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霞
摘要:文章利用科右中旗國家一般氣象站1964—2016年逐月相對濕度的平均值資料,分析了科右中旗近52a相對濕度的分布特征、變化趨勢。結(jié)果表明,科右中旗年平均相對濕度為48%,一年四季中夏季的相對濕度最大,為63%,春季相對濕度最小,僅為36%。春夏秋冬年相對濕度呈緩慢下降趨勢。
關鍵詞:相對濕度;季節(jié);降水量;趨勢
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實際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溫度下飽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表示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和潮濕程度的物理量,簡稱為空氣濕度。若空氣濕度過高或過低,對人們生活、動植物的生長均有不利影響,因此分析相對濕度的變化特征對科右中旗人們生活還是農(nóng)牧業(yè)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1]。
一、資料來源及方法
本文資料來源于科右中旗國家一般氣象站,選取1964至2016年52a的逐月相對濕度和降水量資料,采用統(tǒng)計分析和趨勢分析方法。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0月)、冬季(11-次年2月)平均相對濕度采用所包含的的各月份相對濕度的平均[2]。
二、分析結(jié)果
1、相對濕度逐月變化特征。科右中旗地處大興安嶺東南麓,科爾沁沙地北緣,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相對濕度的月變化呈曲線型,相對濕度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7-8月,最小值出現(xiàn)在4月。由于一年中科右中旗7-8月份降水量最多,所以相對濕度大,而2-4月由于氣溫逐漸升高、加之春季風大以及蒸發(fā)的加快相對濕度逐漸變小(圖1)。
2、相對濕度的季節(jié)變化。從圖2可以看出,近50a春季相對濕度最大值為44%,發(fā)生在2016年,最小值發(fā)生在1965年,為27%。夏季相對濕度在1993年達到最大值,為74%,最小值發(fā)生在2007年,為50%。在秋季2016年最大值為65%,最小值為2009年,為39%。冬季相對濕度2015年出現(xiàn)最大值,為52%,而最小值出現(xiàn)在1988年和2008年,為39%。從圖3 看出科右中旗各季節(jié)平均相對濕度,從大到小以此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
3、相對濕度逐年變化。1964至2016年科右中旗年相對濕度呈波動性變化,總體變化趨勢不明顯。近52a相對濕度最大值為54%,出現(xiàn)在1993年,次大值為52%,分別出現(xiàn)在1971年、1990年、1992年、2016年(圖4)。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科右中旗一年中相對濕度最大值出現(xiàn)在7月,最小值出現(xiàn)4月;夏、秋季的相對濕度較大,冬、春季的相對濕度較小;近52a相對濕度的變化是呈波動變化,無明顯的增加變化趨勢。
參考文獻
[1] 楊靜,唐建軍.烏魯木齊近40年相對濕度氣候特征分析[J]新疆氣象.2000,23(2):6-8.
[2] 倪惠,楊雪燕.長春市空氣相對濕度的氣候特征分析[J].吉林氣象,2001(3):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