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求娣 張紹華
1.深圳市大鵬新區(qū)南澳人民醫(yī)院新大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深圳 龍崗 518121;2.深圳市大鵬新區(qū)南澳人民醫(yī)院康復科,深圳 龍崗 518121
針刺五臟背俞穴治療失眠的療效觀察
周求娣1張紹華2
1.深圳市大鵬新區(qū)南澳人民醫(yī)院新大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深圳 龍崗 518121;2.深圳市大鵬新區(qū)南澳人民醫(yī)院康復科,深圳 龍崗 518121
目的:觀察針刺五臟背俞穴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失眠患者74例,根據(jù)單雙號分為兩組,每組各37例。對照組實施谷維素片治療,觀察組采用針刺五臟背俞穴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和睡眠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7.30%,優(yōu)于對照組的78.38%(Plt;0.05),觀察組的睡眠質量評分也優(yōu)于對照組(Plt;0.05)。結論:觀察組采用針刺五臟背俞穴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癥狀,促進患者睡眠質量的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失眠;背俞穴;針刺
失眠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病癥[1],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長期失眠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臨床上目前尚未有治療失眠的特異性手段,一般采用西藥、針灸等治療方法。筆者旨在觀察針刺治療失眠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選取五臟背俞穴進行針刺,與西醫(yī)治療的效果為對照?,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失眠患者74例,按照單雙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對照組:男24例,女13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39.07±5.91)歲,病程1~20個月,平均病程為(13.90±3.48)個月;觀察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20~64歲,平均年齡(38.76±5.84)歲,病程1~22個月,平均病程(13.82±3.76)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中醫(yī)診斷標準:74例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制定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2]有關失眠癥的標準。②西醫(yī)診斷標準:《亞健康中醫(yī)臨床指南》[3]中有關非器質性失眠癥的標準。排除標準:排除參與本次研究前一周使用過抗失眠藥物治療、過敏體質以及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臨睡前,患者口服谷維素片(生產廠家:陜西頤生堂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61022026;產品規(guī)格:10mg/片)1~3片/次,3次/d,一個療程為7d,共治療4個療程。
1.2.2 觀察組 選擇五臟背俞穴(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腎俞)的雙側穴位,使用0.30mm×40mm的一次性毫針直刺,手法為平補平瀉,進針深度1寸,留針時間為20min,間隔10min行針1次,每天進行1次針刺治療。(1個療程為7日,間隔2d進行下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1.3.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臨床癥狀。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4]對兩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量表共分為7個部分,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催眠藥物、日間功能、睡眠障礙,每個部分的分值區(qū)間為0~3分,睡眠質量總分為21分??偡衷?分以上表明存在失眠,總分越低,表明患者的失眠程度越輕。
1.3.2 療效判定 以國家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標準[5]為參照評估本次研究的臨床治療效果。①治愈:臨床癥狀消失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受影響,睡眠時間超過6h且睡眠質量佳;②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超過2/3,睡眠時間增加超過3h;③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改善程度在1/3~2/3之間,睡眠時間增加小于3h;④無效:與治療前比較,臨床癥狀改善程度在1/3以下。兩組臨床總有效率。
2.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30%,對照組為78.38%,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統(tǒng)計學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注:與對照組比較,*Plt;0.05。
2.2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7項睡眠質量指標與總分同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治療后的睡眠質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表2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lt;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lt;0.05。
中醫(yī)學將失眠納入“不寐”、“不暝”等范疇,認為其發(fā)病原因與五臟六腑的陰陽氣血存在密切關系。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病癥,失眠患者一般通過服用安眠藥物來催眠,安眠藥物種類多且在臨床中廣泛應用,長期大量服用安眠藥會使患者的機體對藥物產生依賴性、成癮性以及耐受性[5],導致多種神經精神癥狀的出現(xiàn),如易激動、頭痛、口中怪味、不愿交際、共濟失調等,故應選擇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谷維素片能夠對失眠患者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內分泌平衡障礙進行改善和調節(jié)[6],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癥狀,但對于重癥失眠患者,應采用中西藥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調治,筆者將其作為對照,旨在突出針刺五臟背俞穴的優(yōu)勢。
針刺治療能夠在皮部直接起作用,在使臨床癥狀改善的同時,還可防止因服用各類安眠藥物所致的毒副作用出現(xiàn)。《靈樞·本神》、《證治準繩》中均提到治療失眠的主要方法為和胃補腎、補脾養(yǎng)肝,而通過針刺可達到目的。中醫(yī)認為五臟背俞穴是在太陽膀胱經輸注臟腑之氣的穴位,能夠對氣機、脾胃進行調理,針刺五臟背俞穴具有補肝益氣、補腎養(yǎng)筋、安神健腦的作用;另外針刺五臟背俞穴還可對失眠患者體內的陰陽氣血進行調整,使經脈氣血流暢以及陰陽平衡;針刺五臟背俞穴能夠對臟腑經絡功能和內分泌進行調節(jié),抑制大腦的興奮,有助于血液循環(huán),且無毒副作用,能夠有效治療失眠[7]。
研究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7.30%,優(yōu)于對照組的78.38%(Plt;0.05),觀察組的睡眠質量評分也優(yōu)于對照組(Plt;0.05)。表明針刺五臟背俞穴能夠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睡眠效率。
綜上,針刺五臟背俞穴治療失眠患者療效較好,在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上具有明顯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治強.針刺五臟背俞穴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湘南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0,12(1):26-28.
[2]徐聲漢,高之旭.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的實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1993,19(1):59-60.
[3]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亞健康中醫(yī)臨床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6.
[4]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 1996, 29(2):103-107.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6]史潤琴.谷維素片含量測定的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2(29):3907-3908.
[7]朱雙雙.針刺結合推拿對心脾兩虛型失眠癥患者TNF-α和IL-6的影響[D].武漢: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3.
R745
A
1007-8517(2017)20-00103-02
周求娣(1985-),女,漢族,本科,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全科中醫(yī)學。E-mail:73447619@qq.com
2017-09-05 編輯:鄧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