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模式 創(chuàng)新探索
——記河南省中小學“體育名師送教工程”活動
為了認真貫徹中央七號文件,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更好的實施2011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河南省教育廳開展了河南省“體育名師送教工程”。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河南省體育教研員劉俊凱,人教社專家團核心成員、河南省開封市體育教研員趙超君和鄭州市互助路小學張東棟、濮陽高新區(qū)實驗學校姬彥忠、安陽市虹橋中學張偉三位河南省體育名師先后到駐馬店市西平縣、上蔡縣進行了送教活動,展示了小學韻律活動,小學三步球,中學耐久跑三節(jié)課。本次展示,應基層體育教師的要求,貼近我市體育教學實際,采用80人以上的大班額教學。三位老師在展示中利用一個半籃球場的場地,為基層體育教師展示了課的設計、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展示課做到了區(qū)別對待不同的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示范調動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學練,教學場面熱烈但不凌亂,有序但不沉悶,三節(jié)課給基層體育教師很大的啟迪,使其看到了改進自己的課程體育教學的方向,看到了自己教學技能與河南省體育名師的差距和努力改進自己教學技能的方向。在課后的專家點評和河南省體育名師與基層體育教師的互動中,專家和名師從實際出發(fā),結合自身工作,從課的設計、職業(yè)態(tài)度、大班額在自己學校的存在現象,解答了基層體育教師的很多困惑。
鄭州市互助路小學的張東棟老師展示的《韻律活動》一課,在西平縣班級人數為80人,在上蔡縣班級人數為96人,她運用練習法、示范講解法、分組練習法、游戲法和激勵教學法等把適合小學生的自創(chuàng)韻律操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教給學生,根據現場觀察。學生掌握率在93%以上,張東棟老師在上課中精神飽滿,積極調動學生,展現出來很高的教學藝術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張東棟老師用自身的能力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她區(qū)別對待能力不同的學生,巡回指導路線合理,注意觀察到每一個學生,針對出現不同問題的學生給予及時、簡短、不同的提示和糾正,使學生能以比較接近的速度掌握不同的動作和動作組合,整個教學過程流暢有序。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習熱情和運動興趣一直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可以明顯看出學生的團結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在本次課中充分體驗到了運動的樂趣。這節(jié)課把“教了才會”的封閉性運動技能教材教學予以了很好的詮釋。
濮陽市高新區(qū)實驗學校的姬彥忠老師的《三步球》一課,是自己開發(fā)的校本教材,是把學生喜聞樂見的沙包改造成安全、有一定規(guī)則的新興的地方運動項目。這節(jié)課主要內容為三步球的傳接球、傳接球中的移動、移動中的斷球、射門和守門等技戰(zhàn)術。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在學練過程中的協作配合,從“配合才能前進、配合才能成功”的設計理念出發(fā),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體驗快樂。讓學生在學了在運用中會。本次課教師采用師生互動、學生互動。教師現場評價、師生交流和學生互評的形式帶動學生積極進行學練,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練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練,使學生在歡樂互動的氛圍中逐步掌握三步球的傳接球技術,并對三步球這一新興項目規(guī)則有了一定的了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指出的是,姬彥忠老師在西平縣和上蔡縣現場上課的人數分別為80人和98人,他只用一個半籃球場的場地,在組織調動中采用分組巡回指導,小組比賽等方法,使學生較快的掌握了三步球的基本技術和規(guī)則,做到了普遍指導與區(qū)別對待相結合,把大班額教學組織的井井有條,現場氣氛熱烈有序,學生投入忘我,起到了極佳的健身效果。為基層老師教授“學生運用了才會”這類開放性運動技能教材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安陽市虹橋中學張偉老師《耐久跑》一課,把教材分解為不同的體驗練習階段,用學生自測心率做為各個練習階段的串聯因素,讓學生在進行跑的練習當中對自己的心率變化有了比較明晰的認識,使學生懂得了自己的心率最高應該不超過220減去自己的年齡這個一般規(guī)律,把體育和健康的知識點做為課的隱形的主線,是這節(jié)課的一大特色。在教材的搭配方面,采用走跑交替練習、勻速慢跑練習、超越跑練習、模仿各類不同的跑的練習,給學生跑的不同體驗,給學生新鮮有趣的感覺。在課的組織中,注意體育骨干的培養(yǎng)運用,讓骨干成為自己的助手,用領頭羊帶動全體學生。在課課練中,采用推小車和立臥撐接力練習,彌補了主教材上肢發(fā)展不足的缺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這節(jié)課在大班額的條件下,在一個半籃球場上課,把耐久跑這樣的運動量大,趣味性低,較難組織出彩的教材上的有聲有色,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增強體能,并提高了學生迎接中考的信心。這節(jié)課把“不學就會”這類教材的設計、教法展示很完美,給基層老師很大的啟發(fā)。
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基層教師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在三節(jié)展示課后,趙超君老師結合這三節(jié)課,詳細闡述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學生“不學就會”的教材教什么?教學生怎么形成動作技能的精細化和自動化。2.“教了才會”的教材教什么?教師示范講解等方法靈活運用使學生盡快的掌握,讓學生在相對固定的條件下把封閉性運動技能掌握熟練。3.教了“學生去運用才會”的教材教什么?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動作技能,創(chuàng)設條件使學生在運用中變成自己的東西。趙老師對理論的闡述和結合理論對三節(jié)課的點評以及對不同課型的講述,使基層老師深受啟發(fā),提高了基層體育教師的理論水平。
在展示課教師、專家和基層體育教師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張東棟老師結合自己學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大班額現象且場地有限的現實,提出要解決大班額教學的難題:一是學校統(tǒng)籌、教研組協調安排不同教師的教學內容,最大限度的使用場地器材;二是教師本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三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保持自己的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姬彥忠老師從自己的成長過程談起,詳細介紹了自己開發(fā)研制三步球的經歷,表示從學生出發(fā),讓學生更好的更安全的進行運動并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是自己的動力源泉,是自己開發(fā)三步球的目的所在。張偉老師從靶心率出發(fā),詳細介紹了自己對課程教學的理解,并把自己對運動技能的形成和體育健康知識點的傳授的心得同基層老師做了介紹。三位老師和專家還對三節(jié)課教學的設計、組織和一些細節(jié)問題做了深入熱烈的交流。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劉俊凱老師對現實存在的影響體育課程教學諸多有利不利的因素做了系統(tǒng)的論述,對存在于河南省中小學大班額體育教學給出了一些切合實際的解決辦法,給基層體育教師很大的啟發(fā)和幫助。
河南省“體育名師送教工程”2016年駐馬店市承接活動是全省乃至全國首次在體育課程觀摩展示中采取80人以上的大班額教學、貼近一線教學實際,使更多的基層教師從中受益、服務于基層教師的一次全新的嘗試;是從實際出發(fā),不斷探索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自覺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掌握鍛煉身體的好辦法的形式多樣具有實效的體育教學的方式。這樣的活動有效地促進了縣區(qū)及以下基層學校學校體育工作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