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高娃+張東旭+劉明星+劉丹
摘 要:土壤水溶性全鹽是土壤理化性狀的重要指標,對綠化植物的成活率有直接影響。由于城市綠化工程的需要,采集了56份土樣,通過對其水溶性全鹽量分析,系統(tǒng)研究了殘渣法測定的土壤含鹽量與水土比為5∶1電導率之間的關系。結(jié)果表明,水土比為5∶1的電導率與土壤全鹽量之間都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土壤水溶性全鹽;殘渣法;電導率法
中圖分類號:S15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7)20-0092-03
我國鹽堿土分布范圍廣、面積大、種類多。土壤含鹽量是我國表征土壤鹽分狀況的主要參數(shù)之一,也是一個確定土壤鹽漬化程度的最主要指標[1,2],而且是進行鹽漬土改良應用的基礎。中國習慣上常用土壤含鹽百分數(shù)表示鹽漬度[3],國外一般直接用電導率表示土壤的鹽漬程度。鹽土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鹽,水溶性鹽是鹽堿土的一個重要概念,水溶性全鹽的測試方法可選擇電導率法和殘渣法,一般來講,殘渣法是測定土壤含鹽量的標準方法,有測定結(jié)果直觀、精確等優(yōu)點,但操作繁瑣、工作量大、測定時間較長;電導率法具有簡便、快速、工作量小等優(yōu)點,但不同類型土壤浸提液受鹽分種類和土壤質(zhì)地的影響較大,所以,在不同地區(qū),電導率換算成土壤含鹽量質(zhì)量分數(shù)關系式也不同[4~7]。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所測土樣均取自內(nèi)蒙古包頭市九原區(qū)南繞城公路46~94 km處兩旁綠化帶,上下層分別23份共56份土樣,上層0~30 cm,下層30~60 cm,常規(guī)土鉆取土。方法為將選定地點的地表5 cm土層去掉,利用取土器,手握手柄順時針旋轉(zhuǎn)同時下壓,探到地下所需深度后,提起取土器,用手指輕輕按壓土樣一端,即得到所需深度的土樣。
儀器設備:土樣篩、研缽、水浴鍋、分析天平(賽多利斯BSA2245)、振蕩器、電熱干燥箱(GZX-9070MBE)、電導率儀(雷磁DDSJ-308A)、取樣器。
1.2 試驗方法
土壤水溶性全鹽可采用殘渣法和電導率法測定。水土比、振蕩時間、浸提方式都對土壤鹽分的溶出量有影響[8]。浸出液中各種鹽無論絕對含量還是相對含量受水土比影響很大,我國普遍采用5∶1的水土比浸提。
①土壤浸提液制備 水土比為5∶1的土壤浸提液制備方法為:將取回的土樣放置于室內(nèi),自然風干后,稱取通過1 mm篩孔的土樣50 g,放人500 mL的大口三角瓶中,加入250 mL無CO2蒸餾水。將瓶口塞緊,在振蕩機(150 r/min)上振蕩3 min,于漏斗上過濾,用干燥的三角瓶盛接,待濾液已明顯澄清后繼續(xù)過濾至完全,用塞子塞緊貯存濾液的三角瓶作為待測液備用[9]。
②土壤電導率測定 吸取1.2①所獲得的待測液50 mL,放在100 mL塑料燒杯中,然后用電導儀測定待測液在25℃時的電導率。電導率法是用電導率儀直接測定EC值,通過土壤飽和泥漿的電導率來估測土壤含鹽量,其結(jié)果接近于田間的實際條件[10],但為了避免泥漿損壞電極鉑黑層,采用5∶1水土比例的土壤浸出液測定電導率。
③殘渣法測全鹽含量 吸取1.2①中獲得的待測液50 mL,放入蒸發(fā)皿中于水浴上蒸干,加入15% H2O2,繼續(xù)加熱以去除有機質(zhì),反復處理至殘渣發(fā)白、蒸干,將蒸發(fā)皿放入105℃烘箱內(nèi)4 h,烘至恒重,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卻,用分析天平稱重(冷卻30 min)。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結(jié)果
用兩種方法分別測定土壤水溶性全鹽,殘渣法測得全鹽S 單位為g/kg , 電導率法測得EC5∶1單位為mS/cm。圖1、3分別表示上、下層各23份土樣2種方法測試的水溶性全鹽的關系。圖2、4所示土壤全鹽量S(Y)與EC5∶1(X)的線性方程通過實測數(shù)據(jù)得出。
