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修穆群,黃秀蘭
(江西省腫瘤醫(yī)院放二科,江西 南昌 330029)
藻酸鹽敷料在腫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出血預防中的應用
劉蓉,修穆群,黃秀蘭
(江西省腫瘤醫(yī)院放二科,江西 南昌 330029)
目的 探討藻酸鹽敷料在腫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出血預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間于本院行PICC穿刺的腫瘤患者中選取符合條件的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30例患者穿刺后予以藻酸鹽敷料在穿刺點覆蓋,為觀察組;另30例患者穿刺后予以傳統(tǒng)的無菌紗布敷料在穿刺點進行覆蓋,并覆蓋以透明敷貼,為對照組。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穿刺點滲血及靜脈炎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30例,無滲血20例、輕度滲血7例、中度滲血2例、重度滲血1例,觀察組出血情況與對照組進行比較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患者靜脈炎8例,發(fā)生率26.67%,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改善(P<0.05)。結論 藻酸鹽敷料預防PICC穿刺點出血能有效預防穿刺點滲血,降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上運用和推廣。
藻酸鹽敷料;PICC;穿刺點出血
惡性腫瘤患者臨床上常采用化療方案,長期反復的輸液使患者需要承受大量痛苦。因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1](PICC導管)具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安全簡單、可長時間保留等優(yōu)點,已成為全身化療的最佳輸液方案。在行穿刺后常用紗布或者半通透性敷料在置管后的穿刺部位予以覆蓋,但多發(fā)穿刺后出血、靜脈炎、愈合時間長等。研究表明,臨床上運用藻酸鹽敷料預防PICC穿刺點出血與靜脈炎能取得明顯療效,改善出血和靜脈炎的發(fā)生情況[2]。為實現(xiàn)指導臨床的目的,本研究將60例行PICC穿刺的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穿刺點情況并進行比較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間于本院行PICC穿刺的腫瘤患者中選取符合條件的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為,年齡67~81歲,平均年齡為(73.26±4.37)歲,其中10例鼻咽癌同期放化療,10例胃腸道腫瘤術后化療,10例乳腺癌術后化療;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69~80歲,平均年齡(74.18±3.92)歲,其中12例鼻咽癌同期放化療,11例胃腸道腫瘤術后化療,7例乳腺癌術后化療。納入標準[3]:①均完善入院手續(xù)及常規(guī)檢查,閱讀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均無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疾病,無出血凝血功能障礙;③均行長期靜脈輸液且穿刺部位均定位為貴要靜脈或者肘正中靜脈。將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比等一般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30例患者在置管結束后,采用5 cm×5 cm規(guī)格的銀離子藻酸鹽敷料,將其折疊后在置管穿刺點予以覆蓋,大小取約2.5 cm×2.5 cm,完成后取規(guī)格為10 cm×12 cm的半通透敷貼予以覆蓋。所有患者均采用彈力繃帶行包扎固定,約維持24 h后更換銀離子藻酸鹽敷料,若患者傷口愈合,則單采用半透明敷貼即可。
1.2.2 對照組 對照組30例患者采用規(guī)格為7 cm×8 cm的常規(guī)紗布敷料覆蓋于穿刺點,折疊大小約取2.5 cm×2.5 cm,完成后取規(guī)格為10 cm×12 cm的半通透敷貼予以覆蓋。所有患者均采用彈力繃帶行包扎固定,約維持24 h后行常規(guī)換藥將無菌紗布更換,觀察患者傷口情況,若出血滲血現(xiàn)象出現(xiàn),則單采用半透明敷貼即可。
所有患者在敷料更換過程均由經(jīng)過嚴格培訓并通過操作考核的護士完成,嚴格控制無菌條件,在第一次穿刺后24小時及時完成敷料更換,根據(jù)不同的輔料類型以及每天對穿刺點的觀察評估,制定合適的換藥頻率,若患者出血出血、滲液、壓痛或者感染現(xiàn)象,為確保穿刺點清潔及時將敷料更換。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穿刺點出血滲血情況;②兩組患者靜脈炎發(fā)生情況。
1.4 評價標準
1.4.1 滲血情況評價標準[4]肉眼不可見紗布與藻酸鹽敷料內有出血,為無滲血;肉眼可見紗布與藻酸鹽敷料內有出血,滲血面積直徑低于5 cm,為輕度滲血;肉眼可見紗布與藻酸鹽敷料內有出血,滲血面積直徑處于0.5~1 cm為中度滲血;肉眼可見紗布與藻酸鹽敷料內有出血,滲血面積直徑大于1 cm為重度滲血。若患者出現(xiàn)中度以上滲血,及時予以換藥。
