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溧陽市西平小學 朱紅娣
培養(yǎng)簡算意識 提高計算能力
——“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教學實踐與思考
江蘇溧陽市西平小學 朱紅娣
“簡便計算”具有豐富的數學教學內涵,在關注學生對于計算技能掌握的同時,更要關注其數學意識、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簡便計算不再為了因為題目要求而簡便,使每一個學生的頭腦中都有一個看到計算就能想著“我應該怎么計算才能使更快地得到答案”,將這種簡便的意識帶入其他的學習應用當中。
簡便計算 自主建構 靈活運用
“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運算律》第二課時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運算律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一方面鞏固學生對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學習運算律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簡便計算的意識。在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積累數學經驗,建構數學認知模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兩組算式結果是否相等,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給學生這樣一組具體的算式,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哪些算式中兩個加數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哪些算式的運算順序發(fā)生了變化,從而激活學生已有經驗,為新課學習奠定基礎。教師通過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組算式計算出結果,使學生自覺產生簡算的需求,既能讓學生體會到運算律的價值,又能培養(yǎng)學生簡便計算的意識,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1.通過比較不同的計算過程,優(yōu)化方法,構建數學模型。
出示例2:下表是林山小學四、五、六年級同學參加跳繩比賽的人數,
四年級29人五年級46人六年級54人
(1)“三個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比賽?”
引導:學生讀題后直接口答出算式“29+46+54”,接著讓他們先獨立試做,在練習紙上寫出計算過程。
(2)收集學生不同的做法(實物投影展示)。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做法有:
先出示做法①和做法③進行比較,交流:哪種方法更簡便,為什么?
再比較做法③和做法④。這兩種做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做法④寫法合適嗎?為什么?你喜歡哪種方法?
(3)接著讓用做法③計算的同學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教師板書示范正確的書寫格式,并讓學生照樣子寫一寫,使學生建構正確的數學模型。
2.在試一試的練習中進一步規(guī)范書寫格式,鞏固模型。
學生有了例題的正確示范,接著通過“試一試”兩道題目的練習,進一步加深了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理解和運用,體會知識的價值,并對計算過程和書寫格式的規(guī)范上得到鞏固。接著讓學生通過回顧反思和討論交流,理解怎樣的加法算式可以進行簡便計算,在簡便計算時應用了哪些知識,豐富學生的體驗,鞏固模型。
3.在游戲活動中豐富學生的體驗,積累簡便計算的經驗。
在加法簡便計算中“湊整”的思想尤為重要,為了豐富學生的體驗,提高簡便計算的能力,我設計了“找一找”游戲環(huán)節(jié)。首先通過連線找一找“和是100”的兩個好朋友,并觀察發(fā)現(xiàn)“和是100”的兩個數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積累經驗的素材,接著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互相玩對口令游戲,進一步豐富體驗。有了這樣的經驗,學生在計算中就能快速找到哪兩個數可以通過湊整使計算簡便,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計算課的練習一般較枯燥,為了激發(fā)學生練習欲望,我設計了“我用智慧去闖關,爭當簡算小能手”的活動,其中包括:“算一算”“賽一賽”“猜一猜”等闖關練習,學生每順利闖過一關,就能為自己加一顆星。通過這樣的激勵措施,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練習中你追我趕,意猶未盡,并能自覺使用簡便計算,提高自己計算速度。學生簡便計算的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以往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只在題目要求使用簡便計算的時候才會用簡便計算;而在題目沒有要求時,即使很多題目明明是非常典型的,可以用簡便計算,而且這類簡便計算學生應該是都掌握了的,他們卻不會使用簡便計算。從中可以看出學生自覺應用的意識相當淡薄,缺少對數據的敏感性,在應用運算定律進行靈活計算方面缺乏足夠的自覺意識。本節(jié)課是學生簡便計算的起始課,所以培養(yǎng)學生簡算意識尤為重要。本節(jié)課對學生簡算意識的培養(yǎng)貫穿整個過程,首先在導入部分的問題解決中讓學生初步感知簡算的好處;接著在例題的問題解決和試一試中,使學生理解怎樣應用運算律靈活地進行簡算;最后在練習的問題解決中,讓學生為了得到“簡算小能手”的稱號,提高速度,自覺形成簡算意識。
總之,簡便計算雖然是“數的運算”中的一塊內容,但是它具有豐富的數學教學內涵,我們在關注學生對于計算技能掌握的同時,更要關注其數學意識、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簡便計算不再是因為題目要求而“簡便”,使每一個學生看到計算就能想著“我應該怎么計算才能更快地得到答案”,將這種簡便的意識帶入其他的學習應用當中,真正將簡便變成一種意識、一種思想,靈活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