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蕓茜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們時時處處都在接觸和運用著語言文字。漢語是我們的日常交際工具,語文學習有無限豐富的資源和機會?!罢Z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蹦敲矗覀?nèi)绾芜\用好這些學習資源,助推語文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語文學習的潛力,學好語文、提升能力?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應當立足語文的實踐性,引導學生嘗試,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語文教學要從引導學生自主嘗試入手,鼓勵學生主動體驗,把課內(nèi)課外結合,把學習與生活結合,真正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學習能力。
一、從課堂出發(fā),在嘗試中體驗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闭Z文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能當導演,做引路人。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語文教學要立足課堂,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積極思考,鼓勵他們質(zhì)疑問難,引導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鼓勵他們嘗試閱讀、寫作等。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我學習,以人為本的教學活動的中心也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能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不一味的“接受”。學生不再是單純的教育客體,而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語文作為工具也會遇到千奇百怪的變化,情景無法預設,生活不能導演,所以,語文教學不能拘泥于本本,課堂教學也不應死氣成成。語文教學應有創(chuàng)新思維,課堂教學要大膽嘗試,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自主體驗,營造足夠寬廣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地翱翔。要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閱讀體會,我們不要怕學生學不好,總是嚼碎后喂給學生會,他們永遠就不會有咀嚼的能力和習慣;多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探索答案,不要怕學生答案不標準,老師的答案再標準也只是老師的體驗和感悟。
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筆者沒有一上就講文言實詞虛詞,講寓言含義。而是讓學生自己讀,不認識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詞句查資料。出于對故事的好奇,學生查字典翻資料,十分帶勁。在學生搞懂基本文意后,我拋出幾個問題,鼓勵學生想一想“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的優(yōu)缺點,如何看待?假若是你,你怎么辦?學生的答案豐富多彩,有的查看資料后答案中規(guī)中矩,有的自己組織答案,語句不標準,概括也不完整,甚至觀點偏激。仔細分析,學生查資料找答案的過程,就是一種自我嘗試,就是一種探索真知、體驗成長的過程。
不僅如此,在這一過程中你會驚異地發(fā)現(xiàn)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整理學生對“愚公”和“智叟”優(yōu)缺點分析的時候,有的學生提出愚公的時代局限性和智叟的認識片面性,說得不完整,也有可能是查閱了資料,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語文的興趣,尤其主動嘗試、積極思考,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況且,其觀點的確有一些創(chuàng)新和閃光之處。所以,有人說,只要你敢于相信學生,他就會給你創(chuàng)造奇跡。只要你敢于讓學生去嘗試,去體驗,你的語文課堂就會生動活潑,你的語文教學就會多姿多彩。
二、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體驗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桎梏,語文教師受到各種評價考核的束縛,教學思維故步自封,教學內(nèi)容因循守舊,奉行本本主義,教學局限于書本,講授局限于課堂,把豐富多彩的語文變成枯燥無味的課本,把精妙絕倫的文章肢解成字詞句篇,課堂成為手術室,教師成為解剖師。語文學習脫離了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造成教學內(nèi)容的單調(diào)、乏味,學生沒有嘗試的體驗和學習的樂趣。試想,這樣的語文如何及其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教學如何不讓學生厭倦。我們要跳出語文教學的枷鎖,還語文教學以鮮活、生動、豐富與多彩,就還語文以本來面目,讓其回歸其生活的本源。
語文來源于生活,語文也服務于生活,這是語文工具屬性的本質(zhì)所在。《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xiàn)實?!边@就是當下所說的“大語文”教學觀。說起大語文,有人會覺得好像新潮。其實不然,《紅樓夢》里有一副對聯(lián)“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的就是這個“大語文”?!按笳Z文”教育觀念下,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語文就是生活,生活就在學習,老師不只一個,課堂不止一處。
三、從活動深入,在快樂中體驗
語文是工具性學科,實踐極強。語文教學要注重實踐,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運用能力,不能學的是書面語,就只會書面表達。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在于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說,學了語文要會說話、能交流,能正確表達思想、交流感情,否則語文就白學了。所以,我們要設計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一次強化語文的運用,避免語文僅僅是“書面上的字詞句篇段”。不過,在設計教學實踐活動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地位,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活動和組織活動,自己去評價活動效果??梢宰寣W生組織閱讀實踐類活動,如整理報刊資料、摘錄名篇佳句、交流讀書心得;可以組織聽說訓練類活動,如聽故事后復述、聽錄音辨別正誤、聽記比賽等;可以組織寫作練筆類活動,如班級日記、故事接龍、觀察日記;可以組織書法類活動,如辦手抄報黑板報、參觀書法展;還可以組織社會實踐類活動,如參觀調(diào)查、廣告詞診病、寫貼春聯(lián)等。這些活動,既與學生的學習相關,又能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們的興趣,讓他們在活動中嘗試語文運用,體驗學習的快樂。
語文教學注重實踐,不僅可以通過在活動不斷嘗試來增強學生體驗,還可以在教學中加強“學用結合”來增強學生角色體驗,促進其感悟,感悟生活、體驗快樂。如教學《春》時,作者描寫春景出神入化,就可以鼓勵學生發(fā)展思維,展開聯(lián)想空間,與春天對話,然后反饋交流思想,進行小練筆。
時代日新月異,教學不斷變遷。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其作用和地位毋庸置疑。語文教學也是我們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的一項課題。筆者從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亦需要語文課。語文教學要利用好生活資源,鼓勵學生不斷嘗試,引導學生在生活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充實,在充實中成長,在自主探索中日積月累,悟得終身學習的方法,獲得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情感,體驗語文學習中的樂趣,感悟語文之美、生活之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