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寧
(遼寧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 遼寧錦州 121000)
信息化教學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①
張寧寧
(遼寧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 遼寧錦州 121000)
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信息化教學逐漸在高職院校中得以廣泛應用。本文從信息化教學入手,探究高職體育課程中,如何將傳統(tǒng)課程和信息化教學相融合,找出阻礙體育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的對策和建議,使信息化教學在體育課程中得以廣泛應用。
信息化 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采用信息技術支持,應用現代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新媒體技術和其他教輔手段,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伴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應用和發(fā)展,信息化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人才上無疑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高職院校中,如何將信息化應用到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為職業(yè)院校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技能型人才將是現階段發(fā)展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行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1]?!笔紫龋w育信息化教學形式非常新穎,很容易讓學生接受。通過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將傳統(tǒng)的教師口述教學模式變成自主研究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更快地、更好地學到相關知識。其次,體育信息化教學讓基礎較差的同學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弄清每一個知識點和技術動作,重視學生對于基本知識和基礎能力的學習和培養(yǎng)。最后,體育信息化教學更適用于班級化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主體,增加了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時間,不僅提高了學生主動、積極探索學習的能力,還促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
教師是信息化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影響著體育信息化教學發(fā)展,教師自身便是內因。其一,年齡分布。對于青年教師來講,信息化教學較為新鮮,較為容易掌握和應用??墒菍δ挲g較大的老教師來說,他們掌握電腦、手機、平板等信息技術媒介還很不熟練,對于信息化教學的理解還不全面,在認知上還有很多差異,這嚴重影響了信息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其二,能力差異。一些體育教師接受現代技術教學較慢,學習速度變緩,學習時間變長。信息化教學的使用有時也會造成教學形式的松散,使教師過于顯示自身的技能,過于運用花哨的形式,使學生忽視了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其三,手段落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靠的是教師的聲音和身體,但是這存在著演示不直觀、動作不形象等缺點,制約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除了教師本身的因素之外,體育信息化教學設施設備完善程度也成為另一種制約因素。其一,體育場地受限。在高職院校中,場地資源緊缺,大部分場地都用于辦公和學生使用,缺少現代化的體育訓練場館。其二,資金投入不足。由于資金有限,導致部分高職院校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設施不完善,最終使學生接受不到系統(tǒng)的職業(yè)體育技能訓練。其三,更新速度過慢。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資源落后,評價過于簡單,缺乏時效性和科學性。
體育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的提高可以說是體育信息化教學的首要任務。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新時期體育教學的目標不在是簡單傳授學生知識和運動技巧,而是讓學生盡可能地了解掌握與體育相關的理論知識和體育理論。教師不應該是課程的宣講者,而是課程的組織者,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本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對于體育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提高不能簡單的停留在信息化知識的提高,還應在信息化意識、信息化能力等多個方面培養(yǎng)。教師本人也應積極地接受和學習新鮮事物,多參加一些學院、社會組織的一些培訓活動,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身技能。只有不斷提升體育信息化教學理念,長:一是開展一些吊遠、繞桿、三角短傳之內的單項技能競賽比賽,讓小學生感受到足球運動分解后的單項技能具有的樂趣。畢竟,準確的落點、漂亮的弧線和協(xié)調的動作都能給小學生帶來美的享受。二是開展一些柔性競賽規(guī)則的足球比賽,如五人制足球比賽能夠讓小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感受足球技戰(zhàn)術綜合運用帶來的樂趣。通過體驗規(guī)則弱化的足球競技,能夠讓小學生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進而強化他們的運動興趣,為他們培養(yǎng)終身鍛煉的體育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
足球運動是一個綜合性強,集多種運動技能水平與一體的運動項目,能夠明顯提升中小學生的抑制功能和轉化功能[6]?!兑庖姟吩凇爸笇枷搿杯h(huán)節(jié)提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fā)展。一般來說,創(chuàng)新足球活動能夠通過3個途徑發(fā)展小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首先,小學生無論參加哪一種趣味性的足球活動都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勞,這能夠讓他們在樂趣中感受辛苦付出的必要向,從而形成良好的勞動情感.其次,足球活動對于肢體在節(jié)奏上的變化能夠充分刺激小學生大腦和神經中樞,提升他們學習動作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習勞動知識和技能。最后,開展常態(tài)化的足球活動能夠強化想學生參與身體鍛煉的習慣,并磨練小學生的毅力和意志,這有利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全面推進校園足球發(fā)展,需要區(qū)分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階段不同學生群體在參與主體、參與目標、發(fā)展路徑等諸多方面的差異性。校園足球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路徑需要在貫徹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基本標準的前提下充分體現小學生群體的特殊發(fā)展需求。
[1]侯學華,薛立,陳亞中,等.校園足球文化內涵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3(6):107-110.
[2]劉志云,唐靜.足球教學中錯誤動作的早期預防與糾正[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34(4):80-82.
[3]紀仲秋,龔睿,葛紅燕,等.足球教學對兒童動作發(fā)展的影響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41(6):115-121.
[4]張慶春,郭玉安,劉文娟.國外青少年足球訓練理念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2):79-81.
[5]劉陵,張偉.青少年趣味足球的內涵解讀及推進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7,7(9):155-156,159.
[6]蔣軼.足球對中小學生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J].讀與寫雜志,2017,14(7):211.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1.057
G807
A
2095-2813(2017)11(a)-0057-02
本文系遼寧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2016年度學院課題《高職院校體育信息化教學發(fā)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LSHYQ1607)。
張寧寧(1986—),男,回族,遼寧錦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