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 莉 劉怡宏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山東 濟南 250355)
?
試論共同過失犯罪的概念及構成
宮 莉 劉怡宏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山東 濟南 250355)
共同過失犯罪在我國刑法理論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引導著現實生活中一系列重要問題的決策,但我國刑法對其規(guī)定仍不近完善。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刑法理論規(guī)定的共同過失犯罪的概念,對共同過失犯罪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再從共同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和特征這兩方面進一步論述筆者對共同過失犯罪的個人認定,并對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提出建議。
共同過失犯罪;共同犯罪;過失行為
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共同犯罪做出以下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睆脑撘?guī)定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刑法把共同犯罪限定為共同故意犯罪,而并沒有對共同過失犯罪的有關規(guī)定,對共同過失犯罪的處罰也不適用刑法關于共同故意犯罪的處罰原則。從此處可以得知,我國以刑法此規(guī)定為依據,否認了過失的共同犯罪。在現實生活中,多數學者維護了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的刑法規(guī)定。但是,亦有部分學者主張應把共同過失犯罪納入共同犯罪的范疇。因此,在我國刑法理論中,對于共同過失犯罪的概念,學者理解各有不同。
2.1 具備兩個以上的犯罪主體
共同過失犯罪的主體,既可以是兩個以上的自然人,也可以是以兩個以上的單位,還可以是自然人和單位的組合。但刑法對主體的性質也作出了規(guī)定:作為自然人的犯罪主體必須年滿16周歲具有相應的刑事責任能力;作為單位的犯罪主體,我國刑法中特別規(guī)定出了單位犯罪的一系列罪名,以規(guī)范單位的行為。同樣的,自然人與單位共同實施的犯罪行為,也必須在上述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否則無法構成共同的過失犯罪。
2.2 每個犯罪主體均實施了該過失行為
就犯罪行為而言,共同過失犯罪中,必須含有兩個以上的行為,即每個行為人均實施了該行為。行為個數就是判斷該行為是否構成共同過失犯罪的一個重要依據。共同過失犯罪應由純粹過失行為構成,而故意與過失共同造成危害的后果不符合刑法第25條第2款的立法意思。
2.3 過失行為共同造成該危害結果
共同過失犯罪中,每個行為人的過失行為,既可以是行為人協助共同實施的,也可以是行為人單獨實施的。既可以是完全相同的行為,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行為。這種行為后果之間的繼承性使行為人單獨的行為形成一股合力,極大地強化行為的力量,每個行為人的過失行為相互連接共同造成一個危害結果,這是成立共同過失犯罪的客觀根據。[1]
由于共同過失行為人的共同行為是內部互有聯系的,故其過失行為,不論作用大小,都將造成一個共同的危害結果,而不是把每個人的獨立行為所引起的結簡單相加。正是因為全體行為人共同的作為或不作為,共同導致該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所以每個人的行為結果都是引起危害結果發(fā)生的原因。根據法律規(guī)定的共同過失犯罪定義,筆者認為共同過失犯罪具有如下方面的特征。
3.1 數個行為人都負有防止危害結果發(fā)生的共同的注意義務。過失行為犯的本質在于違反應負的注意義務。如德國學者柏林指出,所謂過失,乃指行為者在意思決定過程中,雖應履行法秩序所課因認識結果之發(fā)生,而必須防止自己實行違法行為之義務,但因懈怠此義務而未形成可以阻止該行為的意思的情況。[2]筆者認為,共同注意義務的根據主要有:
(1)依據法律規(guī)定明示的共同注意義務。這里的法律不僅包括狹義的法律例如行政、民事、經濟等,以及法令、法規(guī)、規(guī)章等所規(guī)定的,且為刑法所要求實施的義務。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父母疏于撫養(yǎng)、照看未成年子女,或者成年子女疏于贍養(yǎng)扶助年老病弱的父母,致使出現嚴重的危害結果,父母或成年子女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2)依據職務、業(yè)務要求的共同注意義務。是指根據職務、業(yè)務活動的性質、社會效益及其危險性,規(guī)定的各類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法律要求從事該特定職務、業(yè)務的人遵守法律規(guī)定,以防止危害結果的發(fā)生。
(3)依據法律行為要求的共同注意義務。是指能夠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的法律行為,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合同行為和自愿承擔的行為等。
(4)依據先行行為產生的共同注意義務。是指因行為人的行為使某種合法權益處于遭受損害的危險境地時,行為人應當采取積極的行動以避免合法權益遭受損失。諸如此類因先行行為產生共同注意義務的情況,并不少見。
3.2 數人實施或促成了違反共同注意義務的共同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發(fā)生的情形。
(1)各行為人之間存在違反共同注意義務的行為,是共同過失犯罪成立的客觀基礎。共同過失行為,是指行為人在共同過失犯罪的過程中,不僅自己未履行實施防止危害結果發(fā)生行為的義務,而且未履行促使他人防止危害結果發(fā)生的義務。正是由于各行為人的共同作為或共同不作為,導致了該危害結果的發(fā)生。
(2)共同的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是共同過失犯罪成立的關鍵所在。每個行為人的過失行為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危害后果,是成立共同過失犯罪的客觀依據。同一危害結果,是指危害結果是由各行為人過失行為共同構成的。由于共同過失行為人的各共同行為是相互聯系的,即其行為不論單方面的分工,作用誰打誰小,都將造成一個共同的危害結果,而不是把每個人的獨立行為所引起的危害結果簡單相加。
3.3 違反共同注意義務的共同行為與共同危害結果的發(fā)生具有相當的因果關系。
(1)各過失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都是過失犯罪,而非故意犯罪,其犯罪性質為過失犯,這是成立共同過失犯罪的前提。
(2)各過失行為人對危害結果所抱的心理態(tài)度基本相同,如若非共同的心理態(tài)度,便不能構成共同過失犯罪。
(3)各過失行為人之間的共同故意的心態(tài),更加助長了對方的不注意,因此共同導致了共同過失犯罪行為結果的發(fā)生。
[1] 舒洪水.共同過失犯罪的概念及特征[J].法律科學,2005,(4).
[2] 馮軍.論過失共同犯罪〔A〕.西原春夫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宮莉,女,漢族,山東泰安人,法學專業(yè),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法學專業(yè),本科生。劉怡宏,女,漢族,山東濰坊人,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本科生。
D924.1
A
1672-5832(2017)07-0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