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紅
滋陰清熱祛瘀解毒法治療糖尿病性冠心病療效分析
趙 紅
目的觀察運用滋陰清熱、祛瘀解毒法治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2例NIDDM合并冠心病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采用鹽酸二甲雙胍、異山梨酯(消心痛)、腸溶阿司匹林等治療;治療組(42例)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滋陰清熱、祛瘀解毒中藥。觀察治療前后兩組臨床癥狀、心電圖ST-T改變、血糖及血脂等檢測指標變化。結果治療組經(jīng)治療后胸悶、胸痛、心悸、氣短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明顯減少,心絞痛持續(xù)時間縮短;心電圖及血糖、血脂檢測指標均有改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論滋陰清熱,祛瘀解毒中藥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還能迅速消除NIDDM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自覺癥狀,減少心絞痛發(fā)作頻率,縮短心絞痛的持續(xù)時間,使心電圖ST-T得到改善,其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
冠心病;糖尿??;胰島素依賴型;滋陰清熱;祛瘀解毒
糖尿病(DM)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本病日久可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冠心病(CHD)即是其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據(jù)報道,DM病人75%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2/3死于CHD。近年來,采用滋陰清熱祛瘀解毒法治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42例,收到滿意效果。
1.1 病例分組 全部病例8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42例,男22例,女20例;病程6年~15年。對照組40例,男20例,女20例;病程5年~15年。兩組病例年齡在50歲~75歲,均為心絞痛病人,空腹血糖≥7.0 mmol/L,總膽固醇gt;5.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gt;3.3 mmol/L;心電圖ST段下移≥0.5 mV,T波倒置。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癥狀、體征、血糖、血脂及心電圖改變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1993年《中藥新藥治療消渴及胸痹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臨床具有胸悶、胸痛、心悸、氣短、口干、口苦,舌暗紅、苔黃、脈弦細等表現(xiàn),中醫(yī)辨證屬陰虛內(nèi)熱,瘀血阻滯者。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及1979年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座談會修訂的冠心病診斷與評定標準[1]。病人均有糖尿病病史,臨床診斷為糖尿病。實驗室檢查指標符合糖尿病,同時伴有胸悶、胸痛、心悸、氣短等癥狀,心電圖、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有ST-T缺血性改變等。凡伴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及嚴重內(nèi)臟疾病者不在觀察之列。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靜脈輸注黃芪注射液及丹參注射液,同時口服鹽酸二甲雙胍0.25 g,每日3次;異山梨酯(消心痛)10 mg,每日3次;腸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滋陰清熱,祛瘀解毒中藥湯劑,組方:西洋參10 g,寸冬12 g,玄參10 g,生地15 g,葛根30 g,丹參15 g,川芎15 g,降香15 g,水蛭3 g,酒大黃10 g,黃芩12 g,虎杖10 g。水煎服,日一劑,療程4周。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經(jīng)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休息時心電圖ST-T改變恢復正常或大致正常,血糖較治療前下降30%以上,血脂指標明顯改善。有效:經(jīng)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休息時心電圖ST較前回升0.05 mV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導聯(lián)T波變淺達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變直立、房室傳導阻滯改善,血糖較治療前下降10%以上,血脂指標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休息時心電圖與治療前基本相同,血糖下降未達到上述標準,血脂指標無改善。
2.1 兩組心絞痛情況 治療組心絞痛改善顯著高于對照組(Plt;0.05)。詳見表1
1 兩組心絞痛緩解情況比較 例
2.2 治療前后心電圖療效 治療組心電圖改善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2.3 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治療組中醫(yī)證候改善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例
2.4 空腹血糖、血脂的影響 治療后治療組血糖、血脂各項指標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空腹血糖、血脂情況比較(±s) mmol/L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可引起糖、脂肪、蛋白質(zhì)及水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造成血液高黏狀態(tài)和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各種并發(fā)癥,威脅人類的健康。冠心病就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由于糖尿病病人多存在高脂血癥,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異常,血凝異常,易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促發(fā)冠心病的發(fā)生。有報道,糖尿病病人并發(fā)冠心病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
