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娟(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
新形勢下高校即興伴奏課程多元化教學內容訓練模式研究
石 娟(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
“即興伴奏”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程,是使學生具備相關職業(yè)應用型人才所必須的鋼琴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對歌曲的即興編配、實踐操作能力的課程。對于將來要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高校畢業(yè)生來講,也是今后成為一名合格音樂教師所必須掌握的一項專業(yè)技能。如今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是新課標的核心內容,而對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訓練具有最直接關系即興彈奏及伴奏在各種層次、各種形式的教學中被忽視,同時,這也是目前大多數(shù)音樂教師、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知識體系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因此,面對高師畢業(yè)生即興伴奏能力普遍較差的現(xiàn)實,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抓住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即興伴奏技能顯得尤為重要。
1.學習的現(xiàn)狀
近年來,高校藝術類專業(yè)招生考試趨勢擴大,在對提高我國文化藝術水平、培養(yǎng)文化藝術氛圍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現(xiàn)了院校教學質量不高、生源質量降低、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等問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以聲樂為主科,或是民族器樂為主科參加音樂類藝術高考的,這類學生基本上不會彈鋼琴,那些少數(shù)以鋼琴為主科的考生也大都是經過1~2年左右的短期高考藝術培訓拔高程度后來參加考試的。因此,在這樣的生源前提下,學生的音樂素質參差不齊,進校后幾乎都是從零開始,經過一年左右的鋼琴學習,彈奏水平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能夠彈奏簡單的鋼琴樂曲,流暢、熟練彈奏24個大小調音階、琶音、和弦的學生卻是少之又少。所以,彈奏技能給即興伴奏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其次,從即興伴奏本身來說,它是一種技藝、是一種音樂能力,它的實質是演奏者對基本樂科、和聲學、曲式分析、作曲理論等方面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我們的學生對學習音樂的基礎入門課程不重視,導致所學內容不扎實,失去了學習即興伴奏的“左膀右臂”,那么要想學好即興伴奏課程的難度是可想而知了。
2.授課的現(xiàn)狀
由于此課程是一門交叉性學科,對于教師的綜合能力以及鍵盤和聲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即興編配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現(xiàn)如今的情況是:真正能夠勝任此門課程教學的教師并不是很多。像這種教學思路不清晰,教學理念不明確,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難點講不清楚,只講理論不做示范,或者教師本身即興伴奏能力就很有限的情況還是為數(shù)不少的。造成教授即興伴奏課程的教師并不專業(yè)的現(xiàn)狀,一方面是由于擴招造成的,有的學校有很好的即興伴奏教師,可是由于擴招,造成師生比例不平衡,課太多教師太少,就只有讓在即興伴奏能力不是太強的教師來分擔;另一方面,有些教師自身即興伴奏水平不錯,但是在教學上卻缺乏邏輯性,教學重難點無法突出,讓學生聽得一頭霧水。還有就是這門課程該由什么專業(yè)的教師來上是個問題,筆者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以及調研發(fā)現(xiàn),各類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從事即興伴奏課程教學的教師有鋼琴教師,也有聲樂教師,還有的學校是和聲專業(yè)教師來擔任此門課程的教學。
總的說來,此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得到教師以及學生雙方的足夠重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認識到即興伴奏課程的實際應用價值和實用性。也就是學生不知道學即興伴奏有什么用,所以不想學,認為沒有必要學;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好即興伴奏課程對于學生的意義,沒有考慮過怎么教,教什么,才能對學生有實際指導作用、才能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
目前即興伴奏課程學習內容多存在偏重理論教學或實踐練習的特點,這是因為教材內容多少都存在著不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即興伴奏實踐。一本好的教材應將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方法統(tǒng)一于一體并實現(xiàn)教學目的。教材的構建,提倡既重知識又重能力的素質培養(yǎng)方向,順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努力做到本專業(yè)知識和相鄰專業(yè)知識并進、相關課程相互滲透、提出問題并啟發(fā)思考的要求。因此,探討如何構建一本豐富教學內容并滿足上述教學需求的鋼琴即興伴奏教材就顯得十分必要。那么,讓我們對現(xiàn)有的教材先進行一個梳理。
