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敬,汪明海
(百色學院體育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立德樹人使命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培養(yǎng)困境及對策研究
朱敬敬,汪明海
(百色學院體育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北砻鹘逃菫槿嗣穸眨瑸樽鎳ㄔO服務,關系國家的繁榮昌盛,關系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教育行業(yè)備受公眾的監(jiān)督和認可,被譽為“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yè)”。教師是教育職業(yè)的主要參與者,是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教師是在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事業(yè)觀、辯證思維逐漸成熟時期的引路人,所以肩負著更為重要的使命?!皫熣邽閹熞酁榉?,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薄傲⒌聵淙?,使命使然。”高校青年教師在和學生年齡最接近的時期,最易成為學生的“自己人”,深受學生愛戴,常常是學生直接模仿和學習的對象。由于青年教師各方面還未完善定型,必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間。教育出現偏頗問題不僅會嚴重損害教育者的形象,而且會嚴重傷害青少年健康成長。其危害大,負面影響廣,應引起重視。
高校青年教師是學校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新力量和開拓進取的后勁動力,是師資隊伍中的主力軍。劉延東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中強調:“中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要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和成長將直接關系到學校未來的興衰。高校青年教師富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生活壓力相對較大,處于各方面全面提升階段。青年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德育、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主力軍,是未來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希望,關系著未來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的整體發(fā)展。
2.1 青年教師教育初識階段因素
青年教師剛參加教育工作,處于教育教學初識階段,既有對教育職業(yè)前景的憧憬,對技能嫻熟的熱切追求,還有害怕的彷徨心理。事業(yè)處于啟蒙階段,面臨著一個從學生轉變?yōu)榻處煹倪m應階段。青年教師需克服害怕、擔心等心理障礙,效仿優(yōu)秀教師,在教研組或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勇于進取,化理論于實踐,促使轉化成學生的真知。應加強自我鍛煉,敢于創(chuàng)新,上課富有激情,傳遞正能量,感染學生,融入學生,帶動學生,正確引導學生。
2.2 青年教師生存關注階段因素
青年教師剛走入一個嶄新的工作崗位,充滿激情,充滿期待,斗志昂揚。由于剛上任,面臨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等問題,有些因工資低,維持不了生活,在無課時間接了私活,以增加收入。有些人因私活影響本職工作,造成本末倒置。缺乏正確的入職引導,是師德培養(yǎng)的絆腳石,影響認真教學及師德修養(yǎng)前進的腳步。作為青年教師,應不忘初心,懷揣堅定的理想信念、優(yōu)秀恒久的道德情操、豐富扎實的知識、寬廣的仁愛之心,樹立師德優(yōu)秀典范,成為學生成長的一面鏡子和成才的指向標。青年教師需提升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持續(xù)奮進學習充電,向師德模范看齊靠近。
2.3 理想不堅定,缺乏愛崗敬業(yè)意識
教師是崇高的職業(yè),作為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熱愛教育事業(yè),應該富有愛心與責任心。缺乏愛心與責任心,對學生不負責的行為嚴重褻瀆了教師這一神圣的稱謂,沒有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有失教師風范。缺乏愛崗敬業(yè)之心,則會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照本宣科,碌碌無為。有些原本是教師分內的工作,如指導學生畢業(yè)論文,個別教師不愿承擔,嫌指導論文費用偏低等,這些都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師的成長,不利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教師師德建設,其做法更危害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德、尚德的國家,講究以德服人、以德立業(yè)。德育為萬事根本,無論從事何種職業(yè),都應遵循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謀教育者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而忽視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這樣國家的教育必敗無疑。正所謂“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寧”“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3.1 培養(yǎng)方式落后,不與市場接軌
青年教師成長必須不斷努力,外部環(huán)境將直接制約著他們成長的速度和方向,良好的環(huán)境將加速其成長。高校青年教師不僅需要自學來加強師德修養(yǎng),還要結合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跟上知識更新,“閉門造車”必定被時代淘汰。高校領導要有前瞻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師德建設要走出去、引進來,學習先進模范,與社會發(fā)展相契合,師德培養(yǎng)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應找準自身定位,利用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樹立堅定的信念。
3.2 培養(yǎng)機制不健全
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培養(yǎng)是長期、系統(tǒng)、循序漸進的,提升高校教師師德修養(yǎng)需要有健全的培養(yǎng)機制做保障。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方面的培養(yǎng)體系和方式相對較為完善,但是專門針對青年教師師德的培養(yǎng)體系并不能與時代接軌,導致青年教師的師德往往滯后于其他素質的提升。師德的培養(yǎng)不僅局限于一兩次的配合和考試,師德應該是全面多層次的培養(yǎng)。青年教師精神層面得不到提高,對自身師德修養(yǎng)認識不深入等多種問題,導致教師出現懈怠,激情不高,動力不足。
