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志杰
關鍵詞:東莞;城市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
摘要:文章介紹了東莞在圖書館總分館集群管理體系、數字資源平臺、新媒體服務渠道等方面的建設,闡述了東莞城市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的發(fā)展特點。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11-0095-03
在建設城市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東莞的基本路徑是以“基于Interlib圖書館集群網絡管理平臺”管理下的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為基礎,以新型公共電子閱覽室為陣地,以東莞數字圖書館、東莞學習中心等平臺資源為內容,以微信、微博和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服務渠道為延伸,形成了市、鎮(zhèn)(街)、村(社區(qū))三級聯(lián)動體系,實現了實體網絡與虛擬環(huán)境結合發(fā)展。
1圖書館總分館集群管理體系
在“Interlib圖書館集群網絡管理平臺”的技術支持下,東莞將區(qū)域內的圖書館緊密聯(lián)系起來,組成職責明確、管理規(guī)范、便捷高效的圖書館聯(lián)合體。
1.1“Interlib圖書館集群網絡管理平臺”
從國內外圖書館的發(fā)展經驗中可以認識到,整合某一地區(qū)內的圖書館資源,實現服務標準化、信息資源共享化,需要有一套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業(yè)務系統(tǒng)作為技術支撐。因此,2002年東莞圖書館根據該地區(qū)數字文化服務的實際需求,與某公司合作研發(fā)了“Interlib圖書館集群網絡管理平臺”。該管理平臺實現硬件、軟件、文獻和技術人員等多資源共享,分館無須購買昂貴的服務器和存儲器,無須配置業(yè)務系統(tǒng),無須配備高級計算機技術人員,就可以實現總分館共享數字資源,大大減少總體建設成本和日常維護經費。與單館各自建設的模式相比,圖書館運用該平臺在硬件設備、應用軟件、數字資源、技術人員和日常維護等方面可節(jié)省大量資金。目前,全國已有2,300多個圖書館選用“Interlib圖書館集群網絡管理平臺”,范圍涉及10多個省[1]。
1.224小時圖書自助借閱系統(tǒng)
2005年9月,東莞圖書館南門外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對讀者開放。24小時自助圖書館的特點是突出“館”的形態(tài),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區(qū)域內配備圖書、書架、閱覽桌椅和圖書自助借還設備等。24小時自助圖書館對門禁自動控制系統(tǒng)、自助借還設備、圖書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進行集成開發(fā),實現讀者身份驗證、放行、借還圖書和防盜等功能,從而使服務區(qū)無須人員值守,實現24小時開放服務[2]。
2007年12月,東莞第一個24小時圖書館ATM投入使用。24小時圖書館ATM借鑒銀行24小時自助存取服務的理念,通過對自助借還設備、機械手自動控制等技術的集成與整合,實現將所借圖書送出、將所還圖書自動上架等功能。圖書館ATM兼容RFID和條形碼兩種自動識別技術,該設備的藏書量為500冊左右,也可根據安置場所的不同將藏書量擴大至1,000冊左右。
2011年,東莞市政府印發(fā)《2011年落實“文化惠民”工程實施方案》,根據文件精神,東莞在全市范圍內實施“‘文化惠民之鎮(zhèn)(街)24小時自助圖書借閱全覆蓋工程”。即由市政府、鎮(zhèn)(街)政府按比例共同投資,各鎮(zhèn)(街)在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圖書館ATM兩種形式中任選其一開展建設,實現全市圖書館24小時自助服務點全覆蓋。
1.3公共電子閱覽室
公共電子閱覽室是財政部、文化部于“十二五”期間重點推進項目之一。2010年,東莞成為文化部“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首批試點城市,開始了新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探索。2012年,東莞將“全市實現公共電子閱覽室全覆蓋”工程列為市政府承諾為民辦理的十件實事之一,在各級政府的共同推動下,于2012年年底完成32個鎮(zhèn)(街)和369個村(社區(qū))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并建成1個管理中心,構建起城市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的全新模式[3]。
2數字資源平臺
