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靜
摘 要 中學音樂教學不僅讓學生學習基本的音樂知識,還要讓學生在自制學具中形成動手能力,在動手操作與音樂學習的結合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參與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中學音樂;自制學具;音樂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17-0087-02
1 引言
學具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用來幫助自己理解知識的模型、實物、圖表等各種用具的總稱[1]。學具被教師來用就稱之為教具,但是學具多是特指學生專用的物品。如果說教具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好幫手,那么學具就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助力器。新課程標準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學,而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從做中學”,更能體現(xiàn)出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畢竟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聽課與讀書做練習而獲得的知識還是有限的,而從活動中所獲得的知識是對課堂上獲得的知識的補充。
同樣在音樂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在聽課與唱歌中得到知識外,還要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學習活動,變音樂的無影為有形,在活動中學做,在做中學,通過另類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還可以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其想象力,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筆者在多年的音樂教學中,非常注重運用學具輔助學生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操作中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有創(chuàng)新性地進行音樂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課堂也因此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2 音樂學具制作與運用的原則
自制學具的直觀性、趣味性原則與操作方便原則 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學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要堅持直觀性與趣味性原則,如果所使用的學具沒有這兩個特點,學具的功能也就會大大削弱。另外,學具是用來輔助學生學習的,所以操作上不能太過復雜,而是要簡捷方便,效果明顯。
自制學具的實用性原則 一件學具的制作成型,要包含很多元素,而不是隨手制作的[2]。比如制作這個學具需用多長時間,如果需要很長時間就得不償失了。再如工藝條件是不是允許,材料是不是容易找到,如果想制作一個學具卻找不到材料或者工藝要求太高,那也只能像無米之炊一樣令人望而卻步。另外要考慮這個學具是不是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他的知識能力范圍內(nèi)能不能看得懂、學得會。也就是說利用學具進行學習時,在達到同一學習目標的前提下,學具制作越簡單越好。所以,鼓勵學生進行學具的創(chuàng)意、制作與設計,要在教材的內(nèi)容基礎之上,可以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適當延伸,但不能對學生提出超出學習能力之外的要求。材料的選擇盡量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而且是經(jīng)濟實惠的,比如說一些家庭生活中的常見廢舊物品,如鞋盒子、紙箱子、包裝用品等。
自制學具的安全性原則 學生安全意識弱,動手能力有限,特別是在制作學具的時候由于考慮不周全,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特別強調(diào)安全問題,引導學生安全地進行操作,在一些關鍵的地方要進行細心指導,學會正確的方法,提醒學生安全第一,正確而規(guī)范地操作。比如需要用刀具時要注意刀子的用力方向,要考慮對周圍同學的安全影響,教育學生做一個有心人,安全學習。
突出學具的音樂性原則 用于音樂學習的學具就應該具有音樂味和音樂特點,除了具備前面的那些特點外,更要突出音樂的特殊性。教師在學生制作學具時要提醒他們從音樂的節(jié)奏、音色、音樂情境等幾個方面著想,充分顯示所用材料的音樂特性,從音樂的角度制作學具,以保證其在音樂學習中的有效性。
3 充分利用自制學具增強音樂學習效果
以自制學具為引子,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 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有時候是由自己對音樂的興趣而引起的,而學生學習音樂時對直觀事物的認識比對教師抽象的說教更感興趣[3]。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自制學具以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知識。比如在教學《唱臉譜》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這一知識點,先讓學生提前一天準備好卡紙、彩筆,上課的時候先拿出一個個精美的臉譜讓學生欣賞,向?qū)W生解釋臉譜不僅是中國京劇的化妝方式,從臉譜上還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性格是什么樣的;在音樂欣賞時,每當出現(xiàn)一個京劇人物的演唱,教師就出示相應的臉譜,學生就知道了這個唱曲與臉譜是相應的;欣賞之后,教師把臉譜圖掛好,學生拿起手中的畫筆繪畫出自己喜歡的臉譜。《唱臉譜》包含了通俗歌曲的演唱風格,有伴奏手法,也有戲曲音樂,這幾點融合在一起,再加上學生繪畫的臉譜,他們很快就理解了京劇的內(nèi)容,并對臉譜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教學,從欣賞到自制京劇臉譜面具,學生的學習從理論到實踐的結合,激發(fā)了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引導學生熱愛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激起他們的愛國熱情。
