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輝,王恩龍,紀海燕,裴宇鵬,張 帆,王 洋,白 麗
巨刺法治療中風病的隨機對照試驗系統(tǒng)評價與Meta分析
劉光輝1,王恩龍1,紀海燕1,裴宇鵬2,張 帆1,王 洋1,白 麗1
背景目前國內已有許多關于巨刺法治療中風病的隨機對照試驗,但每項研究樣本含量有限且部分研究質量評價不高,尚無研究對巨刺法治療中風病進行系統(tǒng)評價。目的評價巨刺法治療中風病病人的臨床療效。方法檢索中文文獻檢索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外文文獻檢索Pubmed和Cochrane圖書館。 從建庫到2016年12月5日,語種為中英文。納入巨刺法加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比較或巨刺法與患側針刺法比較的隨機對照試驗文獻。使用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手冊進行偏倚風險評估,運用RevMan 5.3 軟件進行Meta分析。研究個數在10個及以上的Meta分析,采用倒漏斗圖對檢驗是否有發(fā)表偏倚存在,比較結局指標隨機效應模型及固定效應模型結果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共納入27項研究1 795例中風病病人,試驗的方法學質量部分較低。巨刺法治療中風病,巨刺法與常規(guī)針刺法比較,修訂的Ashworth痙攣量表(MAS)評定MD(95%CI)為-0.24[-0.46,-0.01];MAS評定有效率RR(95%CI)為1.26[1.02,1.55]; Barthel指數(MBI)MD(95%CI)為6.00[3.71,8.28];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MD(95%CI)為-1.29[-1.65,-0.93];腦卒中病人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MD(95%CI)為-2.52[-3.80,-1.25];NDS評分有效率RR(95%CI)為1.11[0.99,1.24];有9項研究試驗組Fugl-meyer(FMA)評分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巨刺法加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MAS評定有效率RR(95%CI)為1.07[0.99,1.16];FMA評分MD(95%CI)為8.40[6.45,10.36];Barthel指數MD(95%CI)為14.59[12.49,16.70];VAS評分MD(95%CI)為-1.31[-1.71,-0.91]。描述不良反應的2項研究中,且均表明未發(fā)現病人在治療前后出現不良反應。結論巨刺法對中風病病人的恢復具有一定療效,可能緩解肌痙攣病人肌張力,改善病人患肢運動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緩解病人患肢疼痛,使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狀況得到改善。但由于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偏低,證據質量等級為中至低不等,因而未來研究可能改變該評價結果的可信度。未來需更多嚴格設計實施的能夠提供更多明確痙攣部位、多個測量時點的高質量證據的RCT研究,進一步論證巨刺法治療本病的臨床療效。
中風??;巨刺法;系統(tǒng)評價;Meta-分析;隨機對照試驗
中風源自我國古代醫(yī)籍中,也叫腦卒中,是中醫(y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tǒng)稱,包括現代醫(yī)學的腦梗死、腦出血等腦部疾病。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fā)口角歪斜、舌強語賽、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的一類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是促進偏癱病人盡早恢復的重要手段,巨刺法則是通過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取穴刺法治療運動系統(tǒng)的疼痛性疾病和偏癱的常用針刺方法。巨刺法記載于《內經》,在《靈樞·官針》中提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1],是一種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針刺方法。由于人體的經脈很多都有左右交會的腧穴,脈氣通過交會腧穴左右相貫,所以右經有病時,常取左經的腧穴治療;左經有病時,亦可取右經的腧穴治療。巨刺作為中國針灸的一種特色手法,我國古代雖有許多關于其臨床治療的文獻資料,但卻少有學者對這些文獻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也尚無研究對巨刺法治療中風病進行系統(tǒng)評價。筆者通過對巨刺法治療中風病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系統(tǒng)評價,探討巨刺法對于中風病人的臨床療效。
1 .1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在文獻中明確說明采用
“隨機”研究的隨機對照試驗(RCT),不受發(fā)表類型限制;臨床試驗納入的病例均為中風病人,不受年齡、性別及種族的限制,納入的文獻明確提出研究對象符合國內或國際中風病的診斷標準[2-7]。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巨刺療法治療中風病,或是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患側針刺方法治療中風病。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巨刺療法治療中風病,試驗組與對照組療程2周或2周以上,兩組療程相同。預期獲得的結局判定標準明確,至少包括以下結局指標之一:①修訂的Ashworth痙攣量表評定(MAS);②Fugl-meyer評分(FMA);③Barthel指數(MBI);④視覺模擬評分法(VAS);⑤腦卒中病人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
