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智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廣東 湛江 524094)
范式及其反思:我國高校體教專業(yè)術科教學改革研究20年
曹 智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廣東 湛江 524094)
20世紀末期,我國教育部針對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的課程教學計劃進行了改革,并依據(jù)教學的實際實施狀況在教學大綱、組織教學、教學評估等方面進行了調整。教育部連續(xù)出臺了多種文件來對高校中的課程教學進行規(guī)范,給教學改革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jù)。但是從這20年的發(fā)展研究狀況來看,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術科發(fā)展速度緩慢,沒有明顯的進步與提升。因此,需要對這20年的發(fā)展狀況進行分析與研究,總結歸納發(fā)展緩慢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同時,還需要對研究范式進行轉變,進而推動術科教學的發(fā)展及深化。
1.1 目的—手段范式
1.1.1 概 述目的—手段范式的研究是由赫爾巴特提出的,是從教學開展的目的及手段的方面來對教學進行研究的一種方式。在術科教學過程中,其是對術科教學中的中心問題進行檢驗的。目的—手段范式的應用是基于哲學的思考,進而對相關的理論體系進行建設。在術科教學的過程中,這一范式的應用能夠體現(xiàn)出一種濃厚的“學科體系意識”。據(jù)此,該范式在術科教學中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相關概念、范疇的關系之中。對體育學科而言,其將教學與學習的過程變成了對相關運動的技術及技巧進行反復訓練的過程。因此,我國大部分高校在術科教學大綱中都出現(xiàn)了“學科中心問題”。
1.1.2 教學目標體育院校的教學中心與普通師范院校的教學中心不完全相同,師范院校的教學過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性發(fā)展,而體育院校的教學過程則更多地是強調體育精神及競技性。就目前而言,我國大部分的體育院校在體育專業(yè)中設立了體操普修課程,開始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進行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很多體育院校只追求對學生競技能力的培養(yǎng)。
1.1.3 教學內容體育院校與普通的師范院校對于各術科的技戰(zhàn)術體系十分關注,但其教學內容中關于中學教學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相關體育技能卻沒有完全包括,且在田徑的必修課與專修課中有重復的教學內容,說明這種教學方法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其教育的效率較低。此外,還有很多的課程內容都缺乏與之相關的特色,沒有凸顯出體育教育專業(yè)的特點。
1.1.4 教學方法無論是體育專業(yè)院校還是普通的師范院校,其在教學方法上都過于單一,一直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演示、練習、糾正錯誤、鞏固提高的模式與方法,沒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補充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在課堂訓練時,仍以單純的訓練為主,包括增加學生的運動量、強度及難度,沒有在教學中突出專業(yè)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理念。
1.2 問題—解題范式
1.2.1 邏輯演繹范式采用邏輯演繹范式能夠準確地認識到術科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但是人們對于問題的解決仍舊停留在理論層面。雖然術科教學已經開始對學生的相關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但其教學模式還是以理論知識、技術為主,技能內容較少。對于學生的評價與評定,術科教學仍然以終結性評價為主。作為術科教學中的重點課程,田徑、籃球、排球、足球、體操等課程的教學并沒有發(fā)生改變,大多數(shù)學生都只是對相關的理論知識有所了解與掌握,并沒有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大量的練習。在術科教學過程中,只強調相關運動項目的技術性與競技性,忽視了該項目具有的健身性及興趣性,這與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不相符,進而造成很多學生畢業(yè)之后無法適應中小學的體育教學工作。
1.2.2 實證分析范式實證分析范式是一種實踐取向的研究,是通過進行教學改革實驗來解決現(xiàn)實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目前現(xiàn)狀來看,雖然大部分高校對教學目標進行了改革,但是對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并沒有做出實質性的改變,因此需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結合現(xiàn)代化的技術,對其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其次,需要對術科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在進行相關考核時應采用全過程評價,同時要注重形成的評價對學生成績評定的影響,可將課堂練習、能力操作以及學生課外自學情況等作為評價的參考因素。
2.1 目的—手段范式與邏輯演繹范式
每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所制訂的教學計劃都是不同的,教師在計劃中所設想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得不到百分之百的實現(xiàn)。因而,目的—手段范式與邏輯演繹范式的研究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所出現(xiàn)的問題予以忽視,才使其成為了一個徒有其表的現(xiàn)象。但是,這兩種研究范式仍有值得肯定的價值與意義,如邏輯演繹范式,其能夠運用嚴謹?shù)倪壿嬎季S對理論構建出相應的框架,同時又可將理論與實踐這兩個方面之間的關系進行妥善的處理。
2.2 實證分析范式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教學研究科學性的重視,實證研究范式在我國的教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與廣泛,但是即便如此,實證分析范式在我國還是處于較低位置,運用得還不夠充分。其次,由于我國大部分人群對于科學有著濃厚的理論情節(jié),在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時,需要借助大量的體育學科內容,尤其是在很多的碩博論文中,實證分析思維的深入使得文章的研究偏向了單一量化。因此,在術科教學改革研究中,實證分析范式雖然能夠關注到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但是卻忽略了教學研究與自然學科之間的差距,最終導致實證分析范式僅對理論進行了表面性的描述,無法再進行深層次的實踐與改革。
2.3 實證分析與人為理解相結合
實證分析是將經驗的描述與闡釋學進行結合,對于教育中人文性的方面有著較高層次的研究。因此,在術科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將現(xiàn)實的課堂生活質性與量化結合起來進行相關的研究。需要研究人員親臨教學現(xiàn)場,通過與研究對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來進行資料的收集。除此之外,還需要通過對研究對象進行整體化、情景化、動態(tài)化的分析。在我國,人們對于術科教學質性研究的應用還比較少。
經過實驗證明,教學在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其開展實行的最大動力,同時教師也是其開展的最大阻力。教學改革成功與否與教師的參與度有著極大的關系。因此,在進行教學改革時,需要對教師的內心進行探究,對教師的思維方式進行分析,而實證分析就具備這方面的優(yōu)勢。實證分析需要相關研究人員親自去研究者的群體、環(huán)境中,通過對研究者進行仔細的觀察,進而逐步了解他們的想法。其次,實證分析需要對相關事件的過程及意義予以理解,進而通過語言、畫面等形式來表述觀點。由此可知,實證分析更加注重被研究者的內心,體現(xiàn)著一種人文理解。從人文理解來看,教學改革從表面上看是教師行為的變化,但是想要使得教學改革朝著更好、更快的方向發(fā)展,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因此,術科教學改革研究需要同時兼顧到人與物,其不僅需要對教師的行為進行分析,同時還需要對教師的想法進行分析。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術科教學改革需要通過邏輯演繹范式來尋求相關的理論支持,并將國家的政策條例轉化為可操作實施的改革策略。實證分析研究范式與人文理解研究范式需要通過實際的教學來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可知,每一種改革范式在不同的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我國術科教學改革的研究中,需要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范式。
[ 1 ]劉義兵,段俊霞.教學研究范式論:內涵與變革[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 2 ]李海停.我國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排球普修課教學大綱的比較研究[ J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4).
[ 3 ]余東升.質性研究:教育研究的人文學范式[ J ].高等教育研究,2010(7).
[ 4 ]張士平.山東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2016-11-01
曹智(1989~),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G883
A
1674-151X(2017)01-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