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霞
(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中心醫(yī)院藥劑科,內(nèi)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藥學干預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的變化分析
高春霞
(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中心醫(yī)院藥劑科,內(nèi)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目的 探究藥學干預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的變化。方法 隨機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本院未實施藥學干預之前的10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作為對照組,并隨機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本院實施藥學干預之后的10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作為實驗組,分析兩組住院患者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強度(AUD)的變化。結果 實驗組各類抗菌藥物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總值、排列前十的抗菌藥物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總值與對照組相比,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本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仍較高,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給予藥學干預可明顯增強住院患者對于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藥學干預;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強度
近幾年來,因臨床上對于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濫用,致使病原菌的耐藥性增加[1-2]。而抗菌藥物的使用強度(antibacterial usedensity,AUD)是目前對臨床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監(jiān)測的一個重要指標[3],可以比較準確的反映出抗菌藥物的消耗狀況等[4-5]。本文針對藥學干預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的變化進行研究和分析,具體研究結果進行以下報道。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本院未實施藥學干預之前的10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其作為對照組,并隨機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本院實施藥學干預之后的10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其作為實驗組。對照組中,男47例,女53例,患者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39.34±1.95)歲;實驗組中,男46例,女54例,患者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39.21±1.97)歲。選取的患者與其家屬都對本次研究的內(nèi)容知情及同意,自愿的參與到本研究,而且已經(jīng)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住院患者的性別比例、平均年齡、所患有疾病的類型與病情的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藥學干預的方法為對本院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的相關制度和規(guī)定進行嚴格落實,并選派具有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及豐富經(jīng)驗的藥師對本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和分析,并給予改進與完善[6]。對比分析兩組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的計算方法為平均每天每100人所消耗的用藥頻率。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分析兩組的各類抗菌藥物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對照組中,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比較高的抗菌藥物類別最主要有二代頭孢菌素、三代頭孢菌素,分別占15.78%、12.71%、12.66%,其次為硝基咪唑類、頭霉素、喹諾酮類、青霉素類+酶抑制劑、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氨基苷類、碳青霉烯類、青霉素類、四代頭孢菌素、一代頭孢菌素、林可酰胺類、四環(huán)素類、糖肽類,本組各類抗菌藥物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總值為61.56 DDDs;實驗組中,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比較高的抗菌藥物類別主要有二代頭孢菌素、硝基咪唑類、三代頭孢菌素,分別占10.44%、9.30%、7.60%,其次為喹諾酮類、頭霉素、青霉素類+酶抑制劑、大環(huán)內(nèi)酯類、碳青霉烯類、氨基苷類、林可酰胺類、一代頭孢菌素、青霉素類、四代頭孢菌素、糖肽類、四環(huán)素類,本組各類抗菌藥物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總值為40.15 DDDs。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各類抗菌藥物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總值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各類抗菌藥物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對比Table1 Comparison of theantim icrobialuse intensity(AUD)of the two groupsof antim icrobialagents
2.2 分析兩組的排列前十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的抗菌藥物 對照組中,排列前十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的抗菌藥物最多的為氨曲南針(0.5 g),其次分別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 g)、頭孢他啶針(1 g)、頭孢吡肟針(0.5 g)、頭孢吡肟針(1 g)、奧硝唑針(100mL)、頭孢呋辛鈉針(1 g)、氨曲南(1 g)、美洛西林鈉針(2.5 g)、乳酸左氧氟沙星針(0.3 g);實驗組中,排列前十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的抗菌藥物最多的為氨曲南針(0.5 g),其次分別為頭孢他啶針(1 g)、頭孢吡肟針(0.5 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 g)、頭孢吡肟針(1 g)、乳酸左氧氟沙星針(0.3 g)、奧硝唑針(100mL)、美洛西林鈉針(2.5 g)、氨曲南(1 g)、頭孢呋辛鈉針(1 g)。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排列前十的抗菌藥物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總值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排列前十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的抗菌藥物比較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of the top ten antimicrobialagentsusing the intensity(AUD)of theantimicrobialcomparison
從2011年開始,我國提高了對于臨床抗菌藥使用的管理和監(jiān)督力度,一般要求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強度需控制低于40 DDDs[7-9],并明確對臨床抗菌藥物的應用管理的責任,以及不斷建立并完善對于臨床抗菌藥物使用的技術支撐體系等,以提高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10-12]。
本研究表明,實驗組各類抗菌藥物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總值為40.15 DDDs,比對照組住院患者的61.56 DDDs的更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本研究中,實驗組排列前十的抗菌藥物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總值為34.66 DDDs,比對照組住院患者的48.68 DDDs更低一些,兩組相比,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應用藥學干預可明顯降低醫(yī)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減少住院患者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
[1] 張秀杰.藥學干預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意義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23):101-102.
[2] 侯小虎,王建平.本院實施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和藥學干預前后的效果評價[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4,23(12):936-939.
[3] 劉莉,徐婷婷,湯擁軍,等.臨床藥師干預抗菌藥物使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32):4589-4591.
[4] Potdar P.Patients f rom Western India[J].Annals of Cl inical Microbiology&Antimicrobials,2013,3(4):15.
[5]周明明,張堅,李紅健,等.綜合干預措施對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成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2014,9(4):585-589.
[6] Cor rection:Neisseria gonor rhoea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3,159(5):372.
[7] Unemo M,Shafer WM.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Neisseria gonorrhoeae: origin, evolu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or the future[J].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15,1230(1):E19-E28.
[8] 周玥,楊明,李勝前,等.本院呼吸內(nèi)科抗菌藥物應用分析及藥學服務模式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6):1008-1011.
[9] 羅小勇,陳雪梅.藥學干預前后本院一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情況調(diào)查分析[J].北方藥學,2016,13(6):184-185.
[10]Weese JS.Antimicrobial use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orses[J].Equine Veterinary Journal,2015,47(6):747-749.
[11]Bloom P.Antimicrobials and,antimicrobial resistan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2014,244(10):1127.
[12]Organization WH.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global repor t on survei l lance[J]. Aust ralasian Medical Journal,2014,7(4):237.
Analysisof Changes in Antim icrobialUse Intensity(AUD)of Inpatientsbeforeand after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Gao Chun-xia
(Department of Pharmacy,InnerMongoliaWulanchabu City CentralHospital,Ulanqab,InnerMongolia,012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antimicrobial use intensity(AUD)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drug intervention.Methods 100 hospitalized patientswere random ly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The patients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group and random ly selected from Nov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10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armacy intervention as the objectof study,as theexperimentalgroup,analysisof two groups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for the useof antim icrobial agents(AUD)changes.Re?sults The total intensity of antibacterial drug(AUD)of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s still high,and there is a certain irrationality,given the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rationaluse of antibiotics for inpatients.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Hospitalized patients;Antim icrobialagents;Use intensity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