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繼紅
【摘要】 目的:分析研討臨床機械通氣治療小兒呼吸衰竭疾病的臨床效果。方法:此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采用隨機抽簽方式,從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兒呼吸衰竭患兒中,抽取80例納入到研究中,用計算機相應系統(tǒng),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和研究組(機械通氣治療),每組40例。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比對照組的77.50%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治療前SpO2、PaO2、PaCO2等體征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體征指數(shù)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和ICU治療時間,研究組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治療小兒呼吸衰竭疾病可考慮給予機械通氣方式,療效突出,各體征指數(shù)得到顯著改善,縮短ICU住院和住院時間,其應用性較大。
【關鍵詞】 小兒呼吸衰竭; 機械通氣; 療效; 患兒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6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4-0129-03
小兒肺炎伴隨呼吸衰竭疾病屬于臨床較為嚴重且常見的疾病之一,疾病具有高死亡率、變化速度快、病癥危急等特征[1-2],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方式進行干預治療,容易讓患兒丟失生命。針對此類嚴重疾病,需及時讓其通氣得到改善,糾正缺氧等,以免多功能臟器發(fā)生衰竭,在降低患兒死亡率上存在重要意義。臨床上,機械通氣屬于將其呼吸缺氧狀態(tài)改善的一種常用方式,屬于搶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此研究將80例呼吸衰竭患兒分組進行研討,其目的在于研究臨床機械通氣治療小兒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采用隨機抽簽方式,從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兒中,抽取80例納入到研究中,排除標準:(1)排除腎臟、肝、心等器官合并嚴重性疾病者;(2)排除存在面部畸形、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梗阻、休克史患兒;(3)排除合并風濕性和原發(fā)性心臟病等患兒。通過計算機軟件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1.8~9.4歲,平均(5.4±1.3)歲,包含Ⅰ型呼吸衰竭20例,Ⅱ型呼吸衰竭20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7~9.5歲,平均(5.5±1.4)歲,包含Ⅰ型呼吸衰竭21例,Ⅱ型呼吸衰竭19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疾病類型、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改善呼吸狀況,糾正缺氧,保持水電質(zhì)平衡等。研究組則在常規(guī)治療方式上接受機械通氣方式進行治療。呼吸機(紐邦200型呼吸機)運行方式為PEEP+IPPV,設置儀器參數(shù),吸氣峰壓:10~45 cm H2O,調(diào)節(jié)潮氣量:10~15 ml/kg,按照呼吸頻率、患兒年齡調(diào)節(jié)生理頻率,通氣頻率為25~50 次/min,吸氣時間為0.5~0.8 s,連接呼吸機后按照其血氣指標調(diào)節(jié)PaO2、PaCO2、SaO2。在管理呼吸系統(tǒng)時,可通過無菌操作、注射抗生素、拍背咳痰、固定導管等方式,來提升患兒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患兒臨床療效依據(jù)WHO組織規(guī)定的小兒呼吸衰竭疾病判定標準分顯效、有效、無效[3-4],顯效:患兒各癥狀和體征均完全消失,雜音分布明顯改善,患兒可自主進行呼吸,且呼吸處于平靜狀態(tài);有效:患者各體征和癥狀均得到好轉,其肺部體征顯著改善,但暫無法撤機,患兒暫無法保持穩(wěn)定自主呼吸;無效:患兒肺部雜音等狀況無顯著性改善,或有加重,或患兒死亡,或患兒家屬自愿放棄此次治療。整個治療過程中,需記錄患兒各項體征指數(shù),包含SpO2、PaO2、PaCO2等,記錄患兒住院治療和ICU住院時間等,并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比對照組的77.50%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各體征指數(shù)
治療前,兩組患兒SpO2、PaO2、PaCO2等體征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體征指數(shù)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住院時間和ICU治療時間
研究組患兒住院時間和ICU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充分掌握和了解機械通氣治療的具體時機,屬于臨床搶救和治療小兒呼吸衰竭疾病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純簩嶋H吸氧濃度已達到60%時,如呼吸困難癥狀仍然較為顯著,或患兒PaO2<50 mm Hg,或PaCO2>50 mm Hg,pH值<7.3,則需及時給予機械通氣發(fā)揮輔助性治療的功效。因阻塞性通氣異常往往會顯著增加時間常數(shù),所以,應減慢呼吸頻率、增大潮氣量,可有效延長呼吸時間,明顯減慢通氣流動速度,降低患兒氣道阻力,促進患兒體內(nèi)氣體均勻分布,讓血流與肺泡通氣占比失調(diào)的狀況得到顯著性改善。針對病情程度較輕、或患兒年齡較小者,在選擇氣道峰壓值時,需盡量低一些。針對呼吸窘迫綜合征(RDS)、間質(zhì)性肺部、肺炎疾病患兒,在選擇氣道峰壓指數(shù)時,可盡量高一點,且需給予呼氣末正壓(PEEP)治療。PEEP能顯著增多患兒體內(nèi)殘氣量,避免發(fā)生肺泡萎縮的狀況。針對其肺部血流與通氣的比例失調(diào)和肺部順應性狀況,其改善通氣較為理想,在恢復低氧癥上有促進性作用。針對合并RDS疾病患兒,對PEEP存在較高要求,但單純性將PEEP指數(shù)提升,而不增加氣道峰壓(PIP),則會減少有效峰壓,進而減少分鐘通氣量、潮氣量,從而使二氧化碳實際排除量降低,升高PaCO2指數(shù)。同時,治療過程中,需嚴格確?;純汉粑拦芾頎顩r,盡量將使用呼吸機的時間縮短。且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并非無并發(fā)癥發(fā)生,常見并發(fā)癥包含肺氣壓傷、痰阻、導管脫落等,均會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但此研究結果中未涉及到并發(fā)癥一項指標,若需進行探討,需將此研究做出進一步拓展。在小兒呼吸衰竭疾病中,給予機械通氣治療,可開放其呼吸道、操持呼吸功能,確保供氧足夠,對患兒疾病恢復有促進作用。此研究結果從各體征指數(shù)、治療效果,以及住院時間和ICU時間上來看,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兒明顯更具有優(yōu)勢性,此結果和張翠平等[5-8]學者所探討的結果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小兒呼吸衰竭疾病可考慮給予機械通氣方式,療效突出,各體征指數(shù)得到顯著改善,縮短ICU住院和住院時間,其應用性較大。
參考文獻
[1]戎群芳,張育才,徐梁,等.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兒動態(tài)無創(chuàng)肺動脈壓力監(jiān)測及其意義[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5,30(4):271-274.
[2]譚洪輝.小潮氣量機械通氣對小兒肺炎并發(fā)呼吸衰竭血氣分析的影響[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4,11(4):262-263.
[3]吳波,張玉琴,王曉敏,等.兒童病毒性腦炎合并呼吸衰竭64例診斷與治療[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16,23(8):547-551.
[4] Fioretto J R,Ribeiro C F,Carpi M F,et al.Comparison between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standard oxygen therapy in children up to 3 years ol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fter extubation:a pilot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5,16(2):124-130.
[5]張翠平.危重患兒呼吸衰竭應用小潮氣量機械通氣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學,2015,35(2):19-20.
[6]紀健,錢素云,閆潔,等.機械通氣患兒能量代謝與營養(yǎng)供給狀態(tài)評估[J].中華兒科雜志,2016,54(1):28-32.
[7]黃斌,李貴才,楊喆,等.小兒急性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6):1204-1206.
[8]項龍,張建,任宏,等.高頻振蕩機械通氣在血液腫瘤及多種疾病并發(fā)兒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應用[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14,21(8):508-512,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