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新華
體育教具制作和有效性研究
□ 顏新華
農(nóng)村小學體育教學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過程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新課標實施多年來,我們秉承“健康第一”的思想開展自制體育教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本人從事農(nóng)村小學體育教學有20多個春秋,對農(nóng)村小學自制體育教具有著很深的認識和實踐經(jīng)驗。2013年撰寫的《農(nóng)村小學體育教具自制及運用的實踐研究》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區(qū)域推進“新農(nóng)村教育”實踐研究》的專項子課題——臺州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并在2017年2月順利結題。我校對農(nóng)村小學自制體育教具的制作和使用,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和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是《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小學體育教學通過師生的一起努力自制教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聰明才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學生能否通過體育學習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興趣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也是有效的學習保證。
在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參與體育教具制作,學生興趣盎然。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師用書《體育》六年級課堂當中,教師執(zhí)教的《滾鐵環(huán)、趣味接力》內容,根據(jù)這一教材,我在上這節(jié)課的前一個星期做好預熱準備,告訴學生我們下一個星期要上《滾鐵環(huán)》的體育課,學生議論紛紛,不知道鐵環(huán)是啥樣。我在課堂上講述鐵環(huán)的來歷、作用和制作過程,讓學生回家詢問長輩們兒時玩的鐵環(huán),勾勒父輩、爺輩兒時活動場景,并詳細地傳授給孩子們。當我再次上體育課的時候,全班學生都帶來了自己親手做的鐵環(huán),五花八門,形態(tài)各異,有鉛絲做的、有竹做的、有呼啦圈做的等。學生在課堂上親手體驗自己的作品,霎時興趣倍增。我在保持學生的興趣的同時,進一步挖掘,進行自制教具評比活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制教具的能力和鑒賞判斷能力。通過這節(jié)課的嘗試,學生經(jīng)常詢問我什么時候再做體育教具。由此可見,學生就喜歡上了體育課,更喜歡自制體育教具所帶來的快樂。
2.制作教具要符合教材特點。
我們現(xiàn)在選用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至二年級《體育》教材的教師用書明確說明:“新的《課程標準》,沒有按年級規(guī)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是把教學目標寫得比較具體,教學內容的彈性和選擇性比較大,為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中留有相當大的選擇余地和發(fā)展空間?!彼宰鳛檗r(nóng)村體育教師要盡可能的針對教材的安排,有選擇的制作體育教具,來進一步完善農(nóng)村小學體育教學。
我在執(zhí)教二年級《拋擲輕物件》一課時,在課前首先向學生說明投擲活動在我們日常生活、勞動、體育活動中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可以鍛煉同學們上肢力量、身體協(xié)調和靈敏素質。同時要求學生利用一些廢物或自己制做一個投擲的輕物件上課備用,針對二年級教材的安排,適當布置一些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家庭作業(yè),學生興趣很高,也樂于完成。我在上課時首先使用學校已經(jīng)準備好的小沙包、小皮球進行投擲,然后讓學生自己使用自己制作的輕物件進行投擲。學生普遍反映說自己制作的輕物件好投,喜歡投,這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制作教具要適合學生特點。
新的《課程標準》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留出了較大的空間,因此,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場地器材以及季節(jié)氣候等因素,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在自制教具過程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年齡特征,要讓學生力所能及參與到制作中來。比如在我執(zhí)教二年級的《前滾翻成蹲撐》一課當中,小學生容易出現(xiàn)低頭不到位、含胸不及時、兩腿分開等常見的毛病,所以我在教學講解、示范圖解、典型剖析的同時,讓學生思考使用怎樣改進教具才能改掉上述毛病,學生在我的啟發(fā)下想出好多辦法,有的說用繩子綁住大腿就能夠使兩腿不分開,有的說下巴貼住胸口就能夠做到低頭含胸。有一個小學生很聰明,說用一張紙就能解決上述問題:用一張紙折成兩半,一半放在頸下用下巴夾著,就能解決低頭含胸的問題,而且能夠標準化評比,如果紙掉下來就說明低頭不及時、含胸不到位;另一半紙放在兩腿中間夾住,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檢驗。讓學生自己發(fā)明自己嘗試、親身實踐,在學習前滾翻蹲撐的過程中,也學會了自主思考。其實,這些辦法也是我們教師平時在用的,就是讓教師在不告訴學生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創(chuàng)作,成效明顯。
