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微型課程開發(fā)及應用的研究”(D/2015/02/139)的研究成果。
互聯網時代,教學媒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PPT、計算機、互聯網到各種移動設備,教師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從傳統(tǒng)課堂向遠程和在線教育以及翻轉課堂的轉變。微型課程開發(fā)有助于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能力的提升,教師從教學資源的使用者成為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和評價者。微型課程符合“以生為本”的課程理念,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途徑,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習成為可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本文以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為內容,探討微型課程開發(fā)及應用的具體做法。
一、微課研究背景及意義
微型課程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基于某個簡要明確的主題或關鍵概念為教學內容,通過聲頻或視頻音像錄制的六十秒課程。微型課程設計的五個步驟:一是對課堂教學知識核心概念的提出,并從30秒介紹中進行總結;二是探討核心概念的背景知識;三是利用音頻或視頻進行錄制,形成3分鐘左右的多媒體片段;四是設計學生閱讀任務,引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五是利用教育資源平臺進行發(fā)布并提供學生下載學習(David Penrose,2008)。微型課程不僅可用于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遠程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資源,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知識鞏固學習。
國外微型課程涉及的學科更加豐富,其內容的呈現形式更加多樣,除了以真人講解演示外,還以電子黑板、卡通動畫等形式呈現,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這是源于微型課程的設計開發(fā)團隊不僅包含學科教師,還有不少制作動畫、視頻等專業(yè)技術人員。國內研究者更加注重微型課程與實際課程標準、課程資源等內容的結合,并豐富了微型課程的內涵。國內微型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主要以結合PPT等多媒體的教師講授或課堂實錄片段這兩種形式呈現,微型課程內容與中小學課程教學大綱緊密相連。國內微型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較單一,仍以課堂實錄片段為主,教師們更傾向于對自己的優(yōu)質課視頻進行后期加工,這也使授課內容缺乏一定連貫性。由于教師自身的編輯處理能力不強,加之缺少專業(yè)技術人員對視頻進行錄制、加工處理等,課堂實錄的效果不佳,從而影響微型課程視頻的實用性。微型課程無論是理論基礎還是實踐經驗總結都極度匱乏,其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1)認知度低,覆蓋范圍小。有相當一部分的教師(包括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對微型課程一無所知,或者知之甚少,有的也只是知道有這么一種教學形式,沒想深入了解,進行相關的研究,就妄談應用了。而學校,也相應地缺乏對微型課程的重視。(2)建設水平不高;微型課程不像資源包,不能簡單地隨便堆砌,它注重視頻的整合性,對交互性也有較高的要求,還要有相應的鏈接等等。很多人只是把微型課程理解成把教學過程錄制下來。(3)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主要表現在缺乏及時的課后評價和微型課程評價標準體系(胡鐵生等,2013)。
已有的微型課程研究多集中在“微型課程”概念本身的意義上,雖然有相當一部分文章是研究微型課程在學科教學(多以信息技術課為主)中的應用,但均是提出理論方案而非實際應用。而對中小學校來講,微型課程最大的價值是教學研究,如研究微型課程的教學設計等,真正應用于學生學習的資源極其匱乏。
二、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微課開發(fā)意義
已有的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個體對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研究,存在的問題來自兩方面:一是缺失針對高一新生學習能力和思維發(fā)展的現狀的研究;二是缺失有效的校本課程資源。微型課程是基于數字化背景下校本課程的一種新范式,對于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有著深遠的影響。
通過初高中英語銜接微型課程開發(fā)和應用的研究,利用微課資源及在線網絡等多種資源,教師可在課堂上利用紙質課程、微型課程作為授課的素材,而學生可通過微型課程進行預習、復習等,實現自主學習。同時,紙質教材、簡短的微型課程視頻讓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把握課程要點。微型課程開放能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能力,同時在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語言教育資源和方法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習。通過微型課程的建設,豐富教材中的課程教學資源,有利于課程體系的多元化和動態(tài)化的發(fā)展。通過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微型課程的開發(fā)和應用的研究,提供數字化背景下校本課程的可用范式,為落實國家課程校本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隨著數字資源大量應用于教學,尤其是外語教學,微型課程的開發(fā)和應用成為一個新的課題。探索微型課程的開發(fā)及應用,按照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的途徑,研究多模態(tài)外語課程的開發(fā)策略和應用前景等,是教學資源發(fā)展的新動向。選取初高中英語銜接課程作為研究內容,探索初高中英語銜接微型課程開發(fā)及應用,在豐富了教材的課程資源、完善教材的課程體系和課程評價體系的同時,也充分體現新一輪的高中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落實《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的教學理念,對于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非常積極的意義。
三、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開發(fā)及應用的實踐
以下將從微型課程內容設計、微型課程范式以及微型課程評價體系及原則等方面來探討。
1.微型課程內容設計