1.教材的編寫模式
采用什么學習模式進行即興伴奏教學將直接影響鋼琴即興伴奏的教學成效,即興伴奏教學中最常用的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雖然相差很大,但卻共同在鋼琴即興伴奏的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我們的教材編寫模式也是圍繞著這兩種模式來編寫的。
“線譜模式”是指在即興伴奏教學中以五線譜及固定唱名法及思維方式為根本,使用及匯編的教材所涉及的歌曲、伴奏譜例均為五線譜記譜(比如:劉聰?shù)摹朵撉偌磁d伴奏教程新編》、孫維權的《鋼琴即興伴奏教程》等),在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即興伴奏學習的步驟,比如:調性、調性的識別、和弦的選配、音型織體的寫作、和聲思維方式等均為五線譜的固定唱名感覺及思維,我把這種始終以五線譜及固定唱名感覺作為即興伴奏教學的脈絡根本的教學模式稱之為“線譜模式”。
“簡譜模式”是指在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以簡譜及首調唱名法思維為根本,使用及匯編的教材所涉及的歌曲、伴奏譜例均為簡譜記譜(比如:劉智勇的《公式化鋼琴即興伴奏》等)。在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鋼琴即興伴奏學習的步驟,比如:調性、調式的識別、和弦的選配、音型織體的寫作、和聲思維等均為簡譜的首調感覺和思維,特別是首調和聲感覺和思維將貫穿鋼琴即興伴奏學習的始終。我把這種始終以簡譜及首調唱名感覺及思維作為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脈絡根本的教學模式稱之為“簡譜模式”。
2.教材內容的側重點與學習內容的關系
在教材方面,早期開課時,各?;旧隙际褂媒處熥约壕帉懼v稿、講義,或者學生抄寫教師的板書,沒有使用出版的教材。現(xiàn)在各校都正在使用已出版的教材,教材的選定是由授課教師決定的,全國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據(jù)調查,全國已出版的即興伴奏教材已有70種以上,其中較多使用的教材有:孫維權編寫的《鋼琴即興伴奏入門教程》,孫維權、劉冬云編寫的《鍵盤和聲與即興演奏教程》,泰爾主編的《鋼琴即興伴奏基礎教程》,馮德鋼編著的《歌曲鋼琴即興伴奏》等。即興伴奏教材雖各具優(yōu)勢,但普遍存在僅強調理論知識的特點。多數(shù)教材中大都重點介紹了和聲理論和伴奏音型理論,但對很多必須的基本作曲理論,如作品分析等介紹不全。還有些教材又將基本作曲理論和練習割裂開來,在大篇幅的和聲理論、作品分析理論及鋼琴伴奏音型設計理論內容后僅給出少量練習題目,缺乏理論與練習的對應,使學生不易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些直接導致了學習內容的失衡,知識框架的不合理也就造成了學生學習了理論知識之后無用武之地,不能準確靈活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等問題。
1.以和聲、織體作為主線,學、聽、練
18世紀法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拉莫曾經說過:“和聲是音樂中基本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因素?!焙吐暬A是學習即興伴奏的理論基礎。和聲程度的深淺、水平的高低,對即興伴奏的效果與表現(xiàn)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和聲選配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到整首歌曲伴奏處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可以說,在即興伴奏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運用能力。為了解決和聲理論與伴奏實踐相脫節(jié),為了解決學生們在編配和聲時缺乏和聲布局與和聲節(jié)奏上的整體性考慮,我們首先要了解和聲語匯,如和聲功能、和弦外音、正副三和弦與三和弦、七和弦色彩變化與實際運用等,經常彈奏這些和聲語匯,熟悉各種和弦的運用,進而形成某種藝術化的“語感”,為快速、準確地彈奏出良好的和聲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后運用聽覺熟悉了解和弦的音響的色彩,建立和聲的內心聽覺。這些教學內容應該貫徹“精講多練”的原則,采用循序漸進的和聲連接與伴奏織體相結合的形式練習。
通過即興伴奏教學及藝術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經驗的鋼琴即興伴奏者在看到旋律譜后迅速將以往積累的和聲音響效果與具體的伴奏內容相結合。也就是說,伴奏者在看到旋律譜后內心和聲音響效果先現(xiàn),在編配和弦時不是按以單個音符或者是以單個小節(jié)為單位來配置,而是以樂句為單位將一個樂句中的旋律所包含的和聲信息迅速處理,在一定的和聲功能及和聲進行的框架內盡量多樣地選配和弦,這樣和聲布局就具有整體性,和聲色彩及效果就更為豐富。所以,從技術層面說,即興伴奏編配和聲的學習就是:學習認知和聲語匯,聽辯、感知和儲存和聲音響,在最大限度地提取音樂中的和聲信息特征的同時內心能迅速產生新的和聲音響效果,將和弦處理轉換形成一個個音響在對旋律進行和聲配置。
2.加強即興創(chuàng)編的練習
《牛津簡明音樂詞典》(第四版):“即興,根據(jù)臨時的創(chuàng)造性的隨想來進行演奏,沒有事先寫成或印成的樂譜,也不是憑記憶樂譜?!薄凹磁d伴奏,即席為歌曲或器樂獨奏伴奏,不識譜僅憑‘聽覺演奏’的鋼琴手往往有這樣的本領”。從上述這些觀點中可以看出,“即興伴奏”就是強調其即興性。而我們現(xiàn)今的教學內容充其量只是教會學生用和聲手段進行獨立的配彈而已,忽視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為此,我們還要重視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能力并不是簡單的“鍵盤和聲”學習所能做到的,必須要在強調和聲基礎理論與鋼琴演奏學習的同時,突出“即興性、音樂性”訓練的原則,加強綜合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逐步引導學生對旋律、節(jié)奏、調式、和聲、風格等各種音樂要素具有良好的體驗與感受能力,并能在此基礎上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所以,教學內容還要相應地加入一些即興創(chuàng)作與彈奏的訓練,比如:在鍵盤和聲練習中,可以通過旋律與和聲發(fā)展練習以及主題(動機)發(fā)展練習學習即興創(chuàng)作。