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財經學院會計與審計學院廣西南寧530003)
獨立的法人財產權衍生出公司獨立的財權 (伍中信,2009),公司由此獲得了獨立平等的民事主體身份與自主自治的財務權利,自然也就必須在獨立自主的公司財務行為中承擔和履行與之相應的財務責任。
在公司的契約理論框架下,由于產權的契約聯(lián)結形成的公司控制權以及由此衍生而來的公司財權,在不完全契約引致的利益博弈和再談判過程中,既形成了公司控制權與財權的均衡配置,實質上也達成了相應契約中的財務責任條款。這些財務責任條款可能是顯性的,也可能是隱含的,但它們都是對權力配置邊界的界定、約束和制衡。因為契約總是同時將權利和責任聯(lián)系在一起 (馬新福,1995;丁玫,1998)。公司財務治理的主要功能在于促成財權、財務責任和財務利益在利益相關主體間的均衡配置(林鐘高、葉德剛,2003),財務權力與責任相對應之原則在于降低財權配置的代理成本(龍一新,2011)。
可見,公司財務責任是公司契約性本質的內在責任性要求與外化財務性約束,也是“公平、平等、尚法守信”之契約精神在公司財務上的直接體現(xiàn),公司的契約本質性決定了財務責任與財權必然共生于公司契約框架體系之下。事實上,公司財權配置與財務責任約束往往是以成對匹配的方式存在,它們是公司財務治理設計和運行中的一對基本矛盾。例如,公司章程賦予了財務總監(jiān)參與財務決策的財權,那么自然也意味著也應當對其決策的過程和決策的后果進行必要的績效考評和追究問責。
著名財務學家郭復初(1998)最早明確指出:“公司財務治理結構是公司開展財務活動的前提,其設計應當以財務責任為中心,以財責定財權、以財責定財利,從而實現(xiàn)權責利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公司管理層是公司法人和全體利益相關方的共同代理人,管理層對于財務控制權運用的適當性、財務治理的運行效率效果都需要通過財務責任的履行質量和履行程度來進行客觀評價和有效控制。
實踐表明,缺乏財務責任約束的財務控制權往往會在管理層的濫用中不斷傾向于膨脹和積累更多風險,導致公司財務治理失效,甚至讓公司陷入財務危機之中。這是因為缺乏財務責任約束往往會帶來公司財務治理的失效。例如,中國鋁業(yè)在2014年度獲得了8.92億元的政府補貼,但其年度報告中顯示的財務業(yè)績卻是高達162.17億元的驚人虧損。事實上,自中國鋁業(yè)上市以來,其累計盈利不過127.26億元,而其在2009、2012和2014年這三年的虧損卻高達290億元。盡管一直獲得大額的政府補貼,但中國鋁業(yè)自上市以來對公司的價值管理卻是“摧毀”遠多于創(chuàng)造,這樣的情形并不是行業(yè)不景氣或國家支柱行業(yè)的特殊情況等理由就可以搪塞過去的,最直接的解釋在于國企財務責任的嚴重缺失導致了公司價值管理的無效率性,也嚴重削弱了外在行業(yè)競爭性應有的內化效應。來自政府的補貼所獲得的擴大的公司財權不但無益于改變現(xiàn)狀,還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扭曲國企本來就嚴重失衡的財務治理關系,從而為其持續(xù)的惡性循環(huán)埋下更大的隱患:因為這在本質上只是將公司本應獨立承擔的財務責任部分地轉移到國家財政預算當中,而最直接的財務責任問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必要的改變。
2015年12月29日,國資委、財政部、發(fā)改委三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國企全面深化改革的第1號具體實施文件——《國有企業(yè)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該文件全文中共出現(xiàn)“分類”這一關鍵詞達十四處之多,提出了“分類推進改革、分類促進發(fā)展、分類實施監(jiān)管、分類定責考核”的明確分類改革要求與具體實施路徑。同時,其還依據不同國企主業(yè)與國家經濟安全緊密程度的不同提出了進一步細化商業(yè)性分類并加之合理區(qū)別對待的具體改革要求。這為國企財務責任的分類界定確立了明確的改革基礎。從財務的視角來看,以分類改革的方式推進國企深化發(fā)展,尤其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因為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yè),具有不同的使命和目的,從事于不同管制屬性的行業(yè),從而就具有不同的財務性特征。特別是在“分類定責、分類考核”的環(huán)節(jié),“財責”(財務責任)作為“分類定責”的核心內容之一,必須得到合理的分類界定,以充分發(fā)揮其價值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換言之,從財務意義上來說,國企的分類定責考核問題,就是國企財務責任的分類界定與分類考核監(jiān)管問題。
從聯(lián)結外部的交易性活動的開展來看,財務責任條款也往往作為公司契約體系得以有序執(zhí)行的關鍵性約束條件而存在。從公司內部的財務決策機制與財務控制機制來看,財權與財務責任間的不對稱關系將導致財務治理結構的失衡,從而最終導致公司價值管理和財務活動的低效率。因此,公司財務責任的存在性是現(xiàn)代公司財務治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對于公司財務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有著關鍵性的制衡和推進作用。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在公司文化層面建立公司財務治理運行的財務責任保障機制問題,就是建設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公司財務文化,將基于公司財務責任治理的價值創(chuàng)造理念植入到公司精神層面,從而在公司文化層面為公司財務治理的設計和有效運行提供相應的基調、氛圍和執(zhí)行力。在這一過程中,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進行公司財務文化建設(張敦力,2012),從而指引和推動公司財務治理更有效地配置和運用公司的財務資源。
