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銀城
(浙江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00)
隨著體育教學發(fā)展的需要,傳統(tǒng)的教法難以滿足現(xiàn)代高校體育教學,也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變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就是立足于傳統(tǒng)教學法的基礎上對教法的大膽創(chuàng)新,移植是最佳的方式之一[1]。特別是初學者在學習新的復雜運動技術時,無所適從,不知該從哪里入手,怎樣使人們從這種朦朧的潛意識轉化為科學理論指導下的主動地積極的思維和行動,移植教學有其重要的作用。
先前移植的研究主要是在農業(yè)、醫(yī)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而在體育教學中多是以遷移理論的研究為主,移植教學的出現(xiàn)使遷移理論在實踐中更加具體化、可操作化,體育教學中關于移植的研究以田麥久的項間移植為主,本研究將打破對項間移植的原有認知,從網(wǎng)球教學出發(fā),對移植理論重新審視。
移植原指將植物從一個到另一個地方種植,后來應用于醫(yī)學,包括身體器官、組織、關節(jié)、細胞等移植,如心臟移植和肝移植。在軟件工程中也有運用,如源代碼從一種環(huán)境下放到另一種環(huán)境下運行也可以稱為移植。通常的移植是指把一個地方的經(jīng)驗、長處、做法引進到另外一個地方。體育教學中的移植是指將某一領域技術及其方法、結構部分或全部引入另一區(qū)域中,并通過一定的改造進行新目的改造[2]。
國際上,通用的把移植劃分為4種:原理的移植、環(huán)境的移植、方法的移植和綜合移植。本研究堅持“以人為本”,根據(jù)網(wǎng)球運動的特點和遷移理論把移植劃分為身體經(jīng)驗移植、表象移植、環(huán)境移植和綜合移植,綜合移植是前三種移植中的任意兩種或兩種以上移植的綜合。先前的關于運動移植的研究都是以項間移植為主,本研究把移植訓練方法上升到理論與實踐融合,把移植分為四類。
身體經(jīng)驗移植是指根據(jù)人的生理特點,把先前的身體感知和身體肌肉記憶移植到新的事物學習中,達到快而有效的學習效果。
表象移植是指根據(jù)人的生理結構特點,把先前從事與新事物學習相似的理論進行移植,能夠產(chǎn)生新的使用價值。
環(huán)境移植是將某一事物原封不動地移植到另一使用環(huán)境下,可以產(chǎn)生新的使用價值[3]。
前三種移植中的任意兩種或兩種以上移植的綜合[4]。
學校體育教學中,對運功項目理論宏觀的學習至關重要,根據(jù)田麥久的項群理論,把運動項目分為心智能主導類、技能主導類、體能主導類和綜合主導類四種,這是根據(jù)競賽能力主導因素的特點進行分類,根據(jù)張洪譚的思想,所有運動項目的運動表現(xiàn)都會有技能、體能、戰(zhàn)能三大因素,只是三大因素在每一個項目里的比重不同,配比最大的因素就成為那個項目決勝的主導因素,這是運動訓練的訓練理論,同時也是體育教學的教學理論,因為它可以提高學生對網(wǎng)球運動技術的理解和學習能力;不僅如此,明確每一運動項目的主導因素,就可以準確把握一個乃至一群運動項目的基本特征和運動技術傳習的關鍵點。
網(wǎng)球運動是一種技能主導類運動項目。首先,從網(wǎng)球運動項目本身特點出發(fā),它是一個持械、隔網(wǎng)、對抗的技能主導類項目。運動的對象是網(wǎng)球,它具有球的一切特點,球為圓形物體,運動的形式是上旋、下旋、側旋、平拋或者兩者及兩者以上的融合;持械為網(wǎng)球拍,它和羽毛球拍相似,是圓形或橢圓形中間穿線的有彈性的物體;它和乒羽網(wǎng)排都具有隔網(wǎng)無身體接觸對抗的性質;這就是學其它相似的項目快而有效的真實原因,也是對舉一反三的詮釋,但是需要區(qū)別對待。其次,教學比賽能有效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而教學比賽開展成功與否,關鍵就是技術水平的高低。有關研究表明,運動技術水平越高,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越高。
網(wǎng)球運動技術特點同其他運動技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網(wǎng)球單手正手擊球技術:準備姿勢——后擺引拍——前揮擊球——隨揮跟進動作[4]。網(wǎng)球單手正手擊球技術四段制教學不僅適用于網(wǎng)球運動反手、發(fā)球、切削、高壓等各項技術的學習,也同樣有利于對體育課四段制“準備部分——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的理解;移植理論的應用不僅使學生快速有效的學習運動技術,同樣也會給帶來心智的提高。
