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曉禹 任淵
(1.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30;2.甘肅政法學院體育教學部 甘肅蘭州 730070)
甘肅省女子曲棍球發(fā)展現(xiàn)狀調查分析①
部曉禹1任淵2
(1.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30;2.甘肅政法學院體育教學部 甘肅蘭州 730070)
甘肅省女子曲棍球隊成立之初,一直是我國女子曲棍球運動隊的佼佼者,經(jīng)過近30年的發(fā)展,該省女子曲棍球運動隊伍的狀況如何呢?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地考察法,對該省女子曲棍球隊進行了追蹤調查,發(fā)現(xiàn)其成績逐年下滑。主要原因為曲棍球運動普及率低,教練員隊伍偏于年輕化,后備人才缺乏,運動員退役后出路狹窄,缺乏社會保障制度和安置政策保障等問題。
甘肅省 女子 曲棍球 后備人才 現(xiàn)狀
曲棍球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體育項目之一,可并不被大眾所熟知,隨著中國女子曲棍球隊的崛起,熱衷于這項賽事的觀眾也越來越多。曲棍球擁有著它自身不一樣的魅力,其運動激烈,刺激,對抗性強,觀賞性強,現(xiàn)如今的曲棍球,已經(jīng)是世界運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運動。隨著競技體育的發(fā)展,后備人才力量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視后備人才的梯隊建設,我國的曲棍球運動才有后勁;本文試圖對我省女子曲棍球隊調查,分析其后備人才現(xiàn)狀,找出其影響因素,以供今后的后備人才建設提供參考。
甘肅省女子曲棍球隊成立于1985年7月,通過刻苦訓練,甘肅省女子曲棍球進步較快,1989—1995年達到了中國女子曲棍球頂尖水平,多次獲得全國比賽冠亞軍。甘肅女曲自1985年組隊以來,向國家曲棍球隊輸送如李愛莉、周麗、彭彩娟等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隊員5余人。甘肅女曲在西北五省女子曲棍球隊伍中一直保持著上風。為了一直保持該省女子曲棍球的地位,從而對甘肅省女子曲棍球后備儲蓄是不可小覷的。該省目前只有蘭州、靖遠、嘉峪關、白銀、金昌五市建立了女子曲棍球隊,為了保證甘肅省女子曲棍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順利推進,本論文對甘肅省曲棍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研究,從運動員選材、梯隊建設、訓練保障、等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提出相應決策,為甘肅省曲棍球項目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甘肅女子曲棍球隊伍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以二線隊伍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該文通過搜集及查閱大量關于甘肅省女子曲棍球等方面的資料作為本文的參考文獻。并通過網(wǎng)上搜集相關領悟研究狀態(tài)和動態(tài),為該論文的研究起到直觀作用。
1.2.2 訪談法
根據(jù)研究需要,在調研期間對甘肅省女子曲棍球隊、教練員進行訪談,了解運動員的訓練等有關情況。
1.2.3 實地考察法
于2015年10—12月,實地考察隊伍訓練基地、對教練員運動員進行了訪談,對組織機構工作的狀況進行了解。
2.1 甘肅省女子曲棍球發(fā)展歷史
1985年正式成立了甘肅省女子曲棍球隊,實行省、市體育部門投資建設,1986年初,甘肅省女子曲棍球隊正式駐扎訓練。為快速提高競技水平,甘肅省女子曲棍球隊在省外引進多名優(yōu)秀球員,把更科學的訓練方式帶入西北,更快地帶動本土球員跟上一線運動員的步伐,經(jīng)過4年的訓練,甘肅女曲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打法,在我國90年代初期全國比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為今后的甘肅女曲打下了堅實而穩(wěn)定的基礎。
2.2 甘肅省女子曲棍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
2.2.1 組織機構設置
甘肅省女子曲棍球后備隊包擴各市體育運動學校隊伍和二線隊。據(jù)訪談得知,球隊屬由甘肅省手曲棒中心分管,蘭州市體育局協(xié)管,七里河體育局主管。訓練基地設在蘭州市七里河區(qū)體工一大隊,設有、訓練科、場管科、后勤管理室等部門。教練組共教練員3名,領隊1名。運動員平時訓練,日常生活均有教練員安排管理。甘肅省有4個市級和一個省級少年隊,分別是張掖市、金昌市、嘉峪關市、白銀市和甘肅省體育運動學院。
2.2.2 教練員隊伍
該論文調研的4名教練員中,3位為男性,1名女性。其中3名男教練均為甘肅省男子曲棍球隊退役運動員,在訪談中了解到,4位教練員雖具有本科學歷,但是他們理論基礎薄弱,很多技術動作依靠的是自身經(jīng)驗傳授,這對運動員的訓練有一定的間接影響。教練員通過自身常年運動員的經(jīng)歷對比賽和訓練等方面有著深刻的感受,教練員的運動員經(jīng)歷對年輕運動員有著重要的影響。3位男教練員是我國健將級運動員,平均運動生涯12年,這為他們的執(zhí)教打下了厚實的基礎。甘肅屬西北偏遠落后地區(qū),很少與世界一流隊伍接軌,造成該省曲棍球教練隊伍缺乏與世界一流運動隊學習交流機會。根據(jù)《國家曲棍球奧鈴匹克后備人才基地的方案》規(guī)定,甘肅省女子曲棍球教練員每年參加2次以上的業(yè)務培訓。
2.2.3 運動員隊伍
甘肅女曲后備人才選材均為市級運動隊隊員。運動員平均年齡16歲,在從事曲棍球運動前,分別從事過田徑,籃球,皮劃艇等運動,曲棍球的自身難度性很大一部分阻礙了教練員的選材,從訪談法得知,現(xiàn)役二線運動員訓練達2年的運動員有5人,3年的運動員有3人,4年的運動員2人,從事曲棍球運動專業(yè)訓練的隊員少之又少。
2.3 甘肅省女子曲棍球后備人才發(fā)展
2.3.1 項目普及率低,普及范圍狹窄
西北作為落后地區(qū),我省曲棍球的發(fā)展比一線城市晚很多,甘肅省有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有女子少年隊的僅有5個城市,所有曲棍球后備人才力量均來自這5個城市的體育運動學校,運動員人數(shù)不超過80人。訪談得知,曲棍球項目普及率低,不知道是什么。我省每次開展曲棍球比賽時,媒體關注度低,比賽從來不要門票,但觀眾席還是寥寥無幾,以上種種現(xiàn)象從而使曲棍球項目在該省普及率低,群眾知曉范圍少,這是影響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原因。
