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嗣偉
【摘 要】 高效達成三維教學目標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合理滲透情感教育是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緊密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暢談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以史引導;以情施教;以問激趣;以媒添趣;以驗為徑
高效達成三維教學目標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合理滲透情感教育是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重要手段,情感教育主要指教師在課堂上既要充分考慮認知因素,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情緒、態(tài)度和信念,使學生的德、智、體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筆者認為,教師只有結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把情感因素引入師生互動之中,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一、以史引導,感染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物理學史主要描述物理定律、原理、概念和研究方法的脈絡,是人類針對相應物理現(xiàn)象的認識和使用的歷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實際,把豐富多彩的物理學史引人入勝地傳遞給學生,或者直接利用生動的事例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追求真理創(chuàng)新精神。譬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自由落體運動”的知識時,通過講述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研究的生動事例來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拜之情,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勇于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現(xiàn)代科技所必需的物理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
二、以情施教,蕩起學生的情感漣漪
“親其師,信其道”是古人總結出來的教學理念,而教師的自身情感只有處于豐富、飽滿的狀態(tài),才能構建師生民主、和諧的情感氛圍,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以身作則,善用示范化的情緒感染學生。上課時,教師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力爭保持飽滿、振奮、快樂的良好情緒狀態(tài),在平靜時猶如濠河風平浪靜,在興奮時恰如蒼鷹風馳電掣,在煩惱時好像春末冰雪消融……其次,教師應該堅持因材施教原則,針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時刻表達自己相應的情緒,在課堂上要像相聲演員和電視臺播音員一樣,善于以“情”煽“情”,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與感染。
2.為人師表,利用自身的高尚情操陶冶學生。“正人先正己”的俗語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打鐵者自身只有具備過硬的本領,才能去要求和規(guī)范別人做好。教師在情感教育中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情感催生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高尚情操陶冶學生;否則,情感教育無法實現(xiàn)。因此,我們必須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并暢談自主欣賞愛因斯坦、牛頓、麥克斯韋等物理學家的成長歷程和耐人尋味的逸事,促使學生感同身受,高尚情操得到自然陶冶。實踐證明:教師只有用自己的高尚情操陶冶學生,以實際行動熏陶學生,才能發(fā)揮教師的“榜樣”功能,以“情”生“情”,才能有效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三、以問激趣,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人的先天與后天的集合體,主要包括信心、情感、意志力和韌性等素質,屬于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對一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而且影響人格的健全發(fā)展?,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好勝心和自尊心都比較強烈,他們都渴望在學習過程中被任課老師關注和賞識。因此,我們既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又要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習慣以及基礎狀況,針鋒相對的巧妙設置趣味化的問題,從而解除學生的心理壓力,能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到新知識。譬如,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采取由淺入深的辦法,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掌握新知識:面對一些性格內(nèi)向的“學困生”,就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一旦發(fā)現(xiàn)有進步之處,就及時予以表揚;針對好勝心較強的中上等學生,應設計一些較高難度的問題,讓他們切身體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快樂。
四、以媒添趣,培養(yǎng)學生的樂觀心態(tài)
在高中物理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缺乏情感共鳴,因而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學生很難受到深刻的情感體驗。譬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共振” 這一概念時,如果只是從理論角度講授產(chǎn)生共振的條件,或者通過直接演示演示幾個單擺小球的振動的前提下,讓學生采取機械記憶的辦法感悟“共振”現(xiàn)象,那么他們一旦遇到不同共振現(xiàn)象時就會無所適從,可謂捉襟見肘。因此,我在執(zhí)教“共振”一課的導入時,就開門見山地打開多媒體課件播放大橋坍塌的情景,當學生看到到大橋像一根繩子一樣振動起來時,我就乘機闡述了“共振”的原理。再如,在“動量守恒”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如此演示:先把幾個小球進行彈性碰撞,然后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感悟實物的高度、長度、速度和質量等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輕松地判斷出這些小球碰撞后的結果,并逐步明白了“動量守恒”必須具備的條件,在上述師生互動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始終保持樂觀開朗的狀態(tài),為構建師生和諧合作氛圍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五、以驗為徑,錘煉學生的價值觀念
物理學伴隨著物理實驗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的作用越老越大,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加深了對物理現(xiàn)象深層次認識,這是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的必要的前提基礎。譬如,我在執(zhí)教“電磁感應”,就拿出一條電熱毯鋪在地面上,插上電源,并指派一個男生光著膀子躺在上面。此時,這個學生的身體相當于電熱毯的電器外殼,并與電熱絲間有一定的電容。接著,讓另外一個學生拿著驗電筆接觸到這個男生,結果出現(xiàn)了奇怪現(xiàn)象——氖泡居然亮了(由于人體的背部與腹部之間的電壓小于10V,因此,人類使用合格的電熱毯不會出現(xiàn)任何危險)。
在踐行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模式的過程中,我們只有充分發(fā)揮物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幫助學生挖掘物理的知識內(nèi)涵,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才能為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保駕護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