4.制作教具要挖掘鄉(xiāng)土風情。
農(nóng)村學校由于客觀因素,學校體育器材或多或少存在不足情況,加上學校活動場地偏小、器材消耗較快、常規(guī)器材利用率不高等因素,許多體育教學內容很難落實,放羊式的教學時而有之,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單調、枯燥、厭學的情緒,而一些自制鄉(xiāng)土體育教具能喚醒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彌補學校硬件設施缺乏的不足。我們利用學校開展風箏節(jié),帶領學生到田野上放風箏;利用環(huán)保教育,教學生用易拉罐制作走高蹺;利用孝敬父母教育,與長輩一起做鐵環(huán)、做沙包、做皮筋;利用六一兒童節(jié)制作大風車等。學生感興趣,又能在老師或家長指導下獨立完成一些教具,既挖掘了一些鄉(xiāng)土文化遺產(chǎn),又增添了課堂教學的樂趣。
1.教具使用要講究安全有效。
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笔褂米灾企w育教具的前提是必須確保教學安全。小學生天性好動,喜歡新生事物,對一些新鮮的教具倍感興趣,有一種急切要想嘗試和體驗的心理。這種內在的傾向與安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學生往往未遇到危險就自感安全,盲目嘗試,這樣就很危險,所以一些體育自制教具必須經(jīng)過教師實踐之后方可使用,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我的一個同事在執(zhí)教一節(jié)自制體育教具的體育課當中,想到了一個很好的點子:利用廢物當教具進行課堂教學。他們利用學校已經(jīng)用過的橫條幅做教具,當作拔河繩、滾火輪等,很有創(chuàng)意!橫條幅色彩鮮艷,學生興趣濃烈,課堂氣氛很好。但在觀摩的時候我心里還是捏一把汗,橫條幅是布料做成的,很容易使學生絆倒,所以在用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2.教具使用要符合學生層次。
在班級授課制的的條件下,不同的年齡有著明顯的差異,同處于一個班級的學生,存在著身體條件、運動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差異設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教具使用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運動能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體。
使用自制教具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執(zhí)教自制教具《走高蹺》一課中,使用易拉罐自制教具,這就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易拉罐。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年紀小,平衡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較差,就選擇面大身矮的易拉罐,比如我們選用旺仔易拉罐;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平衡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有了長進,運動能力也加強了,就選擇高一點的,如王老吉一類的易拉罐,當然,還有男女等方面差異進行有針對性選擇。
3.教具使用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創(chuàng)新是民族的靈魂。在體育自制教具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在執(zhí)教當中,身邊有許多案例,都是師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新的體育教具來上課的,效果都是不錯的。比如說學校都有的橫條幅,每個學校一個學期下來少則十來條宣傳條幅,有些只用一次就丟棄了,我們就廢物利用,將橫條幅當作教具來使用,比如:當作拔河繩、當作拉繩、當作風火輪、當作羽毛球球網(wǎng)、當作排球網(wǎng)、當作沖刺線等;再比如易拉罐,每個學生家里都有,但如何運用,我們和學生想了很多玩法,比如:走高蹺、當作保齡球瓶子、當作曲線跑標志物、當作接力棒、當作梅花樁等。學生非常喜歡玩,廢物得到了利用,學生也得到了鍛煉。
4.教具使用要講究經(jīng)久耐用。
“自制教具貴在使用”。做就是為了使用,使用是自制教具的生命力所在,但自制教具必須考慮經(jīng)久耐用,有些學校教師在制作的時候比較簡單粗糙,這樣就很容易出現(xiàn)用了一次就成了廢品的情況,造成更大的浪費,還有的存在安全隱患。所以在體育教具制作的時候要考慮安全、堅實、耐用、環(huán)保,這樣就會讓師生放心使用,快樂鍛煉。
通過20年的農(nóng)村體育教學,我對體育自制教具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課題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和自制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對體育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進一步體現(xiàn)了“健康第一”思想理念。
(作者單位:福建省溫嶺市松門鎮(zhèn)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