1.2 信息來源 中文文獻檢索的數據庫包括: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萬方數據庫,外文文獻檢索的數據庫包括:Pubmed和Cochrane圖書館。文獻檢索年限從建庫到2016年12月5日,檢索語種為中文、英文。
1.3 檢索策略 CNKI專業(yè)檢索的檢索策略為:(FT =‘巨刺’) AND (FT=‘中風’+‘腦梗死’+‘卒中’+
‘腦血栓’+‘腔隙性梗死’+‘腔隙性腦梗死’+‘腦栓塞’+‘腦梗死’) AND (FT =隨機);萬方專業(yè)檢索的檢索策略為:“巨刺”和“中風”“腦梗死”“卒中”“腦血栓”“腔隙性梗死”“腔隙性腦梗死”“腦栓塞”“腦梗死和隨機”。
VIP專業(yè)檢索的檢索策略為:U=(“中風”+“腦梗死”+“卒中”+“腦血栓”+“腔隙性梗死”+“腔隙性腦梗死”+“腦栓塞”+“腦梗死”)×(U=“巨刺”)×(U=“隨機”);CBM專業(yè)檢索的檢索策略為:“巨刺”and“中風”“腦梗死”“卒中”“腦血栓”“腔隙性梗死”“腔隙性腦梗死”“腦栓塞”“腦梗死”and“隨機”。
Cochrane圖書館和Pubmed檢索:“needling method or Juci or juci”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or ischemic stroke” and “RCT 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1.4 研究選擇 根據檢索策略在中英文目標數據庫中查找目標文獻,使用Note Express 2.8.1軟件建立巨刺療法治療中風病相關的文獻管理數據庫,題錄導入并應用軟件刪除重復文獻。進行題錄初篩后,下載剩余文獻的全文。根據納入標準確定最終納入的研究。
1.5 資料提取 參照CONSORT聲明中的報告清單設計資料提取表格,根據納入標準對文獻進行信息提取。正式提取資料前對數據提取表進行預提取并作相應調整,根據Cochrane手冊中偏倚風險評估七項指標由兩名或兩名以上評價人員對納入的文獻進行質量評價,針對每一項研究結果做出“低度偏倚”、“高度偏倚”以及“不清楚”的判斷,判斷意見不一致時通過討論或由第三方研究人員協助解決。
1.6 資料分析 使用Cochrane協作網提供的RevMan5.3軟件進行Meta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差(MD),以95%CI表示;二分類資料使用相對危險度(RR)描述,以95%CI表示。對Meta分析的相關研究應用I2值進行異質性檢驗,異質性檢驗結果在0~30%表明沒有異質性;異質性檢驗結果在30%~50%表明異質性可以接受,以上兩種情況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對納入的研究進行Meta分析;如果異質性檢驗結果在50%~80%時,則表明異質性不能忽略,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對納入研究的指標效應量進行合并,并分析導致異質性可能的原因;對于臨床異質性檢驗結果大于80%,不可對納入研究的指標效應量進行合并,其結果采用描述性分析,并分析導致異質性的可能原因。異質性檢驗及統(tǒng)計分析結果均在森林圖中列出。若Meta分析的研究個數在10個及以上時,采用倒漏斗圖分析檢驗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8]。
2.1 文獻檢索結果(見圖1) CNKI檢索到1 025篇,萬方檢索到66篇,VIP檢索到62篇,CBM檢索到57篇,Pub Med檢索到18篇,Cochrane圖書館檢索到41篇,共計1 269篇。將文獻標題及文摘等信息導入Note Express2.8.1軟件,查重后剩余1 109篇。通過題錄篩選刪除無關文獻993篇,下載并閱讀文獻全文116篇,根據納排標準篩選文獻,并刪除各個數據庫中重復的文獻,最終確定納入研究27項[9-35]。
圖1文獻檢索流程圖
2.2 納入研究一般特征(見表1) 27項研究在2007年—2016年發(fā)表,研究地點均為中國。共納入1 795例受試者,治療過程中脫落37例,試驗組脫落13例受試者,對照組脫落24例受試者。樣本含量36例~186例,病人年齡18歲~79歲。所有納入的研究均對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性別、年齡、病程、并發(fā)癥等基線情況進行了比較。
表1 納入研究特征
2.3 方法學質量評價 根據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員手冊[36]提供的方法,從7個方面對納入的研究方法學質量進行評價。納入的27項研究均對病例進行了隨機分組,只有14項研究對隨機分組方法進行描述,其中12項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2項研究采用軟件進行隨機分組;只有3項研究提到分配方案的隱藏方法;7項研究明確表明未對研究對象、主要研究者使用盲法,但有5項研究則明確表明對研究結果測量者使用了盲法;除1項研究未對缺失數據進行描述外,其余26項研究均表示結果數據具有完整性;僅1項研究對結果進行了選擇性報告,其余26項研究均為低度偏倚;27項研究對其他偏倚來源均未提及。納入的各項研究質量評價見表2,總體研究質量評價見圖2。
表2 各項研究質量評價表
圖2總體研究質量評價圖
2.4 療效評估
2.4.1 修訂的Ashworth痙攣量表(MAS)評定
2.4.1.1 巨刺法與常規(guī)針刺法比較 有MAS評定療效計量資料研究3項,172例,治療組88例,對照組84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存在異質性(P=0.19,I2=39%),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MD(95%CI)為-0.24[-0.46,-0.01],P=0.04,提示治療中風病修訂的Ashworth痙攣量表評定療效巨刺組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圖3。
圖3巨刺組與常規(guī)針刺組治療中風病MAS評定療效Meta分析
