。
一首表現(xiàn)中華民族的剛毅性格,顯示祖國尊嚴、充滿同仇敵愾、團結御敵豪邁氣概的革命戰(zhàn)歌就這樣誕生了。《義勇軍進行曲》伴隨著“一二·九”運動學潮,救亡運動巨浪,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登上世界反法西斯舞臺,從此風靡世界。
在上海楊浦區(qū)荊州路國歌展示館內(nèi),《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早年一段手書回憶錄被放大陳列。上面寫道:“陶行知先生由歐洲回國,過埃及時在金字塔下聽得有人唱這歌,引為奇異,曾數(shù)次在演說中提及。梁思成先生在美國講學時在街上聽得有人吹口哨,吹的正是這支歌,以為是中國人,回頭一看卻是一個十來歲的美國孩子……凡此都是以證明全世界反帝的心是一脈搏動的?!?/p>
上海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石川說:“田漢和聶耳當時非常想創(chuàng)作出一首像法國《馬賽曲》那樣提振士氣的進行曲,從創(chuàng)作一開始就有激勵人們斗志、要救亡圖存的一種意志。恰是在民族危機的大時代背景下,這首作品在銀幕上一出現(xiàn),就不脛而走,得到廣泛傳唱?!痹谛轮袊形凑Q生時,《義勇軍進行曲》已在抗戰(zhàn)烽火中從銀幕走向戰(zhàn)場,甚至在二戰(zhàn)的部分盟國中也廣泛傳播,具有了國際影響力,“可以說成了當時代表中國的一種國際形象”。
最初灌錄《義勇軍進行曲》唱片的是一群正當青春的左翼文化人,他們是盛家倫、司徒慧敏、鄭君里、金山、袁牧之、顧夢鶴、施超,共七人。當百代唱片公司錄制第一張《義勇軍進行曲》唱片時,工作人員中不僅有任光、賀綠汀等著名音樂家,還有一名外國人——俄籍猶太人阿龍·阿甫夏洛穆夫,時任百代公司樂隊指揮,他專門為這支曲子配器。
《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顯然沒有止于銀幕和唱片,1937年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后,它一度成為“八百壯士”孤軍營內(nèi)鼓舞士氣的戰(zhàn)歌之一。據(jù)史料記載,張學良在西安事變前曾于西北練兵,也特別強調(diào)士兵齊唱《義勇軍進行曲》的重大意義。
抗戰(zhàn)期間,《義勇軍進行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在蘇聯(lián)、法國、捷克等地灌錄成唱片,歌名大多被翻譯為《起來》(CHEE LAI?。?。最知名的一個海外版本是宋慶齡促成美國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灌制的英文版《起來》,后來保羅又在許多國際重大場合用中文演唱這首歌,使它獲得國際影響力。
今天,國歌,在南極、在北極、在高山、在深海、在太空回蕩,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場合奏響,成為探索未知、征服自然、貢獻人類、團結世界的中國號角、中國聲音,這不屈不撓的旋律、永恒不變的主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縱深推進,將愈來愈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和贊許。
我傳導——國歌無窮力量
我對國歌的感情,緣于軍旅之初的戍邊守島。記得剛上島,缺水少電,蔬菜、淡水供應緊張,生活困難重重,炮兵夜訓任務重,每當我們學習訓練走神發(fā)呆的時候,老連長、老班長總是拉著我們新兵同志,一遍又一遍地大聲唱著“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國歌,于是成了戰(zhàn)士心里最強大的支撐。每唱一遍,內(nèi)心就熱血沸騰,訓練就特別起勁,犯困“打架”的眼睛內(nèi)立馬有了“敵情”。在歌聲里,我入了黨,考了軍校,分別在廣東、廣西、江蘇、上海等多座軍營里工作了26個春秋,這首國歌也貫穿我長長的軍旅記憶和深深的兵營眷戀。endprint
最難忘每年給新兵同志們講授《國歌》一課,我在大量史料講述和16個版本國歌欣賞對比中,讓官兵們意識到:國歌是陶冶心靈、感受格局和開闊氣量的一種捷徑,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嚴肅而又放松的心理境界,拋卻一切無聊和不正經(jīng)的狀態(tài),受感化于其中閃爍的自尊、自強與自豪,受教育于其中充盈的勇敢、團結和執(zhí)著?;厥兹松?guī)н^的兵成千上萬,至今無一人違法犯罪,這是我人生最大驕傲和莫大欣慰,也是國歌帶給我的巨大收獲。
