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萍
論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傳遞
陳欣萍
音樂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人的身心、審美、生活都會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但現(xiàn)階段我國音樂教學課堂對文化的導入和傳遞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的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我們要對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傳遞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從音樂教學中文化傳遞的涵義出發(fā),論述了音樂教學中文化傳遞的主要問題,并詳細的分析了音樂教學中文化傳遞的具體策略。
音樂教學 文化傳遞 問題 策略
隨著我國多元文化的發(fā)展,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傳遞日益突出,這極大的改變了人們對音樂的認識,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也得到繼承和發(fā)揚?,F(xiàn)階段,我國音樂教學的文化傳遞和導入還較為遲緩,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民族音樂文化的渠道較少,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注意民族文化的傳遞,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幫助學生汲取不同民族音樂元素,以達到繼承民族音樂,弘揚民族文化的教育目地。本文從音樂教學中文化傳遞的涵義出發(fā),論述了音樂教學中文化傳遞的主要問題,并詳細的分析了音樂教學中文化傳遞的具體策略。
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音樂文化的多元化趨勢日益突顯,而在教學中音樂文化還較為單一,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理解,并且在流行音樂的沖擊下,學生對不同社會背景下的音樂,從認識、意義、時代性、理解方向上也存在偏頗,這就使得文化傳遞的信息失真,學生對音樂形式和音樂文化難以理解,造成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不理解、不尊重,這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對音樂文化的認識,并且也不利于學生接受多元文化的社會發(fā)展趨勢。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注重文化傳遞,利用我國多民族的音樂文化表現(xiàn)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多元化音樂學習中要強化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遞,以使得本土音樂文化得到推廣,促進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一)本土音樂文化教育缺失
我國多民族的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從地理區(qū)域、文化特質、音樂種類上都具有相應的特色,并且各民族的音樂作品儲量較大,形成了風格迥異特色鮮明的民族音樂,然而在音樂教學中這些民族音樂只有少量溶入到課堂上,音樂文化的內(nèi)涵和特色也得不到好的傳遞和發(fā)揚,造成本土民族音樂文化發(fā)展滯后,并且有些地方性較強的民族樂曲也存在失傳和消亡的情況,這也限制了本土音樂的傳播,因此說本土音樂文化教育存在缺失。
(二)教學器材和資料欠缺
音樂器材是音樂教學中的必要工具,在文化傳遞中民族音樂器材更是民族音樂最為直觀的體現(xiàn),然而各學校音樂器材購買的經(jīng)費較少,民族樂器更無從談起,這也造成學校在開展民族音樂文化學習時無從下手。音樂教學資料是教學活動的輔助工具,在教學中發(fā)揮著指引與啟發(fā)的作用,但現(xiàn)階段各學校的教材還是以傳統(tǒng)音樂知識教材為主,教學資料也較為陳舊,沒有突出多元化的音樂教育,造成學生在理解和學習音樂文化過程中存在困難。
(三)教育理念落后
音樂教師是教學內(nèi)容的發(fā)起者,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育方法非常重要,而我國的音樂教師面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認識還略顯不足,教學中無法做到理念、認識、教學、實踐四者之間的融會貫通。從現(xiàn)階段來看,我國的音樂教師缺乏對音樂文化的理解和學習,在缺失音樂教育理念的意識下,音樂文化的導入與傳遞根本無從談起,因此需要強化音樂教師的的個人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
(一)建立正確的文化傳遞觀
在音樂多元化的發(fā)展中,我國的音樂教育受到了國外音樂的沖擊,這種沖擊是必然的也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教育思路,保持具有我國文化特質的音樂形式和音樂形態(tài),并在教學中通過正確的方法進行音樂文化的傳遞,以發(fā)展和壯大我國的音樂文化。筆者認為在吸收和融合外來音樂文化的基礎上,要對民族音樂樹立正確的傳遞觀和教育觀,要把民族音樂文化做為主體傳遞給學生,使學生體會到民族音樂文化帶來了魅力和動力,以達到發(fā)揚民族精神和抒發(fā)民族氣節(jié)的意義。
(二)加強音樂設施的投入
音樂教學中引入民族音樂文化非常必要,但從教學效果和教學目地出發(fā),學校應完善音樂軟件和音樂硬件的投入,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開展音樂教學,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傳遞,音樂軟件主要包括:民族音樂資料、對教師民族音樂的培訓、民族音樂文化書籍等;音樂硬件則包括:場地、音響設備、民族樂器等,只有完備的音樂設施才能夠保障學生學習音樂的質量,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理解。另外,在音樂教材的編寫上,筆者認為應參考我國古典音樂與民族音樂的經(jīng)典作品,同時參考地方曲種和地方性的民族音樂,把這些作品編排到教學內(nèi)容中,讓學生能夠對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三)提升教師素質
音樂教師都是師范類學院畢業(yè),其素質相對較高,但多數(shù)音樂教師的音樂學習類形屬于歐洲音樂,接觸的音樂結構和講授方式都是以西方音樂為主導,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以西方為主,這使得教師在教授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時無從下手,并且忽視了對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遞和導入,因此必須提升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強化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
[1]顏昭.高校聲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合[J].黃河之聲,2016(6).
[2]周干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0).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征儀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