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海濤 薛興華
(黃淮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高校體育教學中差生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
關海濤 薛興華
(黃淮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在體育教學中,有一些學生因各種原因導致體育素質較差,如不加以有效引導,這部分學生就會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甚至逃避上體育課。文章探討高校體育教學中差生的界定標準,對高校體育差生的心理特征及產(chǎn)生原因進行分析,提出高校體育教學中解決差生體育心理問題的對策。
體育教學;體育差生;心理分析
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性,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水平總是參差不齊,其中會出現(xiàn)一些各方面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他們在學習體育課程時,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指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在他們學習體育過程中的心理變化。由于高校體育課堂上常常會涉及很多豐富的體育活動,這些活動具有一定的合作性和競爭性,面對這樣的活動時,他們往往會產(chǎn)生排斥、自卑、壓力大等心理狀態(tài),這些心理問題會抑制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不利于當下培養(yǎng)全面的素質教育人才。鑒于此,分析高校體育教學中差生體育心理并尋找解決對策顯得刻不容緩。
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差生是指在高校體育學習中身體素質較差且體育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他們與全校學生體育運動的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很難完成難度系數(shù)較高的體育項目和動作,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體育課堂上的學習任務,在體育測評中也無法達到合格標準。但是體育差生的標簽不是永久性的,它只是對某一階段內(nèi)學生體育水平的判定,學生可以通過后期努力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掌握一定程度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后,是可以撕掉這一標簽的。所以說,差生的身份是可以改變的,它僅表示一些學生的體育知識和運動能力在某一時期內(nèi)達不到整體水平。
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發(fā)展學生的德智體美,促使學生成長為全面綜合的人才。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任務就是通過課堂上的體育運動鍛煉學生身體、開啟學生心智,并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而在大眾化的、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方式下,優(yōu)、差生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差生的身體素質差、體育水平低,常常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往往表現(xiàn)出以下心理狀態(tài)。
首先,膽怯自卑心理。這一表現(xiàn)常出現(xiàn)在學習新的體育知識和難點技術時,因為內(nèi)心清楚自己可能做不好而瞻前顧后、不知所措。第二,挫敗感。對于鼓起勇氣嘗試的活動,因自身條件較弱,自身表現(xiàn)或許達不到自己的期許,此時再觀察做得好的同學,就極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挫敗感。第三,嫉妒情緒。在自己努力后發(fā)現(xiàn)得不到教師的關注,而那些與生俱來帶有較好的運動細胞的同學輕而易舉就能在體育課堂閃閃發(fā)光,面對這樣的情況,差生很容易懷疑自身、喜歡猜疑、內(nèi)心覺得上天不公平,排斥和嫉妒他人,與同學相處關系緊張,進而產(chǎn)生嫉妒壓抑的情緒。第四,自負心理。還有一部分差生比較固執(zhí)己見,不愿意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也不愿意聽取他人的建議。第五,喜歡抱怨。為了擺脫體育差生的標簽,也為了向同學和老師證明自己,部分差生常常好高騖遠,制定一些與自身情況不相符合的大目標,又急于求成,不愿意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穩(wěn)步前進,容易產(chǎn)生不穩(wěn)定的情緒,在出現(xiàn)問題時不首先尋求自身原因,而是抱怨現(xiàn)狀。第六,無所謂、“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因自己是體育差生,索性對這門學科放棄,隨意曠課、上課紀律渙散、不認真聽講,運動練習消極,這些都是差生常有的狀態(tài)。
調查統(tǒng)計顯示,高校體育差生的心理往往會經(jīng)歷“自卑—抗拒—狂妄”三個階段。心理問題出現(xiàn)初期因擔心外界看法會產(chǎn)生較嚴重的自卑感,他們?nèi)狈w育運動的信心,擔心老師和同學瞧不起或是嘲笑,課上練習消極怠慢或是逃避,對體育課堂提不起興趣。如果自卑情緒得不到很好的疏導,將會越來越抗拒和反感學習體育,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他們會出現(xiàn)行為散漫自由、找借口、強詞奪理,甚至是有意擾亂課堂紀律的現(xiàn)象。在第三階段時,因差生長時間對體育課程存在抗拒心理,時間一長就會形成狂妄的心理,這一階段的差生目中無人,因不喜歡體育課程但又無聊,所以常常在課堂上挑事,和老師對著干。
首先,自身原因。高校體育差生可能其他方面并不差,但由于遺傳原因等,導致他們身形瘦小、體能較差,身體協(xié)調能力不佳。還有的是身體肥胖,動作反應遲緩,致使他們在課堂上無法像大多數(shù)學生一般輕松參與各項體育練習,體育學科確實是他們的短板。在多次遇到麻煩和困難后,心里便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漸漸地就會出現(xiàn)厭學的表現(xiàn)。部分差生,原本性格就比較內(nèi)向孤僻,害羞、膽怯,不愿意主動和他人交往,害怕成為大家嘲笑的對象,對運動存在恐懼心理。在集體練習時意志力薄弱、學習狀態(tài)消極。還有個別同學怕苦怕累,缺乏進取精神和學習毅力,在學習遇到瓶頸后就自暴自棄,對學習好壞抱著無所謂、不在乎的心理。