有MAS評定療效有效率計數資料的研究3項,116例,治療組58例,對照組58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沒有異質性(P=0.48,I2=0%),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RR(95%CI)為1.26[1.02,1.55],P=0.03,提示治療中風病修訂的Ashworth痙攣量表評定有效率巨刺組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圖4。
圖4巨刺組與常規(guī)針刺組比較治療中風病MAS評定有效率的Meta分析
2.4.1.2 巨刺法加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 有MAS評定療效有效率計數資料的研究2項,226例,治療組113例,對照組113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沒有異質性(P=0.32,I2=0%),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RR(95%CI)為1.07[0.99,1.16],P=0.10,提示巨刺加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中風病修訂的Ashworth痙攣量表評定有效率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有提高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詳見圖5。
圖5巨刺加常規(guī)與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中風病MAS評定有效率的Meta分析
2.4.2 Fugl-meyer評分(FMA)
2.4.2.1 巨刺法與常規(guī)針刺法比較 有FMA評分計量資料研究14項,855例,治療組428例,對照組427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存在較大異質性(Plt;0.000 01,I2=93%),故進行描述性分析。其中,有1項研究結果顯示常規(guī)針刺組治療中風病Fugl-meyer評分療效優(yōu)于巨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有4項研究結果顯示治療中風病Fugl-meyer評分療效巨刺組較常規(guī)針刺組有提高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另9項研究結果顯示巨刺組治療中風病Fugl-meyer評分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圖6。
圖6巨刺組與常規(guī)針刺組治療中風病FMA評分療效的描述性分析
2.4.2.2 巨刺法加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比較 有FMA評分療效計量資料的研究5項,418例,治療組209例,對照組209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存在異質性(P=0.12,I2=45%),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MD(95%CI)為8.40[6.45,10.36],Plt;0.000 01,提示巨刺加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中風病Fugl-meyer評分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圖7。
圖7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中風病FMA評分療效的Meta-分析
2.4.3 Barthel指數(MBI)
2.4.3.1 巨刺法與常規(guī)針刺法比較 有MBI指數療效計量資料研究13項,755例,治療組382例,對照組373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存在異質性(Plt;0.000 01,I2=70%),應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MD(95%CI)為6.00[3.71,8.28],Plt;0.000 01,提示治療中風病Barthel指數療效巨刺組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圖8。
圖8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中風病MBI指數療效的Meta分析
2.4.3.2 巨刺法加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比較 有MBI指數療效計量資料的研究3項,318例,治療組159例,對照組159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沒有異質性(P=0.80,I2=0%),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MD(95%CI)為14.59[12.49,16.70],Plt;0.000 01,提示巨刺加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中風病MBI指數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圖9。
圖9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中風病MBI指數療效的Meta分析
2.4.4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2.4.4.1 巨刺法與常規(guī)針刺法比較 有VAS評分療效計量資料研究5項,275例,治療組136例,對照組139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沒有異質性(P=0.47,I2=0%),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MD(95%CI)為-1.29[-1.65,-0.93],Plt;0.000 01,提示治療中風病VAS評分療效巨刺組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圖10。
圖10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中風病VAS評分療效的Meta分析