①上層土樣 通過圖1可知,相同地點的上層土樣之間的電導率和水溶性全鹽之間存在著相關性,電導率越高的土樣,其水溶性全鹽的值也越高。水溶性全鹽含量大于5 g/kg的土樣共10個,其中水溶性全鹽含量大于10 g/kg的土樣有4個。不同地點的上層土樣之間沒有任何規(guī)律性。
由圖2可知,上層土壤全鹽量與電導率的關系可以用一個二元一次回歸方程來表達,且相關系數(shù)為0.993,屬于高度線性相關,說明二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性。
②下層土樣 由圖3可知,相同地點的下層土樣之間的電導率和水溶性全鹽之間存在著相關性,電導率越高的土樣,其水溶性全鹽的值也越高。水溶性全鹽含量大于5 g/kg的土樣共4個,其中水溶性全鹽含量大于10 g/kg的土樣有1個。不同地點的下層土樣之間沒有任何規(guī)律性。
由圖4可知,下層土壤全鹽量與電導率的關系可以用一個二元一次回歸方程來表達,且相關系數(shù)為0.978,屬于高度線性相關,說明二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性。
2.2 相關性分析
從圖4可看出,土壤水溶性全鹽兩種測試方法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只是不同土層間相關系數(shù)不同。上層土樣其方程為:y=2.28x+0.658,R2=0.993 9,下層土樣其方程為:y=2.94x+0.146,R2=0.978 3。由線性方程可知,上層土壤水溶性全鹽S和電導率EC5∶1之間相關性更好,相關系數(shù)0.993,下層土壤S和電導率EC5∶1相關系數(shù)也達到0.978,說明土壤水溶性全鹽兩種測試方法之間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性。比較上面4個圖還可得知,上層土壤的水溶性全鹽含量明顯高于下層土壤,增幅達50%。
3 結(jié)論與討論
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nèi),土壤浸出液的電導率與土壤全鹽量呈正相關,含鹽量越高,浸出液的滲透壓越大,電導率也越大。通過電導率與土壤含鹽量線型回歸分析,確定其相關關系,可直接用電導率的數(shù)值來推測含鹽量的高低。
土壤水溶性全鹽量S和電導率EC5∶1之間存在一定規(guī)律性、穩(wěn)定性和相關性。因此,同一地區(qū)的土壤水溶性全鹽S可以通過電導率的值推測得出。上層土壤鹽分含量明顯高于對應的下層土,由于使用的化肥過量,或使用的灌溉水鹽堿性高,從而導致表層的土壤鹽分含量高于相對底層的土壤。
參考文獻
[1] 崔盛本,鄭亞,王祝余.淮北濱海實驗區(qū)中低產(chǎn)鹽土的綜合治理[J].土壤通報,1992,23(4):145-148.
[2] 楊勁松,祝壽泉.金堤河流域的土壤鹽漬化問題及其綜合防治[J].土壤通報,1993,24(專輯):31-34.
[3] 許爾琪,張紅旗,許詠梅.伊犁新墾區(qū)土壤全鹽量和電導率定量關系探討[J].資源科學,2012,34(6):1 119-1 124.
[4] 劉廣明,楊勁松,姚榮江.影響土壤浸提液電導率的鹽分化學性質(zhì)要素及其強度研究[J].土壤學報,2005,42(2):247-252.
[5] 林義成,丁能飛,傅慶林,等.土壤溶液電導率的測定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J].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05,17(2):83-86.
[6] 遲春明,王志春. 松嫩平原鹽堿土飽和浸提液與土水比1∶ 5 浸提液間化學參數(shù)的換算關系[J].生態(tài)學雜志,2009,28(1):172-176.
[7] 何文壽,劉陽春,何進宇.寧夏不同類型鹽漬化土壤水溶鹽含量與其電導率的關系[J].干旱地區(qū)農(nóng)業(yè)研究,2010,28(1):111-115.
[8] 劉旭,遲春明.半荒漠區(qū)土壤鹽度指標換算關系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28):11 592-11 594.
[9] NY/T 1121.16 土壤水溶性鹽總量測定.
[10] 巴建文,劉振華,田遼西,等.電導率在土壤鹽漬化研究中的應用——以張掖城市濕地為例J].地下水,2010,32(2):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