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鋒
摘 要:在組成世界文化的諸多內容中,中國的儒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先進的文化教育極大的影響著周圍各國的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化教育,可以說極大的促進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與文明的進步。儒家文化雖然都影響了周圍鄰國的文化,但其中受影響最大非越南莫屬。為此,本文首先論述了儒教文化在越南得以傳播的條件,之后詳細探討了儒家文化對越南文化的影響,以期為大家進一步了解越南文化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儒家文化;越南文化;影響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文化就已在越南出現(xiàn),并在當?shù)卮笏亮餍?。越南封建君主對儒家文化的進入持主動接受態(tài)度,并提出在越南傳統(tǒng)文化中融入進儒家文化,由此極大的改變了越南的政治體制、文化、教育、科舉制度等。與此同時,儒家所影響的領域還包括道德、宗教、藝術和建筑等,歷經(jīng)多年的發(fā)展,儒家思想在越南民族文化遺產(chǎn)方面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1 儒教文化在越南得以傳播的條件
之所以儒教能夠在越南傳播,換言之越南之所以能夠接受儒教,除了歷史方面的原因,文化與社會方面的原因也不可忽略。
(一)歷史條件
越南古書中提及:越南民族是“神農”的一支。越南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鴻龐氏”,鴻龐氏被封為“徑陽王”,其是炎帝神農氏三世孫帝明的后代。后來,“徑陽王娶洞庭君女為妻,名為‘神龍,生下一子取名為雒龍君。雒龍君與帝來女“嫗姬”成婚,婚后生下百男,也就是百粵之祖。.....之后將其長子冊封為雄王,嗣君位,建立了文郎國?!痹侥系摹端淖纸?jīng)》中也有明確記載“自鴻龐氏,曰徑陽王。系出神農,首肇封疆。”從這些歷史傳說與記載中足以可見,中國人民與越南人民的祖先是相同的。胡志明主席在《致華僑兄弟書》(1945.9.2)中也提到:“中越本是一家。數(shù)千年來,中越兩民族擁有相通的血統(tǒng)、共同的文化,歷史上就為兄弟之邦?!毕嗤姆N族,讓越南人對包括儒教在內的中華文化有種自然的親切感,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
(二)文化條件
作為漢語文化圈的一位重要成員,越南長時間使用的都是中國文字[1]。秦漢時,越南尚未有自己的文字。漢字正式傳入越南要追溯到趙佗的南越國時期,在此之后,漢字就開始在越南大范圍的運用。在整個越南封建社會時期,漢字就是當時的正文字—喃字。喃字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并利用到了包括形聲、會意、假借等在內的多種方法,但很多的漢語借詞仍然被保留了下來。即使有了自己的文字,但漢字還是被越南的各級行政機關用在法律、公告與文書的頒布中,民間在著書立說、文學創(chuàng)作上也經(jīng)常使用,換言之,越南人通用的“書面語言”就是漢字。語言文字上的通性,讓越南人民無需翻譯便能夠了解與接受儒教。
(三)社會條件
越南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為了對中央集權統(tǒng)治進行強化,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社會的穩(wěn)定,通從思想上實現(xiàn)對人民的控制,所以迫切需要一種思想體系來成為自己的統(tǒng)治思想,而儒家所宣傳的大一統(tǒng)思想與禮義教化、綱常名教和等級尊卑等就最和封建統(tǒng)治者的需要相符[2]。
2 不同時期儒學對于越南文化的影響
(一)對越南教育方面的影響
1.儒家思想對越南教育有影響
10世紀以前,越南是中國諸多郡縣中的其中之一,而儒學傳入越南在秦漢時期就已開始。中國派駐交趾等三郡的館員均對教育比較重視[3]。儒學在秦朝取得主導地位是在越南獨立后實現(xiàn)的,李仁宗于1075年首次開科取士,由此也進一步發(fā)展了越南的教育,之后歷朝歷代在官員的選拔上均實行科舉制度,為了金榜題名學子們刻苦讀書,在發(fā)展越南儒學教育上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黎太宗(1943年)開科取士,把學生分為三等,國子監(jiān)錄取一二等對“五四”、“五經(jīng)”、歷史、文學等儒家思想進行學習。1802年,阮朝建立,設立國學,儒家經(jīng)典成為各級學習的主要內容,明命帝(1833年)規(guī)定:每府設一名七品教授,每縣設一名正八品訓導,并修建專供儒士所用的藏書樓。1953年越南教育部將9月28日,也就是孔子誕生日作為“教師節(jié)”,從“尊師重道”、“先學禮后學文”等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每位越南人的尊師重道,而這也是越南教育深受儒家文化隱性影響的表現(xiàn)。