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微型課程”課型開發(fā)及應用。主要研究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微型課程”的可能的課型及其教學應用。微型課程的內容包括:(1)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對高一新生從英語的音標、英語書寫方法、句式結構等角度進行指導。(2)語言能力(聽說讀寫)。(3)學習策略。比如:預習、復習、課堂聽課等自主學習方法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指導、教材使用指導、辭典等工具書使用指導。制訂并完善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規(guī)范要求,從預習、聽課、復習和作業(yè)上做出詳細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開展與課文學習相關的合作學習,指導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單元的project任務。開展教材使用指導和辭典使用指導。(4)文化意識。幫助學生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endprint
2.微型課程范式
針對初高中英語銜接,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對“微型課程”的課程目標設計、內容設計、進程設計的可用方式等進行有益的探索和總結,設計具體的課程范式。基于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角度,通過對傳統(tǒng)課程模式下課程目標設計、內容設計、進程設計的研究,發(fā)掘傳統(tǒng)課程模式下課程在目標、內容和進程設計中的不足并以此為切入點,提出新課程設計理念即微課程教學模式,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設計方式,以期提升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拓展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能力,探尋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過程中微課程設計模式的有用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在微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為教育教學尤其是學生的促進學習帶來有益的啟示。
3.微型課程評價體系及原則
在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微型課程”實施過程中,通過可用的評價量表,對微型課程的內容和形式以及教師、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動態(tài)跟蹤和評估,評估微型課程的實際使用效果,為“微型課程”的開發(fā)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在微型課程開放中還需要落實以下原則:
片段適量原則。對于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高一英語教學時間有限,無法采用整節(jié)課進行銜接教學。因此,片段化和適量化是進行初高中銜接微型課程的首要原則。片段化知識點是微型教學的特點。微課凸顯知識點的分散性、單一性,幫助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相應知識及策略的學習。微課的學習多以零碎時間為主,但是微型教學片段應該是完整的,同時微型片段時長足夠短小。教學內容完整是為了提供知識的完整性,如對于知識點導入、問題設問、知識點討論等內容的反映。
完整獨立原則。微型課程應該在知識結構上完整化,微型課程教學設計要體現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的一般、常見過程。比如:知識的預習、學生興趣的激發(fā)、知識點的設疑、問題分析的思考、知識遷移的展現、知識學習的評價及總結等環(huán)節(jié)。微型課程需要體現完整的教學過程,在教學內容上呈現銜接、連貫。在高中英語微型課程形式方面,需要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感,尤其是對微課學習語境的構建,要從知識講解、小組合作、分組探討、課堂發(fā)問、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等方面把握好時間的完整性與知識結構的連貫性。在知識片段的獨立性方面,能夠保持知識結構的系列性,在學習一個知識點片段后,可以學習下一個知識點片段。
促發(fā)認知原則。微型課程的問題設計必須能夠在短時間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微型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一直處于邊緣性、非連續(xù)的狀態(tài),可能隨時因為移動環(huán)境的變化而發(fā)生中斷。在進行微型課程教學設計時,教學內容應該有別于課堂教學,應該以強化知識為核心,尤其是重點知識的講解以及師生互動展示等內容;對于課堂教學中的板書書寫、自主學習、學生反思等內容應該弱化;在整個微型課程剪輯上,體現知識內容的銜接與緊湊,如對小組討論的省略,避免重復或累贅;對于畫面單一的信息量可以通過字幕方式進行替代,增強知識的認知性。
四、結語
筆者在微型課程課題研究過程中發(fā)現,微型課程并不適合將初高中銜接教學的所有內容的呈現,甚至已有的微課依然囿于英語知識的講解。同時,微型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思辨性思維能力時,作用有限。另外,微型課程的時間長度根據教學實際可以調整為6分鐘。
當然,微型課程作為課程教育目標主題化的手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從高中英語短、小、精、活等知識點上來創(chuàng)新開發(fā)途徑,注重對微型教學課程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的評價,鼓勵教師積極利用微型教學來拓寬教學渠道,發(fā)揮信息化技術在教育資源科學構建中的積極作用,為學生搭建個性化、自主化的英語知識學習平臺,便于學生從中自主的、有效的增長英語學習興趣,提升英語應用綜合能力。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銜接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于整體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微型課程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呈現,不僅可以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機部分,對知識傳遞、技能培訓或情感溝通有著積極的意義,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時間效率和認知效率,對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適宜于學生在不同情境中的學習,適用于學生在線學習、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小剛,王運武,馬德俊,靳素麗.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計及教學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10):37-40.
2.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92-94.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