2005年,東莞圖書館推出了東莞數字圖書館,該平臺作為圖書館網絡空間服務陣地,提供OPAC、信息公告、用戶個人賬戶管理和數據庫檢索等服務端口。隨著個性化、多媒體化學習模式的興起,基于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東莞數字圖書館已經不能滿足讀者需求。2011年,東莞圖書館推出東莞學習中心試用平臺,探索學習中心的服務功能和學習機制。2012年,東莞將東莞學習中心項目納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工程中,于2012年年底完成平臺開發(fā)并正式推廣使用。東莞學習中心是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海量資源為基礎、以虛實結合學習為特色的全開放、立體化、交互式、多功能、跨終端的全民學習服務新平臺。東莞學習中心不僅有150萬種電子圖書、1萬種電子期刊、2,800萬篇論文、1萬部視頻資源和2,000門網絡課程,還依托超星數字圖書館,使用戶可以免費觀看143,877集視頻,這些視頻是邀請全國6,525位名師拍攝而成的。資源內容涵蓋了學前教育、學校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等諸多方面。用戶可以通過學習中心網站、東莞移動圖書館和東莞“U互動”高清電視專欄進行線上學習。
東莞圖書館還在圖書館二樓建立了可提供培訓、交流、展示、體驗為一體的實體東莞學習中心學習空間。該學習空間設有移動閱讀區(qū)、數字展示體驗區(qū)、數字教室和演播室,定期舉辦公益課堂培訓、聲光色影讀經典和書影沙龍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并向讀者提供研討室、錄音室免費使用服務。該學習空間還通過與全市公共電子閱覽室進行資源整合,逐步拓展學習空間的服務項目,為市民免費提供學習資源。
3新媒體服務渠道
在全國各地積極打造“智慧城市”“無線城市”的熱潮下,東莞高度重視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引入新媒體傳播渠道,實現智能化服務。
3.1網站群建設
東莞圖書館在研發(fā)“Interlib圖書館集群網絡管理平臺”的同時,也啟動了東莞數字圖書館的研發(fā)工作。東莞圖書館于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東莞數字圖書館,跨出了數字領域服務的重要一步,以東莞數字圖書館為依托,陸續(xù)完成了系列化的網站群建設,主要網站有東莞數字圖書館、東莞少年兒童圖書館、東莞學習中心、東莞漫畫圖書館和家庭藏書網[4]。endprint
3.2移動客戶端
2014年,東莞圖書館推出了東莞移動圖書館的移動客戶端。它整合了東莞圖書館的館藏數字資源、線上線下服務和活動信息,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新聞、多媒體學習和數字閱讀等服務。它的功能有館藏書目查詢、館情公告、閱讀學習、讀者服務和館址導航等,支持用戶進行個人賬號管理,包括預約、續(xù)借圖書等。目前,東莞移動圖書館的移動客戶端共設有Android、iOS、WAP三種使用版本。
3.3微博、微信
東莞圖書館微博、微信公眾號可向廣大市民提供圖書館的最新服務資訊,信息包括講座活動預告、公益展覽信息、館藏數字資源推薦、新書導讀和圖書流動車服務安排等。
3.4數字賬號服務
讀者登錄東莞圖書館網站就可以免費申請東莞數字圖書館使用賬號,利用該賬號可以免費使用東莞數字圖書館和東莞學習中心的海量數字資源,如:查詢論文、聽音樂、看電影和聽講座等。
4發(fā)展特點
4.1虛實結合的集群化網絡管理
東莞建立了扁平式的市、鎮(zhèn)(街)、村(社區(qū))三級總分館集群網絡,利用數字圖書館、東莞學習中心等平臺,從紙本書籍總分館通借通還逐步拓展為數字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傪^(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支中心)是主干,社區(qū)、街道圖書館(室)是系統(tǒng)分支,形成了多層級圖書館循環(huán)流通系統(tǒng)?;鶎羽^(室)雖然規(guī)模小,但其豐富的數字資源和先進的網絡技術可以使圖書館服務惠及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保證整個系統(tǒng)暢通運行。
4.2科技與文化的融合
先進的技術設備作為現代圖書館的重要構成要素,不僅是圖書館開展工作的重要工具,也直接影響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工作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水平??萍寂c文化的融合不僅體現在東莞地區(qū)圖書館的業(yè)務管理平臺上,圖書館推出的Web OPAC、自助圖書館和東莞學習中心等服務平臺也展示了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與高效。因此,現代技術對于構建東莞地區(qū)圖書館現代網絡服務新形態(tài)起到了重要作用?,F代技術不僅為區(qū)域圖書館協(xié)同發(fā)展提供了硬件和軟件基礎,也延伸了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從長遠來看,現代技術不僅是推動圖書館發(fā)展的工具,也為圖書館服務沖破現有行政體制的制約提供了重要路徑。
4.3注重成本效益
東莞在構建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時,注重追求成本效益,以有限的資源和投入取得最大化的經濟、社會效益。例如:由于東莞圖書館采取了“Interlib圖書館集群網絡管理平臺”,使得各個成員館之間實現業(yè)務管理自動化、地區(qū)聯(lián)合編目和文獻資源共享。該管理平臺既降低了成員館的運行成本,又使基層圖書館在硬件、軟件、資源、人員和日常維護等方面節(jié)省了大量的資金。東莞還建立了市域公共電子閱覽室的云服務管理中心,實現對基層公共電子閱覽室的統(tǒng)一管理和技術支持。
