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圖雅
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幾點探索
□阿拉坦圖雅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的必修課。蘇霍姆林斯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彼砸峁┙o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只不過是知識材料的供應者和鼓勵者。音樂教師要努力探索音樂教學的規(guī)律,讓活潑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去塑造新一代健康而又高尚的靈魂,全面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俗話說:“打鐵需要自身硬”,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是關鍵?!皩W高為師”,給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實際上,在新課改下,給學生一杯“水”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帶領學生尋找流淌不息的泉眼。為此,教師要刻苦鉆研業(yè)務知識,使自身的音樂素質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地駕馭課堂,才會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語言、舉止美,形象、舞姿美,范唱、范奏美,藝術、情感美,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從而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教師不但知識要豐富,而且?guī)煹乱呱?,對學生要有一顆愛心。
音樂教師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視自己的課程,明確音樂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置意圖、設計思路,領悟課程標準對教材的實施建議。并熟悉教材、認真?zhèn)湔n,科學地制訂教學目標,找出教材中的重難點及解決問題的關鍵。
另外,音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藝術特長,用藝術的眼光和智慧對教案進行精心設計、科學安排,創(chuàng)設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及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案,付諸實施時方能緊扣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其濃厚的學習興趣。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次設計教學。除了認真?zhèn)湔n外,音樂教師要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音樂器材的作用,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性教學觀,面向全體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變“以教代學”為“以教導學、以練促學”。
創(chuàng)新是人類特有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xiàn)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不竭動力。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在于他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現(xiàn)代教育理念要求“以人為本”,講究學生的“參與”和“創(chuàng)造”,課堂氣氛講究一個“動”字。這就要求教師解放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學習讀譜知識,認識五線譜時,可給學生編兒歌來學習:“張開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個小手指,就是五條線,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從下往上數(shù),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樓梯,越上音越高?!本瓦@樣讓學生邊唱譜邊在手上找出各音的位置,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有時為了增加趣味性還可以設置認譜和唱譜游戲,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手舞足蹈。
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筆者認為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審美趣味”是教學的側重點。美好的音樂作品是能帶給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但這畢竟不是音樂審美的本質表現(xiàn)。有的教師看到女孩喜歡跳舞,男孩子喜歡打擊樂,就在還沒有聽完全曲、學會新歌、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表現(xiàn)的情緒時,便讓學生盲目地跳起來,敲起來。還有教師對音樂欣賞這一重要的教學內容,采取了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粗略一聽,簡單一講:“這首歌曲表達的音樂情緒是歡快的?!薄斑@首樂曲是優(yōu)美、抒情的?!边@樣便草草了之,以為這就是音樂審美教育。其實音樂審美的本質應是美感。法國作曲家圣桑說:“音樂不是生理滿足的工具。音樂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產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處有一種獨特的神秘的感覺,即美的感覺,借助于它,人才能領悟藝術?!?/p>
總之,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要充分挖掘校園內有效開展音樂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音樂教育因素,給他們以樂的感覺、美的感受,培養(yǎng)他們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讓學生的音樂天賦從小就顯露出來,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翱翔、馳騁,真正提高音樂教學質量,達到“培養(yǎng)人”的目的。
(作者單位: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蒙古族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