要求學生按照指定的一個樂句或幾小節(jié)的不完整結構,繼續(xù)彈奏旋律與和聲聲部,最后發(fā)展成為一段結構完整的音樂。開始可以是樂段,以后逐步延長為單二部、單三部或更長的曲式結構。逐步引導學生對旋律、節(jié)奏、調式、和聲、風格等各種音樂要素具有良好的體驗與感受能力,并能在此基礎上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另外,還可以加入一些即興作曲彈奏的訓練,為自編旋律配和聲并配上適當?shù)暮拖一蛘吒鶕?jù)和弦連接創(chuàng)編旋律等等。這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編配和聲的了解,讓他們更快地進入到鋼琴伴奏這個絢爛的世界中。
3.提高對簡譜熟練的唱、記能力,熟悉調性,提高對簡譜樂曲的使用能力
簡譜又名數(shù)字譜,雛形初見于16世紀的歐洲。但由于這種記譜法不方便記錄多聲部音樂,因此簡譜在歐洲幾乎從來未曾普及過。19世紀末它傳入日本,當時正值中國效法日本音樂教育,開設“學堂樂歌”課之際,便由此傳入中國。從此簡譜在中國得到廣泛普及和應用:一是它較五線譜更為簡單易學;二是我國本來就是單聲部音樂思維,有著良好的使用簡譜的土壤;三是近代音樂教育家沈心工編輯的簡譜《學校唱歌集》,普及到了我國各地學校;四是20世紀30年代興起的中國抗日救亡群眾歌詠運動中大量地運用了簡譜,于是中國幾代人都對簡譜更為熟悉。這就是為什么簡譜在我國有著比五線譜更為眾多的使用者的原因,也是為什么我國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簡譜占了很大比例的原因之一。
所以,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簡譜在單一調性的歌曲旋律,在記譜、讀譜上確實比較方便。熟悉每個調式音級的音位后,教學生在鍵盤上運用簡譜的首調概念進行移調練習也會比較容易,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調性概念;又由于簡譜在我國有著比五線譜更為眾多的使用者,社會上至今還有許多專業(yè)或業(yè)余的文藝團體都在使用簡譜,可以肯定,它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不可能被淘汰的。為了學生畢業(yè)后能夠較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在即興伴奏教學中使用簡譜是必要的。因此,要對簡譜的記譜和演唱進行一定的練習。
4.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yǎng)
中小學校的音樂教育主要由課堂音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兩部分組成。自彈自唱能力水平的高低也反映了學校音樂教師的知識、技能、水平和綜合應用能力,也是基礎教育中音樂教師駕馭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的必備技能和手段。音樂教師的自彈自唱水平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質量,具備良好自彈自唱能力的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能準確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用彈唱中飽滿的熱情、生動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以及彈唱歌曲時的真情實感,有效地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
歌唱是自彈自唱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謂“自彈”“自唱”就是指彈與唱同樣重要,并且缺一不可。在自彈自唱中的歌唱方面與以往的獨唱形式有所不同,對于自彈自唱中的歌唱來說,最大的不同改變以往演唱方式,由站唱變?yōu)樽⑶掖藭r的坐唱還不是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的全心投入演唱,而是要在彈好伴奏的同時進行演唱。快速讀譜,分階段練習為帶歌詞視唱做準備。如:一條發(fā)聲練習曲與多種伴奏音型搭配的練習,唱名練習與即興伴奏搭配的練習,唱名練習與較復雜的即興伴奏搭配的練習,分句、分段練習帶歌詞的即興伴奏搭配的練習等。
總之,即興伴奏是一門技藝性很強的學科?,F(xiàn)如今的教學內容單純強調作曲理論和多種彈奏練習的即興伴奏訓練明顯存在不足。一個好的課堂應將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方法統(tǒng)一于一體并實現(xiàn)教學目的。新的教學內容的構建,提倡既重知識又重能力的素質培養(yǎng)方向,順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努力做到本專業(yè)知識和相鄰專業(yè)知識并進、相關課程相互滲透、提出問題并啟發(fā)思考的要求。
[1]匡勇勝,高樂平、陳姝璇.高師鋼琴即興伴奏模式化訓練教程研究. 音樂創(chuàng)作,2011(5).
[2]姚巍偉.鋼琴即興伴奏的彈奏與教學再探.藝術研究,2010(1).
[3]張楠.鋼琴伴奏與藝術再創(chuàng)作——論高校鋼琴伴奏教學視角的轉換.教育探索,2007(7).
[4]陳世軍.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簡譜模式與線譜模式的比較研究.民族音樂,2011(4).
[5]錢楊杰.高師鋼琴伴奏課教學研究.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5(1).
[6]梁紅.高校音教專業(yè)畢業(yè)生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反思.集美大學學報,2015(9).
[7] 楊靖晶.我國鋼琴即興演奏伴奏課程發(fā)展情況調查與研究——碩士畢業(yè)論文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