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術難度大,學不會”這一問題移植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提出了領會教學,分層次教學等理論,但是這一問題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移植理論的提出對這一問題(現(xiàn)象)的解決(改善)產(chǎn)生了啟發(fā)。移植理論的應用需要我們對移植基本要素有一個深入了解,移植的基本要素有移植的對象、移植的主體、移植的方法、移植的目標。
網(wǎng)球雙手反面擊球技術:移植的對象是雙反擊球技術;移植的主體是雙手潑水;移植的方法是打雙手反手的時候,想象你端了一盆水,把它潑的越遠越好,這個動作和反手發(fā)力特別相似;目標是許多初學者不知如何發(fā)力,學會雙反的基本技術動作。
發(fā)球技術:移植的對象是發(fā)球技術擊球前的背拍動作;移植的主體是止癢的搔背動作;移植的方法是將復雜的技術細化分解為準備動作之后的引拍搔背動作;移植的目標是把復雜的動作形象用搔背動作表現(xiàn)出來,增強運動技術的合理性,提高擊球質量和美觀度。
切削放小球技術:移植的對象是指切削放小球;移植的主體是假象笑臉;移植的方法是在對方來球時制造出柔和擊笑臉的意境;移植的目標是改變擊球的節(jié)奏,使對方被迫性失誤或觸不到球失分。
網(wǎng)球擊球意識訓練:移植的對象是網(wǎng)球擊球意識訓練,移植的主體是網(wǎng)球游戲機,移植的方法通過網(wǎng)球游戲比賽,訓練網(wǎng)球擊球的意識,移植的目標是網(wǎng)球游戲擊球練習,提高學生球與球的反應,控制比賽節(jié)奏。
網(wǎng)球單手正手擊球技術分為四段制。第二段引拍動作,移植的對象是單手正手擊球技術第二階段引拍動作,移植的主體是懷抱大樹,移植的方法是第二階段就像上身正直、兩腿自然分開情況下懷抱一顆大樹練習,移植的目標是使學生感知擊球動作的引拍動作的要點;第三階段揮拍擊球階段,移植的對象是揮拍擊球,移植的主體是想象持拍手從山腳下到山頂上的揮拍軌跡;第四階段擊球結束隨揮部分,移植的對象是指擊球隨揮動作,移植的主體是指雨刷器,移植的方法是使學生想象并感知雨刷器的工作原理,移植的目標,增加球的旋轉速度,控制球的方向和落點。
網(wǎng)球、羽毛球等相關運動技術都要求持械及不持械的,都要求有最快加速度,所以鞭打動作要充分,正如打陀螺。
體操許多的高難度動作技術都是從武術騰空技術中發(fā)展而來。我們不僅把移植理論運用到某個項目運動技術動作中,而且在訓練理論、技術和方法中都有很好的作用,比如:我們把瑜伽上的靜態(tài)練習移植到運動員在大負荷的力量訓練后進行身體放松練習,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們在移植后需要進行移植修復,使移植后的理論和技術動作的更加科學、專業(yè)、系統(tǒng)化。
體育教學中,課時少、內容多、運動技術難度大,這些都是運動技術學不會真正原因,我們怎么在現(xiàn)有條件情況下,提高體育教學的的質量,移植理論的引入對運動技術的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成效。先前移植理論的研究停留在體育項目之間的教學元素移植,學科之間教學元素移植的研究,而對無運動經(jīng)驗的參與者,學生在學習新的運動技術時,卻很難理解體育教學中一些網(wǎng)球專業(yè)術語,本研究使我們把網(wǎng)球技術難度大術語和動作聯(lián)系生活,把抽象、復雜的技術清晰化、具體化、可操作化,并且其它技術亦如此。比如:放小球技術——心理暗示給對手一個微笑的球,發(fā)球—搔背、看表等。
學習者具有一定的運動經(jīng)驗,在學習新的運動技術時可根據(jù)項間移植進行科學合理移植,特別要注意運動項目自身特點的學習,不能照抄照搬,區(qū)別對待,選擇相識度較大運動項目或技術,并做好移植后修復。學習者運動技術學習遇到瓶頸時,尋找其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運用移植理論給予思想指導,指明方向,也就是心理認知、思想指導和身體記憶。其次,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教學環(huán)境限制,適時的選著教學工具,采用最佳的移植方式。比如:網(wǎng)球雙反運動技術的學習,由于條件的限制,桶潑水的練習,不太可能完成,教育者可以對受教育者進行——定條件下短時間假象模擬訓練,使受教育者不僅在思想上有方向,而且也會有一個很好地身體記憶。網(wǎng)球正手擊球技術,從引開拍到擊球過程,就像從山腳下像山頂運動,這就說明了這個過程的軌跡;從擊球后期到隨揮結束,就像汽車擋風玻璃的雨刷器的運動相似;這兩個階段都無法用身體直接去體驗而移植到網(wǎng)球正手擊球技術上,這兩者主要是通過思想上清晰地思路對行為進行指導。而網(wǎng)球正手擊球技術就是鞭打動作,小孩子打陀螺也正是如此,它們具有相同原理。正如我們在上課前期所玩的“打陀螺”游戲。