2.“三教考試”形式
不斷改革的教育制度與科舉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越南的儒家文化,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占據(jù)主導地位的都是儒家,但是越南的科舉考試還是不同于中國,中國的科舉考試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內容,而越南的科舉考試不僅要對儒家思想進行考評,諸如佛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也在考試范圍內,越南的科舉考試是儒、佛、道統(tǒng)一的“三教考試”,其是越南考試制度的一大特色所在,也是科舉考試制度主動適應封建制度的體現(xiàn)[4]。“三教考試”的建立對越南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有助于對越南的統(tǒng)一和發(fā)展進行有效維護。
儒家思想極大的影響到了越南的教育,正是受到“有教無類、機會均等”等教育思想的影響,所以越南人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雖然在歷史上越南經(jīng)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戰(zhàn)亂,但其仍然對國民教育高度重視,據(jù)調查,在東南亞各國中,越南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而這些均與傳統(tǒng)儒家思想有很大關系。
(二)對越南社會生活的影響
在儒家思想的倫理觀念中,婦女是沒有較高的地位的,大多數(shù)的儒家言論均是對父母的繁榮束縛?!安恍⒂腥瑹o后為大”是指若婦女在結婚后沒有為夫家生下兒子,則丈夫就可休妻再娶。而“七出”更是為封建社會丈夫提供了更多的理由修掉妻子。在儒家思想中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女人就只能夠“從一而終”,且丈夫死后還必須“守節(jié)”,一旦再嫁就會被冠以“無恥”的名聲,所以也有“好女不嫁二夫”的說法。各種儒家思想條款均嚴重束縛了婦女,她們在儒家思想中有著非常低下的社會地位。越南的婦女不同于中國婦女的是,她們并未被完全束縛在家庭中,在越南的家庭中,婦女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勞動力,她們也會參與到勞動中,并承擔家里的許多事物,雖然在社會上她們的地位不高,發(fā)言權幾乎為零,但是在家庭中卻完全不一樣,即通常都是由婦女來管理家庭的經(jīng)濟。因此雖然越南的婦女沒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但在家庭生活中卻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 結語
越南經(jīng)濟自上世紀末以來便取得了飛速發(fā)展,隨著對外交往的不斷擴大,和國外其他國家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中。筆者認為,越南文化除了將傳統(tǒng)性保留了下來,也有新變化發(fā)生。首先,不斷增多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機會,讓越南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文化,也開始逐漸將西方文化引入進來。而這些西方文化也在一點點的將越南人的思維方式改變,進而引起了新一輪的越南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這一次的變化勢必是一次全面多方的融合。其次,在開放革新的時代,雖然儒學在政治、文化方面的主導作用已不復存在,但其中的部分觀念還是極大的影響了現(xiàn)在的越南社會。深入推進的革新開放和快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使得“現(xiàn)代東方商業(yè)文化”出現(xiàn),其結合了儒家文化和市場經(jīng)濟法則。與此同時,儒學在越南社會生活中也逐漸成為了人們的一項寶貴精神食糧和重要思想基礎,有助于人們修身養(yǎng)性、傳遞人倫孝悌,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李紹輝.論儒學在越南傳播過程中的碰撞及對越南文化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01):62-64.
[2]趙金勝.論儒學對中國政治及外交政策的影響[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
[3]莫小芃.論儒家文化對越南社會主流家庭價值觀的影響[J].才智,2015(09):76-78.
[4]王霞.論云南文化里的漢字正統(tǒng)意識[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2):52-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