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華 孫 慧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
大學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影響因素研究
李成華 孫 慧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
本文對山東某高校大一、大二兩個年級共266名學生進行了大學英語學習動機衰退影響因素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主要動機包括教師因素、教學內容、學生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其中,教師因素是最大的影響因子,大二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誘因與教師因素關系更大。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性研究表明,強化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習者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是激發(fā)大學英語學習動機的出路。
大學英語;動機衰退;影響因素
“動機衰退”(demotivation)又稱“動機缺失”或“負動機”,是指“減少或削弱行為動機的某些特定的外在力量”(D?rnyei,2005:143;孫云梅 等,2013)。也有學者認為,動機衰退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湯聞勵,2012)。其理論淵源可追溯到Corham & Christophel于1992年關于“教師課堂不當行為影響學習者動機”的實驗(李琳,2013),該實驗從情景、結構和教師因素等方面探討了學習者學習動機衰退的誘因。此后,有關學習者英語學習動機衰退因素的理論研究和實證探討在國外迅速展開。Rudnai(1996)發(fā)現學習者自信心下降是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衰退的主要因素。D?rnyei(2001)進一步研究發(fā)現,由于過多失敗經歷或缺少成功閱歷而導致的自信心下降是導致學習動機衰退的主要因素。日本學者Ikeno(2002)和Falout(2004)等人的研究也證實了自信心下降對于學習者學習動機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國內學者對學習動機衰退的誘因進行了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文秋芳(2001)探討了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學習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認為三者關系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秦曉晴、文秋芳(2002)分析了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認為學習者的動機水平是全部動機變量共同作用的因果鏈。高一虹等(2003)將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分為七大類型,認為學習者專業(yè)和英語水平對學習動機有顯著影響。周慈波、王文斌(2012)對大學英語學習者負動機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研究,發(fā)現五類負動機影響因子的共同作用導致了中國大學生外語學習動機衰退,其中“教師能力與風格”與“有效學習策略缺乏”是最大誘因。湯聞勵(2012)把非英語專業(yè)英語學習動機缺失的影響因子劃歸為英語學能、教學內容、教師個性等十項內容。高靜(2014)劃歸為衰退的自信心、不完善的教學設備等七項內容,其中自信心的缺失是最大誘因。高朝陽、何學德(2013)對210名理工科類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的調查表明,大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動機缺失傾向。
國內外關于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研究結論主要有三:一是學習者自信心缺失為主要誘因;二是教師因素為主要誘因;三是英語學習動機衰退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多數學者分析了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各種誘因,認為學習動機衰退是普遍的現象,但較少涉及不同學習階段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變化情況,對于減少和規(guī)避動機衰退誘因缺乏預測意義,也沒有針對誘因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訪談和問卷為研究工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數據分析方法,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衰退因素進行動態(tài)的研究,發(fā)現不同年級英語學習動機衰退誘因的異同,預測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可能誘因,探求減少各種誘因的方法。
本文主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許多教師反映大二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降低,這是否反映了客觀情況?
(2)不同學習階段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如何強化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山東某高校266名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大一學生126名,大二學生140名,分別涵蓋醫(yī)、管、文等專業(yè)。
2.2 研究工具
2.2.1訪談
我們共進行了兩次訪談,訪談對象是接受調查的研究對象。第一次訪談,在設計問卷前,我們在兩組受試者中分別選取高考英語成績高于120分、低于90分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學生各3名,共計18名。訪談目的是了解哪些因素對學習動機最具影響力,以此作為確定問卷試題的依據之一。第二次訪談,在預調查后,我們隨機抽取了20名預調查受試者,目的是確定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并修改問卷內容與題項。
2.2.2問卷
本研究分為預調查問卷和正式調查問卷兩個階段。兩次問卷題目主要參照國內學者高一虹、孫云梅、李琳、周慈波等設計的問卷,結合學生的反饋情況,最終依照國內學者(孫云梅 等,2013;周慈波 等;2012)普遍認可的教師因素、教學內容、學生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四類因子確定問卷題目,采用里克特五級量表(“1”為最不認同,“5”為最認同)編制而成。
2.3 研究步驟
本研究包括預調查和正式調查兩個階段。預調查階段采用訪談和預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通過訪談和學生反饋,了解和歸納學生學習動機缺失的主要誘因,并根據國內研究者設計的問卷選取60名學生進行前測,分析表明問卷的整體信度值(Cronbach α)達到 0.810,符合問卷要求。正式調查前,我們刪除了兩個相關系數較低的題目,根據學生反饋修改了部分題目的文字表述,確定了正式問卷。在正式調查階段,我們選取大一、大二兩個層次學生共266名進行問卷調查,利用SPSS 17.0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主要影響因素和大二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客觀性。
在預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我們將問卷題目數量確定為38個題項,發(fā)放給大一、大二被試學生共266名,經詳細講解問卷填寫標準,20分鐘后收回問卷,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
數據分析方法有三種:(1)信度和效度分析,主要評估問卷的內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數)和問卷對于兩個年級學生的結構效度;(2)描述性統(tǒng)計與分析,主要分析不同層次被試每一題項的均值,以及各影響因素對被試者的影響程度,回答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的問題;(3)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各影響因子對不同層次被試影響的差異度,回答大二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降低是否客觀的問題。