2.4.4.2 巨刺法加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比較 有VAS評分療效計量資料的研究2項,120例,治療組60例,對照組60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沒有異質性(P=0.69,I2=0%),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MD(95%CI)為-1.31[-1.71,-0.91],Plt;0.000 01,提示巨刺加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中風病VAS評分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圖11。
圖1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中風病VAS評分療效的Meta分析
2.4.5 腦卒中病人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
2.4.5.1 巨刺法與常規(guī)針刺法比較 有NDS評分療效計量資料研究6項,381例,治療組196例,對照組185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存在異質性(P=0.000 5,I2=77%),應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MD(95%CI)為-2.52[-3.80,-1.25],P=0.000 1,提示治療中風病NDS評分療效巨刺組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詳見圖12。
圖1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中風病NDS評分療效的Meta分析
有NDS評分有效率療效計數資料研究3項,181例,治療組92例,對照組89例。經統(tǒng)計學檢驗沒有異質性(P=0.83,I2=0%),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RR(95%CI)為1.11[0.99,1.24],P=0.06,提示治療中風病NDS評分有效率巨刺組較常規(guī)針刺組有提高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詳見圖13。
圖13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中風病NDS評分有效率的Meta分析
2.4.5.2巨刺法加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比較 有NDS評分有效率療效計數資料研究1項,60例,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提示巨刺加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中風病NDS評分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
2.4.6 不良反應 納入的27項研究中,25項研究未提及不良反應,僅2項研究對不良反應進行了描述,且均表明未發(fā)現病人在治療前后出現不良反應。
2.4.7 發(fā)表偏倚 分別以納入研究的MD值為橫坐標,以SE[log(MD)]為縱坐標繪制倒漏斗圖。根據巨刺組與常規(guī)針刺組比較治療中風病MBI指數療效制作漏斗圖。漏斗圖不完全對稱,提示納入的文獻可能存在發(fā)表偏倚。詳見圖14。
圖14 兩組治療中風病MBI指數療效倒漏斗圖
2.5 敏感性分析 比較所有指標的隨機效應模型與固定效應模型,兩者結果一致,結果顯示Meta分析結果穩(wěn)定可用。
2.6 證據分級 根據推薦等級的評估、制定與評價(GRADE)分級標準對納入的27項隨機對照試驗進行證據分級,巨刺法與常規(guī)針刺法比較的MBI指數和NDS評分療效2項結局以及巨刺法加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比較的FMA評分和MBI指數2項結局的證據等級為中級質量,即未來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結果有可能對該結局療效的效應值估算產生更大的把握度和可信度。巨刺法與常規(guī)針刺法比較的MAS評定療效、MAS評定有效率、VAS評分、NDS評分有效率4項結局以及巨刺法加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比較的MAS評定有效率、VAS評分2項結局的證據等級由于試驗方法學質量低和發(fā)表偏倚為低質量,即未來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結果有可能改變當前結局療效的效應值估算。詳見表3。
表3 推薦等級的評估、制定與評價(GRADE)分級Sof表
巨刺法屬于古代九刺之一,是一種以針刺病變部位對側經穴的一種傳統(tǒng)針刺方法。根據古代醫(yī)家的記載,巨刺法在臨床中適用于經脈瘀阻不通、不通則痛的病證,如中風偏癱、痛證等[36]。本篇系統(tǒng)評價采用改良Ashworth分級法評定病人的痙攣情況,是根據關節(jié)進行被動運動時所感受的阻力來分級評定的辦法;采用Fugl-meyer評分評定中風病偏癱情況,是較為詳細、定量的對偏癱病人肢體的運動功能進行評定的辦法;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中風病偏癱病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了解病人功能障礙程度、評定治療結果及預測相應的預后辦法;采用VAS評分用于病人患肢疼痛的評估;采用NDS用于腦卒中病人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評分。以上巨刺法治療中風病的療效評價指標內容豐富全面,簡便易行。
本研究共納入27項研究,根據現有證據,巨刺法治療中風病可能緩解肌痙攣病人的肌張力,改善患肢的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緩解患肢疼痛,使神經功能缺損狀況得到改善。