1.4.2 靜脈炎評價標準[5]無癥狀評價為0級;穿刺點出現(xiàn)紅斑,評價為1級;穿刺點出現(xiàn)紅斑伴疼痛,評價為2級;穿刺點疼痛且疼痛部位出現(xiàn)條形紅斑及可觸靜脈索,評價為3級;穿刺點疼痛且疼痛部位出現(xiàn)條形紅斑及長度大于1 cm的可觸靜脈索,需引流,評價為4級。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穿刺點出血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出血情況與對照組進行比較顯著改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30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穿刺點出血情況對比
2.2 兩組患者靜脈炎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30例患者中,22例評價為0級,5例評價為1級,3例評價為2級,0例評價為3級,總靜脈炎發(fā)生率為26.67%;對照組30例患者中,12例評價為0級,15例評價為1級,2例評價為2級,1例評價為3級,總靜脈炎發(fā)生率為60.00%,觀察組患者靜脈炎發(fā)生情況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改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87,P<0.05)。
PICC置管術[6]后最常發(fā)生穿刺點出血滲血,尤其多發(fā)于老年患者,若穿刺點局部滲血量較多且處理不及時,大量病原菌可快速進行繁殖,引發(fā)局部感染,且皮膚表面有大量細菌,若其穿過皮膚進入血管,有發(fā)生導管尖端感染的風險。因此,在臨床上應該盡量嚴格遵循操作指南,改善滲血情況的出血,以進一步降低感染和細菌性靜脈炎發(fā)生的概率。
行PICC置管術的過程中,為實現(xiàn)穿刺部位擴大需在擴皮步驟中呈一定角度將皮膚切開,且插管鞘要求在直徑上比導管大0.45~0.60mm,腫瘤患者由于接受化療常常發(fā)生骨髓抑制和凝血功能障礙,通過護理來降低穿刺處血管損傷、滲血出血及靜脈炎的發(fā)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穿刺點滲血較多時,傳統(tǒng)無菌紗布常被浸濕,滲血外溢,需要通過減少患者活動及運用彈力繃帶加壓實現(xiàn)止血效果,給患者帶來不便的同時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給患者和醫(yī)護人員帶來困擾。銀離子藻酸鹽由于其無紡纖維特點,具有相當強的吸收能力,且鈣鹽通過敷料和穿刺點實現(xiàn)離子交換,在保持傷口濕潤的同時促進了血液的凝固,其中所含有的銀離子能改變細菌DNA結構達到抑制其繁殖的目的,實現(xiàn)對感染的有效預防[7-8]。
本研究中的觀察組運用藻酸鹽敷料預防PICC穿刺點出血,發(fā)生輕度滲血7例,中度滲血2例,僅1例重度出血。各滲血例數(shù)均少于采用常規(guī)紗布敷料的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出血情況與對照組進行比較顯著改善。同時,觀察組患者靜脈炎1級5例、2級3例,總靜脈炎發(fā)生率26.67%,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改善,且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靜脈炎的發(fā)生情況也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藻酸鹽敷料預防PICC穿刺點出血能有效預防穿刺點滲血,降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運用和推廣。
[1] 段瀏華.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當代醫(yī)學,2014,20(33):102-103.
[2] 王利.銀離子藻酸鹽敷料在經(jīng)MST行PICC置管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144-148.
[3] 郭洪霞.藻酸鹽敷料用于PICC置管術后穿刺點止血的效果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2,17(11):1040-1044.
[4] 胡成文.藻酸鹽敷料在預防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穿刺點出血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1):120-124.
[5] 韓容芬,賀婷,鐘玉超,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化療患者靜脈炎發(fā)生率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5,21(29):90-91.
[6] 鐘敏.藻酸鹽敷料聯(lián)合地塞米松外敷治療PICC置管所致靜脈炎的療效分析[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9(9):109-112.
[7] 王紅磊.藻酸鹽銀離子預防腫瘤患者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部位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7):1666-1670.
[8] 徐兵.藻酸鹽敷料預防早產兒PICC穿刺點滲血和炎性反應的效果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11):1817-18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