第二,家庭因素的影響。新階段高校中的學生很多是在父母的寵愛下長大的,而家長的傳統(tǒng)思想根深蒂固,體育意識存在很大不足,往往不太關注孩子的體育學習情況,而在家庭中的過度保護和溺愛,導致子女個性偏執(zhí)任性、自我意識太過強烈,在與人交往時很容易產(chǎn)生矛盾。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生身體營養(yǎng)過剩,致使體重超標,在參與體育運動時非常困難。
從高校體育差生自身因素下手,提升差生對體育學科的思想認知,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高校中多數(shù)學生對體育學科都存在誤會,忽視了體育學科的重要性,認為學不學無關緊要,實際學習實踐時,參與熱情不高。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例舉一些真實的案例,向同學們展示體育運動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進而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改變以往對體育課程的認知,提升思想意識,以引導的方式帶領他們進入體育世界,在學習的過程中盡量讓他們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愉悅感和暢快感,培養(yǎng)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讓他們明白自身的學習需求。同時,高校體育課程在開設體育運動項目時,盡量選擇大眾喜聞樂見的、現(xiàn)代流行的、新型運動項目,如體育舞蹈、羽毛球、健美操、游泳、網(wǎng)球、跆拳道等。教師課余時間應多和體育差生溝通,深入學生內(nèi)心,了解學生實際心理動態(tài),在提升學習認識的同時培養(yǎng)差生對體育的興趣,促使差生也能積極參與體育課堂,強化其學習的動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練習的好習慣。
除此之外,還需提升差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意志。一些差生因為自身智力和身體素質不如其他同學,從而畏懼參與體育活動,調查中顯示,身體素質是引發(fā)差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差生的自信心,多采取鼓勵方式進行教學,營造一個輕松、積極的教學環(huán)境,在和諧的教學氛圍里,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同時,在課堂上嚴格規(guī)范各項動作要領,向同學展示體育運動的姿態(tài)美,對于難度較大的動作應耐心提供幫助,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相互尊重為前提,促使差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消除其緊張不安的情緒,增強體育學習信心。當差生遇到一些有難度的動作不敢嘗試時,或是因為害怕困難想逃避和放棄時,只要差生表現(xiàn)出了他們意志力薄弱的一面,教師就應該在思想上向上推他們一把,多給他們加油打氣,并根據(jù)學生性格特征、興趣愛好、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等差異性進行分層教學。通過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進行表揚,當差生感受到來自同學和教師的鼓勵和信任時,在充滿信心和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下,差生將會有勇氣嘗試突破自己。
部分家長由于過分寵溺孩子,致使很多孩子從小就因為怕受苦受累而不愿努力和嘗試,因為在家長的庇護下過得太順利,也缺乏一定的受挫能力。還有的家長,自身好靜不好動,子女在其影響下也不喜歡運動。對此,教師應該多與家長進行溝通,通過宣傳體育教育的價值和長期鍛煉對人身心健康的好處,讓家長多鼓勵孩子參與體育運動,起到指導監(jiān)督的作用。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要善于總結經(jīng)驗,并不斷增強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以身作則,向同學展現(xiàn)體育運動的魅力,讓同學們在實際學習中親身感受到體育的樂趣。除此之外,改變以往教師領導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運動的好習慣。高校也應該加大對體育課程的投入力度,定期檢查教學器材,該修的及時修,該買的及時買,當體育器材充足時,教師才能更好的落實體育教學工作,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會更高。
總而言之,轉化體育差生的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差生體育心理教育是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課題。教師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人物,就教師而言,首先要思想上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深入分析引發(fā)體育差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后,基于問題產(chǎn)生的實際原因,差生本身、家庭、學校三方共同發(fā)力,對差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才能看到改變和效果。
[1] 楊亮.現(xiàn)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體育運動[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02).
[2] 丁言仁,崔巍,劉兆厚.體育教學中引發(fā)大學生焦慮過度的原因及改善措施[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01).
[3] 陳榮章.高校學生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發(fā)展策略[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32).
[4] 單平.大學生體育心理障礙及教育對策研究[J].才智,2009(32).
[5] 申亮,王欣,尹斯年,等.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模式的探討與構建[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8).
Analysis of the Backward Students’ Psychology in College P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to It
GUAN Haitao, etal.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關海濤(1979-),河南汝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小球教學、運動訓練學及大學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