3.1 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正式問卷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問卷的內在一致性很好。大一問卷整體Cronbach α系數達到0.950,大二問卷整體Cronbach α系數達到0.919;四類因子項目間的內在一致性如表1所示,均為超過0.7的可接受系數。
表1 Cronbach α系數統(tǒng)計
表1顯示,教師因素、教學內容、學生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四類因子各題項之間的內在一致性很好,問卷總體系數α系數遠大于0.7的可接受系數,因此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我們對教師因素、教學內容、學生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進行了驗證性因子分析。大一和大二問卷的KMO值分別為0.854和0.773,兩個年級問卷的KMO值為0.894,sig.值均為0.000。兩個年級的項目負荷量及累計方差如表2所示:
表2 各年級項目負荷量及累計方差
表2顯示,從兩個年級調查問卷中所提取的四個因子的負荷值均大于1,累計可解釋的方差分別為56.749%和53.263%,說明該問卷對各層次學生學習動機衰退誘因的調查具備較好的結構效度,同時也驗證了教師因素、教學內容、學生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四類因子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衰退問卷的價值。
3.2 學習動機衰退的影響因子分析
我們統(tǒng)計了不同層次被試各題項均值和四類影響因子的均值,得分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題項描述性統(tǒng)計(N=266)
表3數據顯示,四類影響因子對兩組被試的影響程度排序相同,都認為教師因素影響力最大(分別為2.94和3.39),其次是學習者因素(分別為2.68和2.74),其次是教學內容因素(分別為2.57和2.58),最后是環(huán)境因素(分別為2.52和2.17)。兩組被試題項峰值分別為3.53和3.81,谷值分別為2.11和1.91,兩組數據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大一被試中有5項得分均值高于3.0;大二被試中有12項得分均值高于3.0,其中5項與大一被試重合。這表明“教師發(fā)音不標準,表達能力不高”(題項1)、“教師講解不清楚,板書不工整”(題項2)、“教師講課重點、難點不突出”(題項5)、“教材內容乏味,不生動”(題項11)和“我在外語學習中,缺乏好的學習策略”(題項22)對兩個年級的學習動機衰退影響力最大。在教師因素方面,大二學生在所列10個題項中有8項得分均值高于3.0,大一學生僅有3項得分均值高于3.0,這表明大二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誘因與教師因素關系更大。兩組被試在教學內容和學生因素方面差異不大,大一學生更關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統(tǒng)計結果表明,教師因素是大學英語學習動機衰退最具影響力的因素,其次是學生因素、教學內容和環(huán)境因素。
3.3 學習動機衰退的差異性
首先,我們計算了每位被試的38個題項的分數和,按照大一和大二兩個年級分組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大一大二學生動機衰退差異獨立樣本t檢驗
統(tǒng)計顯示,兩組被試38個題項的分數和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這表明,盡管有教師反映大二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降低,但這并不客觀。那么,教師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我們分別計算了大一和大二學生在教師因素、教學內容、學生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等四個因子方面的分數和,對四個因子得分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大一大二學生動機衰退差異各類因子獨立樣本t檢驗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大一和大二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現象在教師因素(t=-3.163,p<0.05)和環(huán)境因素(t=2.273,p<0.05)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兩組被試平均值差值95%置信區(qū)間不含0,也表明兩組平均值的差異顯著;兩組被試在教學內容和學生因素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因為大一學生在教師因素、教學內容和學生因素方面的得分低于大二學生,所以三類因子t檢驗值為正;相反,大一學生在環(huán)境因素的得分高于大二學生,所以t檢驗值為負。盡管兩組被試在教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方面呈現顯著性差異,但四類因子總得分沒有明顯差異。
兩組統(tǒng)計數據表明,大一、大二兩組學生的學習動機總體水平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教師感覺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降低,是大二學生更重視教師因素而非環(huán)境因素對學習動機衰退的影響的結果。
3.4討論
統(tǒng)計數據驗證了教師、教學內容、學生和環(huán)境是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主要因素,亦即學習動機衰退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本研究呈現出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通過對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衰退因素的動態(tài)研究,揭示不同學習階段學習者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差異性;二是教師因素是不同階段學習者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首要誘因,隨著學習的深入,這種傾向越來越明顯。
問卷統(tǒng)計性描述和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兩組被試在教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大一學生更強調環(huán)境誘因的作用,大二學生更強調教師誘因的作用;兩組被試在教學內容和學生因素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這與國外學者Arai(2004)、Gorham & Christophel(1992)、Sakai(2007)和國內學者劉宏剛(2009)、周慈波和王文斌(2012)、孫云梅和雷蕾(2013)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盡管兩組被試的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首要誘因都是教師因素,但關于因子均值的描述性統(tǒng)計表明,大二學生更強調教師因素在英語學習動機衰退中的作用。這表明,動機衰退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其強度和歸因會隨著學習時間的變化而改變。
為了更好地闡釋定量研究的結果,我們選取了10名大二學生進行再次訪談,主要問題是隨著英語學習時間的推進,學生為何越來越傾向把學習動機衰退的誘因歸結為教師因素。受訪學生普遍認為,剛剛入學時對教師、學習內容和教學設備充滿了期待,學習愿望強烈,但教學環(huán)境,尤其是硬件設備的不足和陳舊在短時間內凸顯出來,最先造成了學習動機的衰退。有學生解釋說,“有些教學設備甚至不如高中”。隨著對學習環(huán)境的適應,他們逐步把學習動機衰退歸因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等。有學生反映“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具有吸引力,教學內容也不是特別新穎,自己也越來越沒有興趣”。
