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洪鵬
【摘要】 目的 探討髓芯減壓支撐植骨術在治療早中期股骨頭壞死(ONFH)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80例早中期股骨頭壞死患者, 均實施髓芯減壓支撐植骨手術治療, 隨訪12~24個月, 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隨訪12~24個月, 術后患者髖關節(jié)活動的范圍均得到了明顯擴大, 且髖關節(jié)的疼痛癥狀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治療優(yōu)良率為81.25%。結論 采用髓芯減壓支撐植骨術對早中期股骨頭壞死進行治療效果顯著, 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髓芯減壓支撐植骨術;早中期;股骨頭壞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047
股骨頭壞死又可稱為缺血性股骨頭壞死, 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骨科疾病, 患者臨床上主要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 然而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假體的使用受到年限的限制, 故采取有效的手段進行治療, 使患者自身的股骨頭有效保留, 對提高該類患者的治療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1]。而髓芯減壓支撐植骨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早中期股骨頭壞死患者最為常用的一種保留股骨頭的手術治療方法, 且效果比較明顯[2]。本研究通過對早中期股骨頭壞死患者實施髓芯減壓支撐植骨手術治療, 分析其治療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早中期股骨頭壞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其中男53例, 女27例, 年齡20~60歲, 平均年齡(40±7)歲, 病程3~45個月, 平均病程(17±10)個月, 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X線、發(fā)射型計算機斷層掃描儀(ECT)、核磁共振成像(MRI)與CT等影像學檢查被臨床確診為早中期股骨頭壞死(ONFH), 并參照國際骨循環(huán)研究協(xié)會(ARCO)的診斷分期系統(tǒng), 屬于ARCO分期的Ⅰ、Ⅱ期患者?;颊吲R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入院前膝關節(jié)疼痛、腰部疼痛以及其他不同程度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縮小、跛行與髖關節(jié)疼痛等表現(xiàn)。
1. 2 手術方法 對患者進行持續(xù)硬模外麻醉, 取仰臥位, 使患髖呈45°, 在大粗隆下3 cm處切一個4 cm左右切口, 通過X線引導將2 mm的克氏針定位于病變區(qū), 接著將5 mm空心環(huán)鉆沿著導針緩慢鉆至股骨頭軟骨下方4 mm處, 反復數(shù)次, 擴大隧道直徑至能減壓植骨;然后將小刮匙伸入骨髓道徹底刮凈病灶周圍死骨、硬化骨與骨壁, 并進行病理檢查;采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減壓區(qū), 排出游離壞死的組織, 待創(chuàng)面滲血良好, 取出自體的髂骨塊, 將皮質骨做成條形置入隧道內(nèi)并壓實, 將松質骨制成顆粒狀置入到隧道內(nèi)錘擊夯實, 促使塌陷區(qū)的軟骨能夠抬起復原;再植入8 cm左右的異體腓骨, 在皮質骨的旁邊擰入1~2枚空心加壓螺釘固定皮質骨, 并在植骨區(qū)超過了股骨頭頸交界處用1塊皮質的骨塊將其隧道口封閉, 并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在放置引流管后逐層的縫合切口[3-5]。
在術后進行相關的輔助治療, 即常規(guī)應用抗凝藥物與抗生素, 術后1 d引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鍛煉, 并根據(jù)患者術后X線的檢查結果, 判斷其是否有股骨頭的再血管化問題, 確定是否需要術后負重[6]。
1. 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分會所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對患者術后治療效果進行有效評估, 總分100分, 其中臨床療效占60分, 包括關節(jié)活動范圍17分, 功能恢復情況18分, 疼痛程度25分;X線檢查結果占40分[7]。療效判定標準:差<60分;60~74分為一般;75~89分為良好;≥90分為優(yōu)。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術后所有患者均接受12~24個月隨訪, 發(fā)現(xiàn)術后患者的髖關節(jié)活動的范圍均得到了明顯擴大, 且髖關節(jié)的疼痛癥狀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治療優(yōu)良率為81.25%。見表1。
3 討論
當前在臨床上普遍認為除了小方位與中央型壞死可行保守治療, 其他大部分的股骨頭壞死患者普遍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隨著人工關節(jié)技術與材料的逐漸發(fā)展, 如今行關節(jié)置換術的相關適應證與前期的認識已經(jīng)有所改變, 甚至是一些比較復雜保髖手術因可能會影響到關節(jié)置換而被質疑[4, 5]。臨床上對于股骨頭壞死患者具有很多的治療方式, 如髓芯減壓、帶血管蒂與肌蒂以及吻合血管的植骨術、血管蒂的骨膜移植等各種手術方法, 而這些手術方法對有效改善患者的股骨頭運血都有比較明顯的療效, 但是都未能充分的考慮到生物力學的因素, 對于早中期的無塌陷或塌陷<2 mm的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患者, 一般都是采用小口徑的髓芯減壓皮質骨與松質骨植骨支撐的手術方法進行有效的治療, 效果比較明顯[5, 7]。
在本次研究中,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術后所有患者均接受12~24個月隨訪, 發(fā)現(xiàn)術后患者的髖關節(jié)活動的范圍均得到了明顯擴大, 且髖關節(jié)的疼痛癥狀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治療優(yōu)良率為81.25%。說明了小切口的髓芯減壓支撐植骨術的有效運用對臨床上早中期股骨頭壞死患者的治療作用比較顯著, 能有效的防止或延緩患者股骨頭的塌陷, 并使患者的關節(jié)功能得到了快速的恢復, 大大地減少了髖關節(jié)的病發(fā);同時, 這種手術方式還具有手術操作簡單, 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與痛苦小, 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8-10]。
綜上所述, 采用髓芯減壓支撐植骨術對早中期股骨頭壞死進行治療效果明顯,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的推動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曲強. 股骨頸骨折的術后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4, 11(1):79-81.
[2] 何軒, 李文銳. 股骨頸頭下型骨折的治療策略.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4, 11(5):149-151.
[3] 黃耀. 打壓植骨帶縫匠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療早中期非創(chuàng)傷性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療效評價. 當代醫(yī)學, 2013(35):124.
[4] 李勇, 何偉, 張慶文, 等. 術前疼痛持續(xù)時間對打壓支撐植骨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療效的影響.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 2012(5):458-461.
[5] 侯洪濤. 自體骨打壓支撐植骨術治療非創(chuàng)傷性股骨頭壞死的動態(tài)影像學分析.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0, 7(34):133-134.
[6] 董勝軍, 王衍全. 髓心減壓并植骨配合二仙通痹丸治療早中期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研究.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2, 4(1):32-33.
[7] 李濤, 翁習生, 彭慧明, 等. 髓心減壓并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術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3, 21(22):2241-2248.
[8] 李慧英, 王義生. 中藥配合髓芯減壓植骨空心螺釘支撐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研究.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1(8):1876-1878.
[9] 楊建平, 謝國華, 薛峰, 等. 多孔細針髓心減壓及鉭棒支撐植入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療效比較. 山東醫(yī)藥, 2012, 52(9):79-80.
[10] 姬樹青, 聞志強. 髓心減壓加打壓植骨術后再次減壓法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3(15):1976-19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