除了系統(tǒng)評價本身的局限外,本篇系統(tǒng)評價還有一些自己的局限性。本項研究納入的試驗研究地點均為中國,使得本研究的結果應用范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本研究納入的27篇文獻未收錄除漢語及英語以外語種的文章,未包含專題討論記錄、政府研究報告以及未發(fā)表文獻等文獻,這樣會漏掉一些可能為本篇系統(tǒng)評價提供證據支持的參考文獻,導致發(fā)表偏倚。
本研究納入的27項研究方法學質量部分較低,雖然所有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均提及“隨機”字樣,但具體的隨機方法有13項研究未提及,隨機分配的方案隱藏只有3項研究提及,僅5項研究對研究結果測量者使用了盲法,1項研究未對缺失數據進行描述,1項研究對結果進行了選擇性報告,這些均使得納入的文獻更容易產生偏倚。以上影響文獻質量的因素均影響了本系統(tǒng)綜述的證據等級。
本篇系統(tǒng)評價納入的文獻明確提出研究對象要符合國際或是國內中風病的診斷標準,但在納入時標準未能完全統(tǒng)一。本研究納入的中風病病人病情及病程不能夠完全統(tǒng)一,可能是影響MAS、FMA、MBI、VAS、NDS等評價指標Meta-分析結果的重要因素。納入的研究治療方法為巨刺法加常規(guī)治療與常規(guī)治療比較或巨刺法與患側針刺法比較,各項研究的常規(guī)治療及患側針刺方法內容不能完全統(tǒng)一,且干預周期2周~8周,不同的基礎治療及療程對于療效存在一定的影響,可能是Meta分析結果產生異質性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篇系統(tǒng)評價未包含對終點結局指標的Meta-分析,且對于巨刺法治療中風病不良反應的描述甚少,這些也可能對巨刺法治療中風病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結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還需要更多高質量的RCT、更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給予證據支持。
[1] 龍伯堅,龍式昭.黃帝內經集解·靈樞[ 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411- 1414.
[2] 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3]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2.
[4] 繆鴻石,紀樹榮.腦卒中的康復評定和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150.
[5]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7,17(5):312.
[6] 饒明俐,王文志,黃如訓,等.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5.
[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研究指導原則[S].第2輯,1993:57-63.
[8] 劉銘.系統(tǒng)評價、meta-分析設計與實施方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00.
[9] 卞鏑,隋月皎,田輝.麥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病人療效評價[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4,5(7):50-52.
[10] 陳興華.頭皮針加巨刺治療腦梗死偏癱[J]. 中國康復,2007,22(2):120.
[11] 高燕玲.巨刺法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軟癱期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0.
[12] 何偉,黃翠立,殷玉鵬,等.巨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痙攣狀態(tài)93例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7):55.
[13] 洪金標,盛鵬杰,袁宜勤,等.巨刺針法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9,29(3):205-208.
[14] 金源,郝玉,路明.運用巨刺繆刺針法治療中風后偏癱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6,34(8):171-173.
[15] 梁志中.巨刺法聯合常規(guī)針刺治療腦病肢體功能障礙的臨床觀察[D].南寧: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
[16] 李虹霖,孫遠征,徐飛,等.針康結合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60例臨床觀察[A].中國針灸學會.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北京:中國針灸學會:2011.
[17] 林奕君.巨刺法結合康復訓練改善腦卒中上肢痙攣的臨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0.
[18] 劉蘭蘭.董氏奇穴巨刺法治療中風偏癱的臨床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3):309-310.
[19] 劉悅,蘇利梅,解書山,等.巨刺法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Ⅰ期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3):267-268.
[20] 劉穎,王光義,呂明莊,等.巨刺法結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導報,2016,22(20):62-65.
[21] 酈雪芬.巨刺針法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手功能障礙26例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6,12(2):106-107.