消渴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素體陰虛,五臟柔弱,加之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及勞欲過度所致。其基本病機為陰虛燥熱。消渴初期多以燥熱為主,燥熱日久傷陰,漸致陰虛。陰虛燥熱,煎熬津液,致血液濃稠黏滯,瘀血漸生;兼之糖尿病病人吸煙、飲酒、多食肥甘厚味,易生熱毒之邪;熱毒血瘀互結,阻滯脈道,閉塞胸陽,發(fā)為胸痹。熱毒瘀血是消渴主要病理產(chǎn)物,同時又是導致胸痹的直接原因。如《諸病源候論·心痛病諸候》曰:“壅瘀生熱,故心如懸而急,煩懊也痛”。冠心病的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吳圣賢等[2]認為,陰血不足,熱毒瘀血痰濁互結是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的基本病機。消渴病經(jīng)久不愈,“久病必虛”“久病必瘀”“久病入絡”,因虛致實,形成虛實夾雜,以陰津虧虛為本,熱毒血瘀為標之胸痹證。毒邪常在內(nèi)傷雜病的基礎上產(chǎn)生,多由諸邪蓄積,互結凝滯而成。熱毒瘀阻絡脈是動脈粥樣硬化病情重,病位深,病程長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性冠心病是在消渴病基礎上久治不愈發(fā)生的,是消渴病中后期的并發(fā)癥。本病為本虛標實證,病位在心,病機為陰津虧虛,熱毒血瘀阻滯,心脈不通。徐梓輝等[3]即認為,胸痹與消渴合病,在病機上存在以消渴病機為基礎的轉(zhuǎn)化規(guī)律。
糖尿病性冠心病屬本虛標實證,以陰津兩虛為本,熱毒血瘀為標。熱毒、瘀血是本病最常見的病理產(chǎn)物,貫穿本病始終。近年毒邪內(nèi)生病因?qū)W理論逐漸受到重視,氣血運行失常和臟腑功能失調(diào)導致機體不能及時排除病理或生理產(chǎn)物,久積使邪氣亢盛、損傷機體而轉(zhuǎn)化為毒?!岸尽毙扒忠梭w并與火、熱、痰、瘀膠結,壅滯氣血,損傷心脈,絡虛毒伏而發(fā)為胸痹,故所謂“無邪不有毒,熱從毒化,變從毒起,瘀從毒結也”。有學者回顧了近10年診治的14 040例心血管病病例,冠心病病人占47%,其中80%的病機涉及熱毒,應用清熱解毒療法進行對癥治療,有效率在90%左右[4]。根據(jù)本病病因病機,臨床上施以滋陰清熱,祛瘀解毒之法。方中西洋參、寸冬、玄參、生地、葛根滋補陰津;丹參、川芎、降香活血化瘀通絡,由于本病并發(fā)的血瘀乃有消渴病久治不愈,久病入絡所致,瘀血較重,故處方時多加破血逐瘀之劑如水蛭。酒大黃、黃芩、虎杖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滋養(yǎng)陰津,祛瘀解毒之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養(yǎng)陰活血中藥可以恢復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修復B細胞,促進胰島素釋放,從而發(fā)揮降血糖作用,還能顯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升高乳酸脫氫酶(LDH)水平,降低TC、TG、LDH水平,具有糾正脂質(zhì)代謝紊亂、消除脂質(zhì)過氧化物、對抗或消除動脈粥樣斑塊作用,并能改善血液高黏滯狀態(tài),糾正微循環(huán)障礙,有效地防治糖尿病性冠心病[5]。養(yǎng)陰活血中藥可降低病人血漿內(nèi)皮素(ET)水平,有一定保護糖尿病病人內(nèi)皮細胞(EC)功能的作用,并可降低血糖,改善臨床癥狀,對治療糖尿病及預防其血管并發(fā)癥有積極意義。丹參、川芎、赤芍等活血藥活血化瘀止痛,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黏度,增加冠脈血流量,且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6];水蛭一味,既能阻止主動脈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還能使已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較快消退[7]。酒大黃解毒通絡,穩(wěn)定斑塊作用幾乎達到辛伐他汀的類似效果,其機制可能與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和抑制炎癥反應有關[8]。金匱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有調(diào)脂、穩(wěn)斑、抗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
應用滋陰清熱祛瘀解毒治療糖尿病性冠心病可取得較好療效。養(yǎng)陰清熱,祛瘀解毒是本病的重要治療大法。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治療消渴及胸痹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41;215-217.
[2] 吳圣賢,吳雪蓮,黃政鑫,等.解毒軟脈方抗動脈粥樣硬化17例初步臨床觀察[J].福建中醫(yī)藥,2000,31(5):8-9.
[3] 徐梓輝,陳大舜,周世文.糖尿病性冠心病中醫(yī)病機分析及組方構想[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5,14(2):150-172.
[4] 丁書文,李曉,李運倫.熱毒學說在心系疾病中的構建與應用[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28(6):413-416.
[5] 龐健麗,林蘭,倪青,等.糖尿病性冠心病中醫(yī)用藥特點及思路[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9,27(3):495-496.
[6] 龐俊忠.臨床中藥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89:99;125;316;323.
[7] 金德山.水蛭粉治療高脂血癥950例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yī),1989(1):21.
[8] 文川,徐浩,黃啟福,等.活血中藥對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及AS斑塊炎癥反應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25(4):345-349.
2016-05-30)
(本文編輯 王雅潔)
R587.1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1.026
1672-1349(2017)21-2745-03
山東省泰安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泰安 271000),E-mail:zhaohong686306@163.com
信息:趙紅.滋陰清熱祛瘀解毒法治療糖尿病性冠心病療效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21):2745-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