在體育教學時,雖然我們采用簡單到復雜、分解部到完整、局部到綜合逐漸加深的教學模式,但初學者在學習復雜技術動作技術時,仍然不知從何入手、收效甚微,動作技能大多由相關聯(lián)的動作序列出現(xiàn)。要想學好某項運動技術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移植教學法的運用使初學者能夠從先前的生活閱歷(看到的、經(jīng)歷的、生活常識、各學科理論知識等)獲得思想和行為啟發(fā),在學習復雜技術動作使初學者對某一運動技術形成清晰、具體的和可操作性的理論依據(jù)和技術動作的方向、軌跡和步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陳小蓉的研究規(guī)定認為:“移植是創(chuàng)造新的方法,新技術的重要途徑”[6]。移植理論不僅應用于體育教學的運動技術的學習中,對體育器材的開發(fā),游戲的創(chuàng)編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很多地區(qū)和學校依然存在體育器材短缺的現(xiàn)象,對體育教師提出挑戰(zhàn),廢舊器材的創(chuàng)新利用,代替其它物體的功能,比如廢棄球類改建標識物、紙足球等。
“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充分說明學生喜歡運動,不喜歡體育課固定而死板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因此,游戲創(chuàng)編的合理性極其重要。為了增加體育課的趣味性而進行游戲,游戲的體育教育意義必然突顯,從移植理論視角探析游戲代替教學內容有效性。
6.1 本研究打破體育教學常規(guī),使體育教學者對教學中運動技術的學習有了全新認識,根據(jù)運動技術與運動技術,運動項目與運動項目,運動技術、運動項目與身體經(jīng)驗和表象的相關度進行移植。
6.2 先前主要是對項間移植的研究,而對無運動經(jīng)驗的學習者起不到效果,本研究從學生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進行移植研究,降低了運動技術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6.3 通過移植理論的研究,對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術學不會”這一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式。
6.4 移植理論的應用具有創(chuàng)新的特點,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6.5 移植理論的應用不僅在技術動作上,而且在體能、戰(zhàn)術、理論、訓練方法等各方面均有其重要的作用。
6.6 移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對學校體育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大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積極的作用。
6.7 移植理論的實踐應用對學生心智、思維方式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學生舉一反三之能力不是遷移的影響,而是移植的效果。
[1]任毅民.球類技術相互移植與嫁接[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按學報,1994(2):66—67.
[2]陳笑然.運動訓練方法的項間移植[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7—8.
[3]田麥久.項群訓練理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36.
[4]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185.
[5]茅鵬.運動訓練的新思路[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
[6]陳小蓉.競技體育創(chuàng)新原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