[22] 李卓榮,陳俊偉,梁慧,等.巨刺法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臨床研究[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8(4):138-141.
[23] 盧燕,郭禮.巨刺帶針運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4):202-203.
[24] 呂佳.巨刺法治療中風急性期偏癱的臨床療效研究[D].沈陽: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1.
[25] 倪克鋒,駱燕寧,王延武,等.巨刺法結合持續(xù)靜力牽張治療中風后肌張力增高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3(4):576-577.
[26] 盤子健.巨刺法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療效評估[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
[27] 卿鵬.巨刺法結合康復訓練對缺血性腦卒中后神經可塑性的影響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
[28] 蘇利梅.巨刺法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
[29] 唐明. 巨刺法治療中風恢復期運動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
[30] 陶林花,巨刺法結合康復訓練對偏癱后肩痛的影響[D].福州:福建中醫(yī)學院,2009.
[31] 萬嬌,謝卉,陽文浩,等.巨刺復合針法治療中風偏癱的療效觀察[A].廣州:廣東省針灸學會.廣東省針灸學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全國腦卒中及脊柱相關性疾病非藥物診療技術培訓班論文集[C].廣東省針灸學會:2011:4.
[32] 武丹,婁必丹.巨刺法為主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1,43(7):117-119.
[33] 張艷,劉國成,王金宇,等.巨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9):631-633.
[34] 鄒瑋庚,徐遠紅,李海峰.巨刺陽經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上肢痙攣的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yī)藥,2010,27(4):294-296.
[35] 周宇.巨刺治療中風恢復期手運動功能障礙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2.
[36] 林志誠,陳立典.巨刺法的研究概況和思考[J].針灸臨床雜志,2008, 24(8):51-53.
2017-02-15)
(本文編輯 王雅潔)
Efficacy of Juci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Liu Guanghui, Wang Enlong, Ji Haiyan, Pei Yupeng, Zhang Fan,Wang Yang, Bai Li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 Liaoning, China
Bai Li
ObjectiveThere are many domes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o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with Juci method (opposing needling technique), but most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s not high. There is no research on Juci method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ect of Juci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Methods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 (CNKI), Wangfang Database, Chongqing VIP Database (VIP), China Biology Medicine Database (CBM), MEDLINE (Pubmed), and Cochrane Library were retrieved with the deadline on December 5,2016. The inclusion trials of ischemic stroke were Juci method together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r Juci method together with normal acupuncture. The risk of bias of Cochrane handbook and RevMan 5.3 were conducted by authors. A funnel plot was created to analyze potential publication bias. Besides,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onstructed using two different effect models.ResultsOne thousand,seven hundreds and ninety-five patients from twenty-seven studies were included, and the quality of methodology was low. As for Juci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nd Juci method together with normal acupuncture, the mean deviation (MD)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of MAS,MBI,VAS and NDS were -0.24 [-0.46,-0.01],6.00 [3.71,8.28],-1.29 [-1.65,-0.93] and -2.52 [-3.80,-1.25].The relative risk (RR) and 95%CI of MAS and NDS were 1.26 [1.02,1.55] and 1.11 [0.99,1.24].Nine studies of FMA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As for Juci method together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mean deviation (MD) and 95%CI of FMA,MBI and VAS were 8.40 [6.45,,10.36],14.59 [12.49,16.70],-1.31 [-1.71,-0.91].The relative risk (RR) and 95%CI of MAS was 1.07 [0.99,1.16].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out adverse reaction in 2 studies that described it.ConclusionJuci method may improve the scores of modified ashworth scale,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modified Barthel index,visual analogue scale and nervous functional deficiency in patiehts with ischemic stroke.However, due to the low quality of the methodology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quality level of the evidence is middle and low, so future research may chang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 the future, more stringent design,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CT study of high quality evidence for more explicit spasm and multiple measurement poin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schemic stroke;Juci method;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73.3 R255.3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1.004
1672-1349(2017)21-2666-11
遼寧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No.L2014372)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沈陽 110032);2.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
白麗,E-mail:wy88201307@126.com
信息:劉光輝,王恩龍,紀海燕,等.巨刺法治療中風病的隨機對照試驗系統(tǒng)評價與Meta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21):2666-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