2011年初,我調(diào)任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qū)人武部部長,得知粵北大山深處的小坑鎮(zhèn)湯湖村78歲老兵張增應自1982年9月5日至今的30年里,日復一日地在自家庭院里升國旗、唱國歌,以這種執(zhí)著之舉表達自己對祖國母親的赤誠熱愛。我立即意識到這個老兵不簡單,一定要保護好、宣傳好、推廣好這個典型。
于是,我在60多公里崎嶇山路上先后進出大山20多次,帶領官兵們?yōu)槔蠌埿藿▏炫_、添置音響器材、改善居住條件和購置愛國主義教育讀物,和張增應老人一道,組織新黨員、預征新兵學習入黨誓詞、入伍誓詞,為村民宣講十八大精神和習主席一系列講話,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解放軍報》2012年12月13日作了報道,廣東省委授予他“南粵七一紀念獎章”。張增應說:“我不但要繼續(xù)升國旗唱國歌,我的子子孫孫還要將這個儀式、這種精神傳承下去?!?/p>
去年,我服從國家裁軍令,坦然接受組織安排到廣東高校工作。每天,面對十八九歲的莘莘學子花樣年華,我就會想起我們的先輩,就是唱著這首國歌,拿著大刀,向敵人的坦克沖去,浴血奮戰(zhàn)。就在北京南苑,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所有這些大學生在抗日危亡的時候組織起來,成為學生軍。日軍侵占重創(chuàng)北平,成千上萬的學生戰(zhàn)死在沙場上。我們的孩子在五星紅旗升起、唱響國歌的時候,都應該反思這段歷史,銘記這段歷史!
于是我利用業(yè)余時間,編寫教案《我的國歌故事》,到周邊大中小學義務宣講。我在教案幻燈片的封面上寫道——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有沒有一首歌,曾經(jīng)給你溫暖,給你力量,給你啟迪,給你智慧,給你關愛,給你深情,給你纏綿,給你無窮無盡的想像?
《媽媽的吻》、《情人的眼淚》……當同學們七嘴八舌拋出五花八門的答案時,我點開用滿屏黑體粗寫的幾個大字:我的答案是國歌!
然后組織大家一起反復收聽、跟唱《義勇軍進行曲》。當音樂停下,我會提問5至10名同學:“告訴我,你在歌聲里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深思之后,我深情地告訴孩子們,我在歌聲里聽到了祖國召喚,看見了父輩犧牲。我引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里采訪紅軍之后的感嘆“人類的精神一旦被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告訴同學們,孕育、誕生于紅軍長征、抗日烽火中的《義勇軍進行曲》,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軍隊和新中國靈魂的真實寫照。新中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切勝利,都可以在這里找到信仰和精神的源頭,未來中國和中華民族發(fā)展與強盛的密鑰就蘊藏在這里。
我引用國防大學戴旭教授的話“沒有精神信仰和堅強意志的民族,再富裕也不過是肥碩的羊群牛群和猛獸的食物”啟示同學們,唱好我們的國歌,是關系國家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事。
我收集整理100個身邊故事,向同學們證明《義勇軍進行曲》穿過世紀風雨,依然能激勵無數(shù)中華兒女砥礪前行的信心和勇氣;證明國歌所傳達的時代呼聲,是炎黃子孫自強不息的勞動號子,是世界民族之林確立中國形象最有力的描述,是培育一代新人核心價值觀最基本、最基礎的人生教材。
“整飭禮樂,以正人心。”禮,從外部提供社會規(guī)范;樂,則是從人的情感出發(fā),內(nèi)在的調(diào)和人的精神世界。隨著歷史的變遷,中國傳統(tǒng)禮樂文化血脈依舊流淌在中華大地,流淌在炎黃子孫的精神歌唱中。于是,每一堂課從沸沸揚揚的課堂紀律中開始,在鴉雀無聲的思索思考中結束。不少同學聽完我的課后,在我近10萬粉絲的《思想高地》公眾號《思想茶座》欄目內(nèi)留下許多真摯感動和真情告白。新征程,新形勢,面對錯綜復雜社會矛盾,置身價值多元人文環(huán)境,我多想告訴我的每一位涉世不深、思想單純的學生:我們的國歌是最美的,愛我們的國歌吧,愿你從小就唱響屬于自己,也屬于祖國的 “我的國歌”,從中收獲一份國家意識和家國情懷。
?(作者簡介:楊新軍,曾用筆名新軍、夢劍,現(xiàn)為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黨委宣傳部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