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書自凈
當又一輪紅肥綠瘦席卷圣母大地,百靈錦鳥呢喃,木蘭鳶尾相望,丁香柳絲搖曳,徜徉在浩蕩的春光里,自己也成為風景。
獨立成章,悠然自得,曾經(jīng)滄海后的水,大浪淘沙后的金,波瀾后的堅韌,紛繁后的超然,拒喧囂于千里之外的姿態(tài),精神原鄉(xiāng)那樣的凈。
越來越認為,凈是一個人的最高境界,終其一生也難修得的狀態(tài),盡管知道這條路荊棘盎然,蹣跚漫長,還是愿意追隨和靠近。
走在這條路上,走過清晨和黃昏,暖陽和秋霜,直面艱辛,忽如欣慰,還將繼續(xù)行進,或許延至久遠,這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
常常反省,這份自信緣何而來,追根溯源,歸功于書籍。
已經(jīng)不記得是幾歲的時候了,讀到的第一本書是沒有封皮的《苦菜花》,被書中女子缺衣少穿的境況深深吸引,讀幾頁哭一陣,直到現(xiàn)在依然清晰地記得,鼻涕抹在鞋幫上的情景。《閃閃的紅星》中有個細節(jié)終生難忘,潘冬子逃跑時躲在一處田坎下,追殺他的人走在漆黑的夜里,踩踏得軟泥不停顫動,嚇得潘冬子蜷縮一團,頭頂不時碰觸到跳動的泥土。
十六歲的時候?qū)懥艘黄冻Α返亩涛?,發(fā)表在縣文化館油印的《嵐水》雜志上,工作人員將雜志送來的時候,我在租來的房子里走來走去,一個念頭經(jīng)久燃燒,啊呀,我出名了,從此以后我是名人啦,成了名人,以后怎樣生活呀。深深地記得,原文中描寫月光如何皎潔,星星多么明亮,編輯老師改為“月明星稀”。
我記住了這個詞,從此對觀察和細節(jié)愈加迷戀。
時光江河般流淌,不留下任何思念,我在日常里安頓身體,自我感覺良好。也是一個春日,紅男綠女聚會,一位女同學說,我當鄉(xiāng)長的時候怎么樣怎么樣,一位男同學說,我當縣長的時候怎么樣怎么樣。而當我回頭打車拉開車門與他們揮手告別的時候,沒有一雙眼睛望向我。
由此,我知道自己不屬于所有領(lǐng)域,應該有一方自己的天空,還好,閱讀成為我不離不棄的伴侶,在書香里喜怒哀樂,尋覓熨帖的句子和氣息。
當然,我也走過了萬水千山,在閱讀和行走中書寫自己的文字,直到漢字變成蝌蚪般的外文,也沒有出名的感覺,甚至不為榮辱所動,不為名利誘惑。
在閱讀和寫作中,感知到藝術(shù)與人生極其相似,都是一門加減法藝術(shù)。初心萌發(fā)的時候,不斷加碼,汲取各種營養(yǎng),到后來則成了減法,也算放下。精簡生活的忙碌,削掉藝術(shù)的龐雜,直到致精致美,滴水成珠。
這個過程便是智力體力的考驗,更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關(guān)照,需要超凡的勇氣和毅力,越過塵囂浮華,抵達心靈的高處,那方神殿喚作凈。
這便是書籍給予凡人的魅力。
杜文娟 陜西文學院簽約作家,中國散文學會西安創(chuàng)作基地創(chuàng)作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走向珠穆朗瑪》,小說集《有夢相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