4.1 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學習是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基本方法,是文明傳承之途,國家興盛之道,人生成長之梯。學習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育人猶如內燃機,推人前進;立德好比船帆,不正則斜。高校青年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學習、自我提高,注重轉變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要善于接受新知識、新事物。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得更快,教師要有知識恐慌意識和本領恐慌的緊迫感,要更新理念,同時正確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觀念。
4.2 嚴格自律,以身作則
道德不僅來自于理論和倫理,還需要在實踐中磨礪,從而檢驗和鞏固。古人講:“踐行悟道?!币粋€人的成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如通常所說的情商,而情商中最根本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健康、高尚、善良、向上,他一定會養(yǎng)深積厚、得道多助,走得很遠,反之則行之不遠,不會有大的成就。這與學歷層次、學科專業(yè)背景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青年教師要把要求和約束轉化為內在的意志和信念,嚴格自律,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引領學生,做學問先做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4.3 加強修養(yǎng),用心關愛
仁愛是人本質,包含著對人和事物的責任、使命和擔當。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有德有愛,德以己為著力點,愛以實施教育為出發(fā)點。師有德促愛生,師有愛生師魂,有德有愛有魂的教育才是真生的教育。
青年教師剛步入工作崗位,上課不能帶有不良情緒,師生關系融洽和諧,教學效果就好。心中充滿愛的教師,會將愛浸透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嚴格要求學生,耐心教導學生,不體罰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做到教學相長,相互學習,教師既要做先生,也要做學生?,F在信息化的社會如此發(fā)達,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教師可能在某些方面敏感性不是很強,或不及學生,其實也是很正常的,要當先生,需先做學生。
4.4 責任于肩,任重道遠
責任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之一,作為人民教師,應當承擔一定的道德責任,培養(yǎng)有知識、有道德高尚、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教師不僅需要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教師要用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具備博大精深的學識和德高望重的操行。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關乎提升教學質量水平、培養(yǎng)和造就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對社會負責的表現。擁有高尚的道德責任感能夠使青年教師觸及更高的道德境界。責任心是道德的內核,是推人前進的力量。責任心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有責任心就能集中精力,全心投入,形成意志和品格。在責任動力的推動下,教師將更加對工作用心,對學生上心,從而產生超智慧的力量,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青年教師在教學崗位上盡職盡責、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國第30個教師節(jié)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表明加強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是當前高校面臨的重要和亟待解決任務。青年教師要做到育人先正身,施教首立德,以德服眾人,以德來樹人。德為教之魂,教師應該負起引導社會的責任,并以言傳身教去影響一代又一代人,通常以德服人,人皆能心悅誠服。行為的規(guī)范,是在道德,道德的實踐,卻在行為。
5.1 建立健全師德培養(yǎng)機制
建立健全的師德培養(yǎng)機制是加快師德建設、提升師德素養(yǎng)的保障。師德培養(yǎng)機制應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符合新的時代特征和高校青年教師發(fā)展特點,建立健全科學的青年教師師德培養(yǎng)機制。應積極實行走出去、引進來,實現資源共享,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解決青年教師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5.2 豐富師德培訓內容及方式
師德建設和培訓是提髙教師師德水平、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師德培養(yǎng)內容是豐富的,方法是多樣的,青年教師師德培養(yǎng)過程是長期、系統(tǒng)、循序漸進的,甚至是潛移默化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培養(yǎng)方法和手段需要革新,內容和目標要符合青年教師時代發(fā)展特點。應將師德建設與教學能力相結合,加強青年教師的思想覺悟和心理認識,關注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在信息化時代,社會不斷進步,要重視和加強師德培養(yǎng),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校青年教師。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為社會繁榮發(fā)展及培養(yǎng)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仁愛之心的優(yōu)秀人才奠定了基礎。學校是社會結構各個系統(tǒng)中最令人仰止,也是最令人崇敬的場所。育人的源頭不能出問題,育人的環(huán)境、土壤不能出問題。高尚的師德是教師必須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必備的道德品質,同時也體現著全社會對教育的希望和寄托,加強師德建設刻不容緩。
[ 1 ]十八大報告文件起草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2 ]姜捷.論高校青年教師的壓力問題及其緩解對策[ 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 3 ]甘路有,劉延剛.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的現實困境與對策[ J ].現代教育科學,2016(1).
G807.4
A
1674-151X(2017)05-067-02
投稿日期:2017-04-11
朱敬敬(1991~),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