一種真正融入公司財務治理并發(fā)揮實效的財務文化,必須自上而下地植入公司并得到明確的重視與運用。因此,要塑造一種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鮮活有力的公司財務文化,就必須將這一財務文化的建設納入到公司的頂層設計之中:需要確立以公司董事長為財務文化建設總負責人、以公司董事會下屬戰(zhàn)略子委員會為公司財務文化建設決策機構的組織架構設計。公司負責人必然是公司文化的第一代表人,因此,公司負責人必須積極推進并率先垂范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公司財務文化建設,才能有效推動全體員工自上而下地認同、擁護并自覺遵行公司文化中的財務責任理念。
在此基礎上,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財務文化還必須自上而下地與公司戰(zhàn)略相融合,才能發(fā)揮其價值創(chuàng)造功能。因此,由戰(zhàn)略子委員會作為財務文化建設的領導機構,既能夠從財務責任與公司戰(zhàn)略融合的高度來進行規(guī)劃與決策,又可以在公司治理層面奠定財務文化建設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關鍵基調。在執(zhí)行層面,可以由公司財務總監(jiān)為執(zhí)行負責人,并就此對公司戰(zhàn)略子委員會和董事長負責。財務總監(jiān)是銜接公司財務文化與公司文化的關鍵角色,他要根據公司戰(zhàn)略子委員會確立的方針和原則,在充分尊重公司文化建設現(xiàn)狀的基礎上,以現(xiàn)有公司文化為基礎、以財務責任為導向,設計提出公司財務文化的總方案,并負責方案的動態(tài)調整、反饋改進及總體實施工作。財務文化建設的具體實施工作,可以在財務總監(jiān)的領導下由公司財務部門聯(lián)合公司文化(企劃)部門通過專門設立財務文化建設工作小組的方式來具體開展。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代表價值準則的敬業(yè)、代表價值取向的平等和代表價值目標的和諧”為指導,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公司財務文化應當著重塑造“包容創(chuàng)新、價值創(chuàng)造、和諧共贏”的財務價值觀。
財務價值觀是財務文化的核心與精華,它代表了公司財務文化的價值取向與價值目標,也是構建公司財務競爭力的重要文化基石。具體而言,“包容創(chuàng)新”代表了公司財務價值觀的基本價值準則,是指公司財務必須與時俱進,既要接受和適應各種與公司財務有關的新興事物,同時自身也要不斷積極創(chuàng)新以適應經濟環(huán)境和金融環(huán)境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客觀趨勢。如為員工設立企業(yè)年金、購買商業(yè)保險等財務分配行為是公司財務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xiàn)的,其是在人力資本重要性不斷提升且金融環(huán)境率先創(chuàng)新的背景環(huán)境下形成的創(chuàng)新財務行為?!皟r值創(chuàng)造”代表了公司財務價值觀的基本價值取向,反映了公司財務責任的內在要求,指明了公司財務活動的主要創(chuàng)新方向與努力方向?!昂椭C共贏”則進一步體現(xiàn)了公司財務價值觀的基本價值目標,體現(xiàn)了利益相關各方對公司財務責任的客觀要求,表明了公司與利益相關各方通過財務活動共生共榮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標與客觀規(guī)律。
在將財務文化建設納入公司頂層設計、塑造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財務價值觀的基礎上,還需要通過系統(tǒng) “顯性化”的方式來給予公司財務文化展示的載體,從而充分發(fā)揮其對公司財務的精神指導和促進作用。
具體而言,財務總監(jiān)應該在公司戰(zhàn)略子委員會的領導下,調動全體員工出謀劃策,集集體智慧形成關于本公司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公司財務文化手冊,或者將公司內部財務制度與公司財務文化整體融合形成綜合性財務手冊。這一手冊是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公司財務文化的具體指南,它以形象具體的方式解讀了“包容創(chuàng)新、價值創(chuàng)造、和諧共贏”的財務價值觀在公司的獨特內涵與表現(xiàn),它為財務工作從整體上把握重點和原則提供了方向,它為非財務部門的員工理解、支持財務工作提供了積極的指導,它為公司各利益相關者理解、支持公司的財務活動提供了依據與指南。簡言之,作為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公司財務文化之載體,它發(fā)揮著指導和推進財務工作、協(xié)調各方財務關系的重要作用。此外,通過安排財務人員在定期工作匯報中專門就財務文化方面的工作進行總結匯報等方式,既可以強化將公司財務文化“顯性化”的作用,又有利于不斷總結、改進以財務責任為中心的公司財務文化建設工作。同時,作為財務文化的核心,“包容創(chuàng)新、價值創(chuàng)造、和諧共贏”的財務價值觀還可以通過公司年度報告、公司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等公開信息披露方式對外報道,以便更好地開展公司與利益相關各方的財務責任溝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