2.3.2 訓練配套設施體系
從1985年至今,該省女子曲棍球訓練保障建設基本完成,但相應配套設施體系尚未健全,例如專項技能訓練設備,相關的心理訓練、康復訓練、醫(yī)療康復設施的配備。相關部門應引起重視,完善訓練保障條件。
2.3.3 運動員科學選材的滯后性
曲棍球運動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心里素質、耐力、柔韌等綜合素質提出很高的要求,這些要求的素質在選材時通過科學的測試才能體現(xiàn)出來。在該省科學性先進的測試設備少之又少,地方教練只能憑肉眼觀察運動員身體素質,簡單的一些體能測試,所有運動員選材時都不進行心理測試以及智能測試。同時領隊對運動員選材工作不重視,不管理。不組織使得運動員選材滯后性。
2.3.4 運動員突出的學訓矛盾
實地考察了解到,我省女子曲棍球平均每天訓練時間5h左右,每日大量的時間都在訓練上,文化課學習少之又少,運動員表示每天身心疲憊,訓練后回來倒頭就睡,時間一久,文化課落下越來越多,越來越聽不懂,所以學習成績一直不太理想。文化水平和今后的退役就業(yè)掛鉤,所以很多家長不愿意早早把孩子送去體校,進而影響了曲棍球項目可持續(xù)發(fā)展。
2.3.5 運動員的出路與就業(yè)
訪問得知,我省退役運動員出路和就業(yè)不太理想。每年平均輸送女曲一隊人數(shù)不到10人,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運動員無法繼續(xù)從事曲棍球運動,這些退役運動員主要從事餐飲娛樂行業(yè)、私企單位或是繼續(xù)上學進修。在這種就業(yè)前景下,學生家長認為就業(yè)率低、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不愿意參加曲棍球訓練。所以,保證運動員退役后就業(yè)與出路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中之重。
完善我省女子曲棍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制度管理,甘肅省應重視曲棍球發(fā)展,調動各市級組隊的積極性,增強隊伍自我造血功能。甘肅省女子曲棍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教練相對于年輕化,缺乏高級教練員。加強媒體宣傳,提高大眾對曲棍球項目的認知。只有依靠人民群眾,才能使項目普及率高。通過媒體的傳播與影響,為曲棍球運動項目創(chuàng)造生存空間,吸引更多的人積極參與曲棍球運動。提高科學化訓練水平。多研究國外強隊訓練方法,組織有關專家舉辦講座活動,掌握現(xiàn)代曲棍球訓練手段。訓練理念。購置和配備訓練儀器。拓展運動員就業(yè)渠道,深化保障制度。全方面提高,幫助運動員全面發(fā)展。
[1]中國曲棍球協(xié)會.全國曲棍球青少年兒童教學訓練大綱[EB/ OL].http://www.chnhockey.com.
[2]國家體育總局.2011-2020年奧運爭光計劃綱要[Z].2011.
[3]李榮,徐勤兒,于樓成.中、荷、澳三國曲棍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對比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9):283.
[4]王楊.中國男子曲棍球運動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2,24(5):28-29.
[5]房雪.影響我國青少年競技體育后備力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4):49-50.
[6]趙慧媒.中國曲棍球運動隊科研現(xiàn)狀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09(7):247.
[7]龍鳳雨.女子曲棍球運動員專項體能訓練方法的探討[J].體育師友,2006(4):27-28.
[8]王光明,陳朝霞.中國女子曲棍球短角球成功率及技戰(zhàn)術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29(3):72-74.
[9]高艷華.對制約我國曲棍球水平提高的訓練問題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2):77-80.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Hockey in Gansu Province
Bu Xiaoyu1Ren Yuan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30 ,China;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Lanzhou Gansu,730070,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t up of the gansu province women's field hockey team, has always been China's women's field hockey team leader,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our province women's lacrosse team positions?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interview law,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method, has carried on the track to women's hockey team in our province, found that the performance decline year by year.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penetration hockey movement, coaches should be young, talented person lack, the athlete retirement narrow, lack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policy guarantee and so on.
Gansu province; Women; Hockey; Reserve talents; Current situation
G812
A
2095-2813(2017)05(b)-019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197
部曉禹(1993,8—),女,漢,河北人,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