4.4政府與圖書館實現互動
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東莞建立了總館、鎮(zhèn)級分館和社區(qū)圖書館三級圖書館結構??傪^擁有較為充足的財政支持,鎮(zhèn)級分館和社區(qū)圖書館由于分布較為分散,需要各級政府的有力支持。在經費保障方面,東莞市政府每年設立200萬元的圖書館之城建設專項資金,培育和支持總分館的重點項目和品牌項目,改善和提升欠發(fā)達鎮(zhèn)、社區(qū)的基礎建設,促進全市圖書館事業(yè)統(tǒng)籌、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政策保障方面,東莞市委、市政府先后下發(fā)了《東莞地區(qū)圖書館總分館制實施方案》《東莞市建設圖書館之城實施方案》等文件,對圖書館之城建設做出整體部署和具體安排。東莞市圖書館界樹立了協(xié)同發(fā)展目標,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采取措施進行績效評估考核。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不僅有利于提高市民素質,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績效評估。如:圖書館推出“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建設政協(xié)委員學習網”和圖書館微博微信等服務,不僅滿足了廣大市民的信息需求,也提升了政府的工作績效。
4.5資源整合與聯(lián)動
東莞推出的“Interlib圖書館集群網絡管理平臺”使得不同地區(qū)圖書館可以相互聯(lián)系,使各館資源可以很好地流通并得到有效利用。東莞利用總分館統(tǒng)一的業(yè)務平臺,同時建立相應的運行管理機制,對各級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人力資源、設備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將各級圖書館組合成統(tǒng)一服務的整體。在文獻信息資源整合方面,東莞圖書館將基本業(yè)務數據整合到統(tǒng)一平臺中,建立Web OPAC實現一站式檢索。在人力資源整合方面,總館發(fā)揮人力資源優(yōu)勢,負責對分館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開展聯(lián)合參考咨詢服務。在設備資源整合方面,自助圖書館、公共電子閱覽室等實現設施共建、資源共享。
4.6細分用戶的多渠道服務方式
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細分讀者群體,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東莞建立了一系列個性化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項目,以期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需求,如:針對兒童的東莞少年兒童圖書館網站、兒童電子服務區(qū),針對青少年的漫畫圖書館網站、新型公共電子閱覽室,針對成年人的自助上網服務區(qū)、東莞學習中心等。
東莞圖書館利用電視、電臺、網站、電子郵箱、QQ、手機短信、微信和APP客戶端等數字手段,宣傳推廣圖書館的資源和活動,形成了與實體陣地宣傳相結合的立體宣傳陣勢,增強了宣傳推送效果。
5結語
東莞通過完善圖書館總分館集群管理體系、數字資源平臺建設,豐富新媒體服務渠道,形成了具有虛實結合、科技融合文化、成本效益明顯、上下聯(lián)動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城市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為“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馮玲.集群管理系統(tǒng)應用下的區(qū)域圖書館建設模式[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2(1):15-21.
[2]李東來.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東莞圖書館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2(1):1-9.
[3]杜燕翔.云計算環(huán)境下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2(1):57-64.
[4]銀晶.東莞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實踐分析與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2013(2):92-93.
(編校:孫新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