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姝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
劉 姝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動現(xiàn)已在全國范圍內(nèi)展開,這標志著國家層面對大學生思想教育越來越重視。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過于傳統(tǒng),缺乏創(chuàng)新。在這樣的前提下,本文將重點闡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讓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思想 政治 探索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適應新形勢下黨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項重要工作。如何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來增強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靈活性和互動性,讓學習教育取得實效,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命題。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學習教育活動中,教育活動內(nèi)容陳舊沒有新意,基本上都是以老師教,學生聽或以講座的形式學習文件為主,比如:傳統(tǒng)形式的讀文件,讀報紙等,不僅要求簡單,形式呆板,而且缺乏吸引力與創(chuàng)新性。
今年南昌理工學院有不少思想政治老師通過和學生建立微信師生學習群,這一微信學習群讓大學生們的學習內(nèi)容不受書本限制,實現(xiàn)了思想政治課程老師和大學生們之間“親密”“即時”“微距”的接觸,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信息互動,形成了“輕松自主學習、實時互動交流”的良好學習氛圍,為持續(x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動提供了鮮活動力。
微單頁新穎的制作效果、強大的交互功能,讓傳播長出眼睛,插上翅膀。教師和大學生都可以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簡單操作觀看微單頁,便可享受到圖文、音樂、動畫、多種要素熔為一爐的“兩學一做”大餐了,讓理論學習變得不再是枯燥無味,而是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并且黨支部隨時可以查看,了解傳播效果和學習情況。
以往思政工作活動都要通過大大小小的會議來組織實施,這樣首先要求大家都需要按時參加,在規(guī)定的地方進行學習,難免有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參加,造成學習不到位,然而現(xiàn)在通過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這樣就改變了以往的陳舊模式,通過微信群和微單頁,在家用電腦或者用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減少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讓學習變得更加簡便快捷,更加自主化。
傳統(tǒng)單一的,局域性、灌輸式的方式方法,相對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思想活躍,自主性強的大學生而言,已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不適應性和低接受度特征,通過“微”的創(chuàng)新方式不但方便了教師黨員的自身學習,也便于大家及時交流學習,更容易讓學當代大學生群體接受。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結合實際。根據(jù)學院黨委“兩學一做”學習計劃,要求各黨員同志假期不忘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服務群眾,樂于奉獻,讓“微能量”傳遞“正能量”,“微”黨旗添光彩。思想政治學習教育“學”是基礎,“做”是關鍵。做一名合格黨員必須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深刻體會在黨的帶領下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革命先驅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的國泰民安是多么的珍貴,黨的基業(yè)需要代代穩(wěn)固,黨的信仰需要代代傳承,秉承“革命歌曲天天唱,革命故事代代傳”的思想,走進幼兒園,開展“革命歌兒天天唱,革命故事代代傳”活動。我院思政老師帶領學生走進護理院,關愛護理院老人,用愛心傳遞正能量,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把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學習精神貫徹落實到實踐中去,進一步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實現(xiàn)了在實踐中提高,在實踐中完善,在實踐中成長。
學院各黨支部的黨員老師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開展了服務企業(yè)、服務校園、服務社區(qū)、服務醫(yī)院、服務公園等各項活動。每項活動都是黨員老師自己想自己做,形式多樣,雖說是以“微”的方式進行,都是“微力量”,但影響力卻不可小覷,同時也是檢驗思想政治工作最好途徑。
教師黨員是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引導者。教師黨員通過“微”的方式感染學生,帶動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暑期充分利用暑期的時間,以各種方式深入社會之中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對社會的了解,提高自己對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學院各黨支部開展暑假“微力量”我們在行動的活動,南昌理工學院的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尊老、敬老,弘揚中華名族的傳統(tǒng)美德,像家人一樣陪伴空巢老人;為社會盡一份責任,以實際行動去關愛留守兒童,給孩子們?nèi)パa習,幫助孩子們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帶給孩子快樂;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農(nóng)民工,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合法權益,點滴做起,傾情奉獻。
學院各學生黨支部暑期攜手行動,用心服務,讓微小的力量凝聚成大大的愛,踐行黨的宗旨,展青春風采,回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微力量”。
拓寬交互渠道,搭建網(wǎng)絡黨建學習交流平臺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共享性、互動性,以“微力量”為宣傳平臺基礎,搭建網(wǎng)絡交流平臺,使傳統(tǒng)的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方式變?yōu)殡p向互動、多向交流。做好“上”、“下”互動交流,做好“內(nèi)”“外”互動交流,由此推動實踐。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的作用,以人為本,進一步密切黨組織同廣大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群眾的緊密聯(lián)系,促進黨群干群關系和諧,把各方力量凝聚到提高黨建工作成效、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上來。
[1]管永前.當前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07).
南昌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