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
(甘肅省張掖市實驗中學 甘肅張掖 734000)
張掖市普通高中陽光體育長效機制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
吳剛
(甘肅省張掖市實驗中學 甘肅張掖 734000)
“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的落實是對“全國億萬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的呼應,符合我國體育當前與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它將會對陽光體育運動的推廣帶來深遠的影響,陽光體育運動的啟動給學校體育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該文立足于當前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實踐中的諸多現(xiàn)實問題,通過對張掖市普通高中探索構建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試點項目的調(diào)查分析,總結推動陽光體育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比較規(guī)范、穩(wěn)定、配套的制度體系,尋求推動陽光體育運動長期而有效開展的“動力源”。關鍵詞:普通高中 陽光體育運動 長效機制
1.1 陽光體育運動
全稱是“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即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掀起群眾性體育鍛煉熱潮。全國億萬青少年陽光體育活動力爭用3年的時間使85%的學生按照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每天鍛煉一小時,掌握至少兩項體育技能。
1.2 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
能長期保證學校陽光體育運動正常運行并發(fā)揮預期功能(即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每天鍛煉一小時,掌握至少兩項體育技能,增進健康,增強體質(zhì))的制度體系。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也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它必須隨著時間、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fā)展和完善。
2.1 研究對象
該文隨機抽取了張掖市4所普通高中作為研究對象,實地考察了各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現(xiàn)狀,重點了解保障陽光體育運動正常而有效開展所構建的制度體系。
2.2 研究方法
筆者實地考察了張掖市4所普通高中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情況,包括體育與健康模塊教學、大課間活動、課外體育活動、場地設施和器材等方面的內(nèi)容。
隨機抽取一所學校并發(fā)放了60份學生問卷和5份體育教師問卷進行了預調(diào)查,現(xiàn)場發(fā)放,現(xiàn)場回收。為進一步了解問卷的可信度,相隔15 d后再次對同一群體進行了二次調(diào)查,重測檢驗結果表明,兩次調(diào)查的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證明該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3.1 《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塊設置和教學機制
為了滿足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方面不同層次、多樣化的需求,《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將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內(nèi)容劃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必修內(nèi)容是對全體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內(nèi)容的共同要求。為了與九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四級學習水平相銜接,《標準》設置了兩級學習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7個系列(包括田徑類項目、球類項目、體操類項目、水上或冰雪類項目、民族民間體育類項目、新興運動類項目6個運動技能系列以及1個健康教育專題系列)。
通過實地考察,4所學校體育課程設置與問卷分析相吻合,開設最多的是必修的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內(nèi)容,足球是在最近才開設的內(nèi)容,而體操、水上和冰雪類項目、新興運動項目幾乎都沒開設,有2所學校民族民間傳統(tǒng)類項目開展較好。
3.2 早操、大課間和課外體育活動開展機制
通過實地考察,全部學校能在早上利用20 min的時間進行集體跑操,2節(jié)課后安排20 min的大課間活動,下午安排一節(jié)課外體育活動。通過訪談得知,早操和大課間活動學校組織得力,效果良好,但下午的課外體育活動則開展得不好,主要原因是學生課業(yè)負擔重,幾乎全部學生利用這些時間吃過飯后就去教室學習,只有少部分學生自主開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內(nèi)容的鍛煉活動。
3.3 陽光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保障機制
通過實地考察,按班級數(shù)36班以上的標準要求,有7所高中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和器械體操區(qū)達到了《標準》的規(guī)定,有1所高中只有300 m的田徑場,而且沒有達到《標準》的要求。
根據(jù)教育部《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的要求,分為必配類和選配類。必配類器材設施是根據(jù)體育教學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要求確定的,各學校必須按照要求配齊。必配類分為一類必配和二類必配。一類必配是指各學校均須配備的最基本的器材設施;二類必配是指原則上學校也應配置齊全,但卻因客觀條件所限,難以配齊的,學??捎幸欢ǖ淖灾餍?,根據(jù)該校的條件因地制宜選擇,其中足球、籃球、排球3項相關器材設施中不得少于兩項。
4.1 結論
(1)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和學生自身對體育的認識還是距離2 m左右,由小隊第一個人開始沿著自身縱隊穿插跑到最后一名成員處,以10人完成跑步任務時間短者為勝。而無論是闖迷宮還是相應的穿插跑實際練習均具備較強的趣味性,學生對于這種趣味性十足的耐久跑則更為感興趣,同時也能夠在該種娛樂教學之中提高智力等。
2.3 教學方式之變換型練習
體育教師要想展開有效的娛樂化耐久跑教學,除了可以應用情境型以及探索型2種練習之外,還可以應用變換型練習[3]。具體來講,變換型練習內(nèi)容多樣豐富,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環(huán)境變換跑,所謂環(huán)境變換跑就是將耐久跑日常跑步環(huán)境從校內(nèi)實際延伸到校外,教師可以制定這樣的跑步路線:從學校出發(fā)沿著公路繞圈跑回學校,或者是從學校出發(fā)跑到學校附近公園之后在跑回學校等,變換的跑步環(huán)境則能夠從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跑步視覺疲勞,不停變換的場景促使學生跑步更有熱情。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變換速度跑練習,所謂變換速度跑練習就是讓學生在實際跑步的時候改變速度,不做勻速跑步,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一個小組學生集中在4~5名,教師在操場之中標識“0”區(qū)域,由“0”作射線狀延伸不同5個方向即“1”“2”“3”“4”“5”方向,教師做出跑步命令“撥號5421”,學生就需要從“0”區(qū)域先跑到“5”區(qū)域再跑回“0”再跑向“4”,而不同路線規(guī)定不同完成時間,如由“0”到“5”這段距離完成時間控制在15 s則為有效,“0”到“4”這段距離完成時間控制在10 s則為有效等。而無論是跑步路線的變換還是跑步時間的變換,本質(zhì)上都促使耐久跑趣味性十足,而學生在這樣的娛樂耐久跑之中也會更喜愛耐久跑??傮w來講,無論是變換型還是情境型又或者是探索型的耐久跑教學均能夠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教師也可以應用上述3種娛樂化耐久跑教學方式盡早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綜上分析可知,該文將中學階段娛樂化的耐久跑日常教學手段作為研究核心,期望為后續(xù)關于耐久跑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上的參考依據(jù),更旨在為更多的中學生形成耐久跑良好習慣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1]劉艷萍,周紅萍,蘇家福.田徑娛樂化教學方法對初中生心境狀態(tài)和運動能力的影響[J].襄樊學院學報,201(45):85-90.
[2]馮昌明.雷山部分中學把苗族文化引進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的嘗試[J].貴州體育科技,201(51):26-27.
[3]孟文硯,葛家壽.新課程給體育教學帶來的六大轉變——江蘇省第三屆中小學體育教學能手比賽部分優(yōu)秀課程案例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04-107.
G8
A
2095-2813(2017)02(a)-014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