不難看出,受訪學生的反映與問卷調查結論一致。學生首先關注的是最易觀察的影響學習的環(huán)境因素,對學習環(huán)境適應后,他們越來越傾向于把學習動機衰退歸因為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教學能力等與教師相關的因素。這一結論為英語教師反思教學、預測教師對學生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以及規(guī)避學生學習動機衰退的誘因具有指導意義。
復旦大學蔡基剛教授的調查也顯示,經過幾年的英語學習,認為英語水平較入學前有很大提高的學生僅為11.5%(蔡基剛,2011),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下降。
那么,如何提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為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了思路。1946年,愛德加·戴爾通過研究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習者在兩周后學習內容的留存率,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這一理論把學習留存率低于30%的聽講(5%)、閱讀(10%)、試聽(20%)和演示(30%)等學習方法稱為被動學習,把學習效率在50%以上的討論(50%)、實踐(75%)和給他人講授(90%)稱為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顧敏,2011)。這一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是:參與課堂討論、與他人分享學習內容和實戰(zhàn)訓練能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習動機。
國內學者亦研究了自主學習對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意義。劉宏剛、高越(2007)的研究表明,英語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能力呈現顯著正相關。倪清泉(2010)研究發(fā)現,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均與自主學習能力呈高度正相關。英語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能力同步演進的關系表明:自主學習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習愿望和學習動機;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形式是規(guī)避學習動機衰退的有效方式。
與教學內容、學生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相比,教學模式是教師最容易控制的因素。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結合講授式課堂與討論式課堂的優(yōu)點,提出了“對分課堂”教學新模式。這一模式包括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三個過程,核心理念是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課上教師講授重點,課下學生自主學習并內化吸收,再上課時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討論(張學新,2014)。國內許多高校嘗試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值得借鑒。
D?rnyei, Z. 2005.ThePsychologyoftheLanguageLearner:IndividualDifferenc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43.
蔡基剛. 2011.寧波諾丁漢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差異研究[J]. 中國大學教學 (1): 19-23.
高朝陽, 何學德. 2013. 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影響因子分析[J]. 外國語文 (1): 69-72.
高靜. 2014. 大學英語學習者學習負動機影響因子研究[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 152-155.
高一虹, 趙媛, 程英, 等.2003. 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 外語界, 26 (1): 29-38.
顧敏.2011. “學習金字塔”理論在高校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管理信息化,14 (21): 90-91.
李琳. 2013. 大學英語學習者負動機內部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36 (2): 65-69.
劉宏剛, 高越. 2007. 英語學習動機與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相關性初探:一項基于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實證研究[J]. 瘋狂英語(教師版) (2): 7-12.
倪清泉. 2010. 大學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性實證研究[J]. 外語界 (3): 30-35.
秦曉晴, 文秋芳.2002.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J]. 外語教學與研究,34 (1): 51-58.
孫云梅, 雷蕾.2013. 大學英語學習動機衰退影響因素研究[J]. 外語研究 (5): 57-65.
湯聞勵.2012.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研究分析[J]. 外語教學,33 (1): 70-75.
文秋芳.2001. 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 外語教學與研究,33 (2): 105-110.
張學新.2014. 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 復旦教育論壇,12 (5): 5-10.
周慈波, 王文斌. 2012. 大學英語學習者負動機影響因子調查研究[J]. 中國外語,9 (1): 48-55.
EFLLearners’DemotivationinCollegeEnglishLearning
LIChenghuaSUNHui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triggering Chinese college EFL learners’ demotivation by means of a questionnaire, with 266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as subjects. The study shows that teachers, teaching contents, students and study environment are the major factors related to EFL learners’ demotivation, with teachers’ influence being the utmost, and that sophomores are more likely to attribute their demotivation to teacher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FL learners’ motivation and learner autonomy indicates that enhancing autonomic learning, participating in classes for example, is the way to stimulate EFL learners’ motivation.
college English; demotivation; factors
H319.9
A
1674-6414(2017)05-0123-06
2017-03-10
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14CWXJ34)“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和自主學習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李成華,男,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研究。孫慧,女,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法研究。
責任編校: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