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語文包含豐富的人文精神,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列舉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并提出幾點可行的建議,旨在使大學語文在培養(yǎng)全面復合型人才中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功效。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問題建議
大學語文包含豐富的人文精神決定它具有培養(yǎng)學生活躍的思維、富有想象的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健康的品格的功能。正是如此,我國教育部和各個高校對它十分重視,在開設大學語文的30多年間,大學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但是,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大學語文的教學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致使學生出現了“知書而不知禮”“高學歷低文化”的現象,這與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教育辦學目標是相違背的。
在長期的大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筆者發(fā)現了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大學語文的教學效果。本人試圖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找出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
一、大學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的重復陳舊,形式單一
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目的很明確,即培養(yǎng)具有良好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良好的形象思維、閱讀理解、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的人才。這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但現在大多數高校使用的大學語文教材內容偏重于人文性和道德性的內容,缺乏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內容幾十年如一日,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不夠密切。導致學生認為大學語文沒有什么實質的用處,還不如好好學習專業(yè)課,讓自己掌握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能。
(二)教師構成不合理,教學觀念落后
因為大學語文教學很難與科研結合,在大學職稱評審中不占優(yōu)勢,很多大學教師不愿長時間從事大學語文教學。所以大學語文教師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教師工齡短,而且不夠穩(wěn)定。這就造成了有經驗的教師不愿教,教學的教師缺乏經驗,對大學語文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因為大學語文教師構成不合理,再加上學校不夠重視等因素,沒有多少教師愿意在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日復一日機械地重復自己已經爛熟于心的內容。
除此之外,大學語文教學在大學教育體系中處于比較尷尬的邊緣,所以各個高校很難為大學語文教師提供專門的培訓、再學習的機會,這也導致大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不理想。
(三)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和智能通訊設備的沖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對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大,人們要求大學能在短時間內,培養(yǎng)出能在專門技術人才,在這樣的要求下,大學對相關技能課程比較重視,對人文素養(yǎng)的課程則不甚重視。
此外,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智能手機迅速走進大學校園,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中豐富多彩的游戲、視頻、購物功能讓學生愛不釋手,處于青春期的他們缺乏自制力,經常在上課還在時不時地關注手機中的各種信息,這對傳統(tǒng)的大學語文課程產生了極大的沖擊。
二、大學語文教學的建議
(一)提高學科地位
首先,各個高校應該提高大學語文的學科地位。大學語文教育擔負著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等多項重任,它既可為以后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精神基礎,也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延續(xù)民族精神。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動作用。
正是如此,全社會都應該重視大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在國家層面,政府要鼓勵大學生認真學習大學語文,全面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支持各個高校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使大學語文課變成學生的精神支柱,成為一門人文素質教育的精品課程。
除此之外,各個高校還應該加大大學語文的學時,提高大學語文的學術權重,為大學語文教師塑造一個好的科研和教改環(huán)境,讓他們放心大膽沒有后顧之憂地進行教學和改革。
(二)教學內容的改進
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他們生活實際的、合適的教學內容是重中之重。
各個高校應致力于研發(fā)適合學生的大學語文教材。當下各高校的大學語文教材基本上是各自為陣,各高校自己編寫大學語文教材。各高校自編教材各有側重,各自存在不同的問題。我們在編寫大學語文教材時,既要重視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也要與時俱進,選擇一些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尤其是現當代優(yōu)秀作家作品,讓學生學會尊重、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文化,正確理解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甚至,我們還可以將學生正在閱讀的、跟學生生活和審美比較貼近的網絡文學的優(yōu)秀作品或者暢銷作家的作品搬到課堂上來,幫助學生欣賞和辨別當代文學。這樣,他們對大學語文課會更感興趣,更愿意學習。
(三)大學教師專業(yè)化
想要充分發(fā)揮大學語文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的作用,大學語文課程要由專業(yè)的大學語文教師進行授課。教師有專業(yè)水平,才能用專業(yè)的眼光審視文學作品,深入淺出,讓學生辨別出文學的趣味,悟到人文的意蘊。如果語文教師一直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教師剛剛教出感覺便轉到其他崗位,由新的教師重新進行語文教學,大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教師想上好課,必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和專業(yè)知識。首先要加強讀書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以名師為目標。在課堂上要充分展示語言文學的魅力,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讓他們成為具有優(yōu)秀的語言運用能力、廣博的語文知識的人才。
只有這樣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真正學好這門課。
(四)教學觀念的更新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越來越不適應大學語教學的需要。為了搞好大學語文教學,教師應該大膽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要轉變角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近一般都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的思路跟著教師走。這樣的課堂讓學生的學習很被動,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是很好。
想要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在課堂上,教師盡量不去講學生能講的內容,盡量以“點撥”代替滿堂灌,盡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發(fā)現中習得知識,有助于他們更深刻地掌握所講得知識。自主性、發(fā)散性的課堂,看似教師輕松了,但學生會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提高很多問題,有時候這些問題教師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對教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可以嘗試新的教學媒體,用多中方式展示教學內容,給學生不同方式刺激和感受,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開發(fā)網絡課程,制作優(yōu)質的慕課和微課,讓學生們隨時隨地運用手機和電腦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們要從學科地位、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入手,對教學進行觀察和研究,銳意進取、不斷改革,讓大學語文成為一門人文和實用并重的精品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能力,使他們能夠學以致用,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最大化的發(fā)揮大學語文的功能。
作者簡介:姜韌,出生于1986年6月,女,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人,碩士研究生,嵩山少林武術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教學。
參考文獻
[1]陳紅玲.大學語文教材與教學內容改革探討[J].語文學刊,2016(3).152-155;
[2]陳婉.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5).14-16;
[3]楊坤道.論當前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D].華中師范大學.2005;
[4]彭書雄.大學語文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M].武漢:崇文書局,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