自制學具活躍課堂氣氛 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遵守紀律,一般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坐得端端正正,不允許學生做唱歌之外的事,教師的教學活動也較少,只要學生聽、唱就可以了。這樣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非??菰?,他們的積極性會受到抑制,導致不去積極思考[4],因此,課堂效率低下。為了改變這種不良現(xiàn)象,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如讓學生利用簡單的材料自制學具在課堂上應用,改革教學方法,改變死氣沉沉的課堂,讓課堂活躍起來。
比如,學生都自帶文具盒,再要求學生帶幾根橡皮筋和一個塑料杯,引導他們先把一根橡皮筋按上下方向套在塑料杯上,再左右方向把另一根橡皮筋橫套在塑料杯上,這樣上下方向的橡皮筋就穩(wěn)固在塑料杯上了。此時,一個簡單的樂器就誕生了,只要手指輕輕撥動杯口的橡皮筋,其就與杯子產(chǎn)生共振,從而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還可以讓學生嘗試把橡皮筋收緊或者放松,再聽一聽聲音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看誰能彈出有節(jié)奏的聲音。這樣具有探究性的課堂活躍起來,激發(fā)出歌唱的生命力。
自制學具促進參與 中學音樂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要求動腦思考,還要學會動手,在操作中學會探究、合作、交流,這也成為一種學習新方式。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可以從動手的直觀活動中看出他們的思維活動。特別是在音樂學習中進行學具制作時,可以讓學生動起來,不光是嘴動,還要腦動、手動,在動中體驗到參與帶來的快樂,獲得更多的審美感受,獲得音樂知識。endprint
比如在《春曉》一課的教學時,改變教學方法,不再是讓學一直聽一節(jié)課,而是把游戲活動運用到欣賞課中,通過做游戲讓學生進行體驗式的探究學習。先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在上課前已經(jīng)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從家里帶來很多用具,有碗、茶杯、鐵器、酒瓶等;在這些容器里放入不同量的水,然后讓學生一一敲擊這些器具,并仔細聽一聽聲音是不是不同,音高和音色的差別是不是很明顯。而且要求學生敲擊出不同的節(jié)奏,成為一個完整的組合,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成為學生的熱身練習。然后讓學生用心聽這首曲子,看看學生能聽出哪些自然界的聲音,很快,他們便能聽出自己所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用自己制作的學具演奏這些熟悉的聲音,看誰演奏得準確。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一步一步地走進樂曲當中,感覺到《春曉》的精妙之處。一節(jié)課結束了,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感受到本樂曲的韻味,參與非常積極。原本一堂很枯燥的音樂課變得充滿趣味,學生在學習中熱情高漲,有效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自制學具形成創(chuàng)造能力 如果在學生學習音樂時多一項學具制作任務,可以培養(yǎng)他們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這個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可以發(fā)展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學具制作成功就能得到成功的學習體驗,也使音樂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元素,讓學生在輕松而愉快的情況下身心得到娛樂與放松,從而身心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通過音樂學習,學生的想象空間很大,特別是自制學具更成為他們展示自我的平臺。
比如在一節(jié)音樂課上讓學生帶了易拉罐,并且要求學生在易拉罐四周鉆上幾個孔以備課上使用??椎拇笮〔荒芤粯樱@樣才能吹出不同的音色。在課上,通過實驗讓學生明白,音色與音高的不同是因為震動的頻率不同造成的。再讓學生想一想還能用什么樣的器具制作出類似的樂器,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回家制作,并把制作好的學具帶到課堂上來。很多學生的奇思異想讓人大開眼界,如有的學生用鞋盒制作的樂器非常精準,他在鞋盒的蓋子上用不同拉伸度的橡皮筋當成琴弦,彈奏出不同的音高。
再比如在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時,教師要求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注意打擊樂器的聲音,讓學生思考怎樣模擬。很多學生嘗試在飲料瓶里加入不等的沙子、黃豆等自制沙球,用它來表演不同的聲響,探索風聲、雷聲、雨聲等自然音響的表現(xiàn)作用。讓學生從力度、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上做變化和處理,真切地體驗到音樂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也讓學生學會根據(jù)音樂情境需要,進行音樂要素等方面的處理與表現(xiàn),音樂課堂因此變得生機盎然,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4 結束語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個體情況,多多對學生進行自制學具的引導,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依據(jù)學生的生活體驗情況,了解學生的音樂感悟能力,把平時的生活與音樂現(xiàn)象有效結合起來,在主動探索、思考音樂的基礎上與生活聯(lián)系,讓學生體驗到音樂學習中生動而藝術化的審美情趣。通過引導學生自制簡易音樂學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多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動手能力強了,形成一種嚴謹、細致、科學的生活、學習態(tài)度,既有效地增強了音樂教學效果,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曹磊.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受音樂美[J].成才,
2004(12).
[2]張建平.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運用器樂輔助教學[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7,7(3):67.
[3]李鋒.中小學音樂創(chuàng)作課中口風琴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1(11):97.
[4]黃世平.“器樂學具”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