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君
【摘 要】在當前人們生活品質以及欣賞能力都在上升的發(fā)展背景下,文學欣賞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段鲙洝贰短一ㄉ取肥俏覀兎浅J煜さ奈膶W文本,同時這兩部劇本都是描述才子佳人相愛的故事,細節(jié)上卻又存在很多不同。產生這種不同的原因包含很多,歷史發(fā)展背景以及作者的經歷等。文章主要針對《西廂記》《桃花扇》主人公性格特征從社會背景以及劇本本身角度進行分析比較。
【關鍵詞】《西廂記》;《桃花扇》;主人公;性格特征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1-0024-02
雖然《西廂記》《桃花扇》都是講述才子佳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但是細細品味,其中卻存在著諸多差異,尤其是兩個劇本的主人公性格上更是差別明顯。
一、《西廂記》創(chuàng)作社會背景
《西廂記》作者為王實甫,創(chuàng)作期間受到元代社會文化的影響,對于這方面的記載資料并不是非常全面。
1.元代時期的政治面貌與社會風氣
元朝(1271—1368),主要統(tǒng)治民族為蒙古族,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朝代中最遼闊的疆土。忽必烈在公元1260年繼位,公元1271年將國號定為大元,定都大都。元朝時期以蒙古人為尊,在當時朝代中南人為最下等人群。從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就能夠看出漢族人的地位并不是非常高,尤其是當時的漢族女人[1]。在封建傳統(tǒng)年代一直推崇男尊女卑,尤其是在我國宋朝之后,更是推崇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元朝對于儒家學說并不是十分重視,當時的婚姻大多是包辦婚姻,沒有選擇權。當時很多有才之士大多數開始投入到戲劇創(chuàng)作中,這也就為王實甫創(chuàng)作《西廂記》奠定了基礎。
2.主人公性格特征的變化
《西廂記》的主角是崔鶯鶯與張生,描述兩人相愛的故事,主要引用題材為《鶯鶯傳》。根據故事內容來講,大概主線為張君瑞與崔鶯鶯在普救寺相遇,張生苦苦追求崔鶯鶯,崔鶯鶯為了與其在一起,突破傳統(tǒng)舊俗禮教的束縛,與他私定終生,但是張生在功成名就之后卻拋棄了崔鶯鶯,王實甫將故事結尾改變?yōu)橐粋€溫馨大團圓的結局,同時為主人公塑造了鮮明的個性特點,忠貞不渝、堅定不移。特別在結局部分提出:“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二、《桃花扇》創(chuàng)作社會背景
《桃花扇》的作者名為孔尚任,山東曲阜人。明末清初,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社會矛盾突出。最終清兵進入關內,建立了清朝。當時鳳陽總督馬士英在南京一帶建立南明朝廷,取年號為弘光。但是弘光皇帝并不是清廉之君,驕奢淫逸,各種壓榨百姓,搜刮百姓財產?!短一ㄉ取穭?chuàng)作主要以此為背景,講述明末年間,東林黨人侯方域到南京,并且積極組織復社,與魏忠賢作斗爭。機緣巧合認識了李香君,后期發(fā)生了李香君拒絕阮大鋮的賄賂,導致其記恨。陷害侯方域,最終侯方域與李香君分別出家。故事中將南明朝廷壓榨百姓以及花天酒地進行了描述,同時戰(zhàn)爭、兵亂等更是隨處可見[2]。
三、兩書主人公性格對比研究
1.女主人公性格對比
從女主人公性格特點進行分析,不管是崔鶯鶯還是李香君,對于愛情都十分執(zhí)著,并且都是飽讀詩詞歌賦,但是在出身上卻又有著非常鮮明的對比。崔鶯鶯為相國之女,出身高貴;李香君妓女出身,精通各種歌舞。她們都具有高尚的人格,高風亮節(jié),同時又擁有對抗封建禮教的勇氣。相比較崔鶯鶯大家閨秀的乖巧,李香君具有更突出的俠骨柔情,在對待事情以及處理事情方面又存在很多不同。雖然都屬于妙齡少女,但是崔鶯鶯在愛情來臨期間敢于突破傳統(tǒng)禮教的束縛,與張生私定終生,更為大膽。李香君雖出生在舊院中,但是身上卻帶著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懷,與侯方域相遇更是非常羞澀。兩者都屬于妙齡少女的年齡,但是在愛人離去期間,崔鶯鶯將功名利祿拋之腦后,更加體現了愛情的可貴。在侯方域離開期間,李香君在國家大義面前敢于犧牲自己的愛情。同時兩者都遇到了搶親,在面對搶親時都展現了非常勇敢的氣魄。
2.男主人公性格對比
《西廂記》中對張生的描述是詩書氣自華,同時外表非常英俊。侯方域本是末世公子,同(下接第26頁)時長時間在江湖生活,本身帶著俠士、名士的風度,并且具有犧牲奉獻精神,尤其是面臨國家危難期間,更是挺身而出。因為生活的時代以及背景差異,兩者在仕途以及處世態(tài)度上都包含很多不同。
人生目標:從“飽讀詩書”這一點分析,兩人本有著相同的理想,但所追求的人生目標卻差別極大。張生將獲得完美愛情看成是人生的理想,而侯方域在追求愛情的同時也將拯救國家危亡看成自己的目標。
對待愛情態(tài)度:實際上,兩位男主人公都是巧遇佳緣的多情才子。但對于愛情,在態(tài)度上卻有著明顯的不同:張生對于愛情是專一且極為執(zhí)著,會積極爭取。而侯方域對愛情是真誠、不失理智,是日久而見心的。
對待挫折行為不同:兩人都是被迫流失在外的失意才子,但在對待挫折方面卻十分不一樣。張生很明顯是沉迷于愛情,無法做到超脫、灑脫,是一種消極的表現。而侯方域則不一樣,他是“先大愛”“后小愛”,以國家的利益為重,處事理智而清醒,積極面對各種問題。
總的來說,張生的核心性格是對愛情的忠誠。這忠誠高于功名、錢財、生命,是對愛情全心付出的。這種忠誠融入其所有的語言、行為中,清晰而鮮明。所以在我們面前,張生是一個對愛情“至誠”“至真”之人。侯方域的最大特點就是有著極大的志向,這和國家命運緊密聯(lián)系的。他對待愛情、挫折時也是以理性的態(tài)度面對。這種志向融入其生活以及斗爭的所有過程中。可見侯方域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讓我們佩服、敬重的形象。
四、結語
《西廂記》《桃花扇》都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學著作,因為歷史背景的差異,導致主人公性格之間包含很多差異,特別是在為人處事上存在很多不同。在詳細閱讀之后能夠從中發(fā)現,反封建思想的隱喻,對傳統(tǒng)的封建禮教的不滿等,為我國戲劇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非常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郭真.《西廂記》與《桃花扇》主人公性格特征比較研究——從社會時代背景對戲劇人物性格塑造影響角度分析[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62-65+82.
[2]耿光華.“至情”超逸傳統(tǒng)意識的叛逆女性——《西廂記》與《牡丹亭》之比較[J].張家口師專學報,2013,(0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