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花 陳秀意 陳曄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長期護理需求及對策。方法: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筆者所在科室6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隨機抽簽分類法將所選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參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開展長期護理干預,評估兩組患者的滿意度、生活質(zhì)量評分、BPRS評分及NOSIE評分。結果:相對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生活質(zhì)量評分更高、BPRS評分更低,NOSIE評分更好,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長期護理干預,患者的滿意度較好,生活質(zhì)量評分較高,BPRS評分及NOSIE評分更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老年精神分裂癥; 長期護理; 對策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02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0-0059-02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需求評估是目前精神衛(wèi)生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除和正常人群具有相同的需求外,同時還有某些特殊需求,目前人們對患者的需求滿足度缺乏較多的了解[1]。隨著老齡人口的逐漸增加,現(xiàn)階段我國的老年人數(shù)大約為1.6億,另外,受到各種器質(zhì)性病變和大腦衰老的影響,老年群體發(fā)生精神障礙的幾率較大,部分患者處于慢性衰退階段,老年群體存在一定的精神紊亂,另外,加上長時間的服藥,患者會出現(xiàn)較多的不良反應,因此,在此過程中開展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就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長期護理需求及對策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筆者所在科室6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統(tǒng)計分析,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長期護理需求調(diào)查》的研究診斷標準,未見其他嚴重的軀體疾病。采用隨機抽簽分類法將所選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參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齡50~82歲,平均(65.6±4.4)歲;病程1~11個月,平均
(5.6±0.2)個月。研究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齡53~84歲,平均(67.8±8.3)歲;病程3~13個月,平均(7.3±0.8)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基礎護理及定期隨訪等,結合患者的病情,給予患者對應的藥物指導。研究組采用長期護理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
1.2.1 生理需求護理 對患者進行積極的飲食護理干預,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合理的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食用容易消化的高蛋白、低脂及高維生素食物,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在開展飲食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考慮患者的營養(yǎng)需求和飲食禁忌,合理地安排患者的進餐時間,保證患者在安靜、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中休息,合理安排患者的相關作息時間,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地觀察患者的睡眠情況,若發(fā)現(xiàn)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較差,應及時采取應對的措施,保證患者的睡眠。同時需要保證患者皮膚、手足及口腔的清潔等[3]。
1.2.2 心理需求護理 針對具有失落感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地了解患者的興趣,使患者做自己十分感興趣的事,幫助患者能夠感受到生活的充實。另外,可協(xié)助護理人員照顧其他的患者,進一步體現(xiàn)患者的自身價值。伴有孤獨感的患者需要及時給予其關心,并經(jīng)常與患者進行交談,主動向患者講述治療成功的病例,耐心地向患者講述相關的治療措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使得患者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有效地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4-5]。
1.2.3 安全需求護理 幫助患者爭取生活在期望環(huán)的境中,患者的病房內(nèi)需要保證光線充足、舒適與安靜,主動向患者介紹身邊的環(huán)境,幫助患者在短時間內(nèi)熟悉環(huán)境,使得患者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關愛,保證患者心情舒暢[6]。
1.2.4 社會支持護理 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提醒患者家屬多鼓勵患者,多抽時間陪伴患者,另外,可呼吁社會重視精神分裂癥患者,進一步消除患者的偏見,給予患者充分的關注,可為患者重返社會創(chuàng)造各種積極的條件[7-8]。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滿意度。滿意度評分標準:總評分≥90分為一級滿意:80~90分為二級滿意;70~80分為三級滿意;<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一級滿意+二級滿意+三級滿意)/總例數(shù)×100%。(2)生活質(zhì)量評分?;颊叩纳钯|(zhì)量改善情況采用QOL進行評分(滿分60分,<20分為生活質(zhì)量極差;20~30分為較差;30~40分為一般;40~50分為良好;>50分為優(yōu)。(3)BPRS評分及NOSIE評分。采用簡明的精神病量表(BPRS評分)對6種心理因素進行評分,采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評分)對患者的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整潔、抑郁、激惹、神經(jīng)病性表現(xiàn)及遲緩進行評估,7項指標中按照具體現(xiàn)象或癥狀的出現(xiàn)頻度,分為0~4分的5級評分法,社會能力、興趣、個人整潔得分越高,說明患者恢復得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Epidata 3.0軟件錄入所有的數(shù)據(jù),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滿意度
研究組總滿意度(93.33%)明顯高于參照組(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生活質(zhì)量評分
研究組患者的軀體、心理、社會功能及物質(zhì)生活等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ndprint
2.3 BPRS評分
研究組患者各方面心理因素的BPRS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NOSIE評分
研究組患者的各項NOSIE評分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病因較為復雜,同時該病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也具有較大的不同[9]。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的逐漸衰退及缺損,使得患者的生活能力不斷地下降,需要從家庭和社會中獲取生活和醫(yī)療上的幫助。這種需求可從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性多方面進行具體的表現(xiàn)[10]。
本次研究中,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長期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BPRS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NOSIE評分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具體原因如下:精神殘疾程度較重的患者已經(jīng)散失了日常基本生活、社會交往、家庭及社會職能,在社會救助等方面的需求高?;颊叱哂姓H说纳砗托睦硇枨笾猓枰t(yī)護人員對該病患者進行高度的重視和尊重[11]。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過程中需要注重患者的個體化差異,同時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及生理開展積極有效的護理,同時可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進一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得患者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幫助患者的病情快速恢復[12]。
綜上所述,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長期護理干預,患者的滿意度較好,生活質(zhì)量評分較高,BPRS評分及NOSIE評分較好,值得臨床進一步進行學習與借鑒。
參考文獻
[1]楊蓓,楊翔,李雪,等.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對家庭探視心理需求及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6,45(34):4834-4837.
[2]高小麗.聚焦解決模式在焦慮癥住院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6,30(21):2687-2688.
[3]丁寧,梁可美,李業(yè)平,等.團體心理治療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安徽醫(yī)學,2016,37(2):212-213.
[4]古瑋娜,張冬紅.Orem自理模式訓練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總體幸福感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6):79-81.
[5]魏引皊.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應用效果[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6,14(17):108-110.
[6]劉朝玉,侯麗華,黃海峰,等.藥物管理訓練式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BPRS及SDSS評分的影響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9):2625-2627.
[7]李凈.奧瑞姆自理理論-支持教育系統(tǒng)在老年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2):273-274.
[8]陳兆紅,駱愛蘭,劉富英,等.治療性溝通技術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行為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5):683-685.
[9]吳麗媛,劉文廣,王蓮群,等.品管圈活動在慢性衰退期精神病患者護理質(zhì)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7):923-925.
[10]劉娟,王靜.老年精神科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干預[J].臨床研究,2016,24(8):117-118.
[11]白鳳波.分裂癥實施ISP康復護理[EB/OL].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0):4019-4020.
[12]李曉燕,王曉靜,鄔宏,等.ICU中精神病患者的軀體疾病類型及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8(1):83-84.
(收稿日期:2017-03-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