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婷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61-02
魯迅先生的作品中總浸透著肅穆冷靜的氣息,而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他卻生動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那么的天真美好。 “早上的花”到了傍晚來撿,固然已無當初帶著露水時的清新,卻別有一份回望曾經(jīng)的單純美好。如今,我們再次學習這篇課文,仍能感受到那份孩童的天真快樂。
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百個語文教師自然就有一百個“百草園”。近日,鄭秀梅老師和林梅老師就帶領(lǐng)著她們各自的小精靈走進了她們心目中的“百草園”。聽完這兩節(jié)“同課異構(gòu)”的公開課,我有個感覺,鄭老師是“姐姐式的百草園”,而林老師則是“媽媽式的百草園”。
一、“姐姐式百草園”重細節(jié),“媽媽式百草園”重整體
進入“樂園”后,“姐姐”的關(guān)注點往往在于如何帶領(lǐng)“弟弟妹妹”細細享受每一個活動過程的美好;而“媽媽”則會顧慮整個樂園的環(huán)境,在觀望“孩子”游戲時,適時給予引導。
同樣的,鄭老師并未著眼于在一節(jié)課內(nèi)將整篇文章做一個整體梳理,而是將重點放在“園中之景”的部分。一方面,她對相關(guān)細節(jié)一一梳理:先讓學生找出百草園中共有哪幾種動植物,并將14種景物進行詳細板書。學生每找出一點,她都及時加以補充完善,并為每種動植物細心配圖,加強學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她對學生發(fā)言的細節(jié)也一一落實:童真童趣使煩人的蟬鳴聲變得悅耳動聽了,按斑蝥的情景讓人想起兒時玩的煙火了;拔何首烏的情節(jié)將人帶回單純的童年了……總而言之,不僅細在教學,也細在引導。
而林老師則是放眼全文,以“趣”字為線,讓學生找出文中自己認為有趣的點并加以感受。對學生的答案,她沒有一一分析,而是將全文 “有趣之處”在最后加以歸納總結(jié),不僅有趣景——菜畦、石井欄……,而且有趣聞——美女蛇的故事,還有趣人——壽鏡吾老師,如此一來,將全文內(nèi)容都囊括在內(nèi)了。另外,林老師對于學生的細小錯誤能及時加以引導:有個學生提到魯迅的童年之趣在于“捉斑蝥”,她立即提醒他,是“按”,雖是一字之差,卻是兩種不同的動作,可謂粗中有細,從課內(nèi)到課外,過渡親切自然。
二、“姐姐式百草園”重技巧掌握,“媽媽式百草園”重情感渲染
“姐姐”重在告訴“弟弟妹妹”游戲怎么玩,在過程中享受游戲的快樂;而“媽媽”往往更關(guān)心玩完這個游戲“孩子”的感覺如何,是否開心滿足。
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看,鄭老師主要教學生如何掌握寫景的方法。她不僅引導學生去思考作者是用什么句式將14種景物連在一起的,強調(diào)了“不必說……不必說……單是”這個重要句式;又引導他們注意“園中之景”描寫部分的寫作順序,進一步細化到寫植物,是 “從低到高”,而寫動物則是“從高到低”。不僅細細歸納了寫景的四大重要方法——層次井然,條理分明;善用修辭;運用感官,形色味聲兼?zhèn)?,春夏秋景皆全;抓住事物特征,符合兒童心理。又進一步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作者所描繪的園中之景,你最喜歡哪一個畫面,為什么?”可謂把每個細節(jié)都落到了實處。
而林老師則更側(cè)重感情的渲染。首先,她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與樂趣???,景是有趣的,百草園全是草,但自有種種趣味;事是有趣的,三味書屋學習生涯雖枯燥,但仔細回想,也別有趣味;人是有趣的,雖然壽鏡吾老師教學方法較為傳統(tǒng)古板,但他方正質(zhì)樸,認真負責……其次,她引導學生細品人生百味。告別百草園的沮喪,對三味書屋的恐懼,回望童年生活巨變的失落與無奈……再者,在課堂講授中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有兩個細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一處是在導入部分,林老師讓學生談談兒時有趣的出丑故事,一個學生提到小時候曾被同學踢下水,他自己是當笑話來講,我們是當糗事去聽,而林老師聽完后則溫和理性地說了一句“這個還是比較危險的,以后要注意哦”,是的,安全無小事,亦不分課堂內(nèi)外;另一處,則是在講到“美女蛇”時,她告誡學生做人雖應友善,但對陌生人亦該有一份警惕之心。最后,她告訴學生,應勇于面對現(xiàn)實。童年是美好的,回憶也是美好的,但我們?nèi)詰氐浆F(xiàn)實。現(xiàn)實是,百草園早已隨老屋賣給他人了;世上并沒有美女蛇,也沒有可以消滅美女蛇的神奇蜈蚣;童年過去了,我們遺憾、惋惜,但它仍會過去。而這點是我們在以往教學中,基本不會提及的。
總體說來,鄭老師和林老師都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堂精彩的公開課,她們教學目標不同,設(shè)計不同,入手點不同,重難點不同,但正因為這種種不同,才讓我們領(lǐng)略了這不同韻味的“百草園”。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她們又是相同的,她們同樣認真努力,同樣精彩地完成了她們的預定目標,同樣帶學生走進了屬于她們自己的“百草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