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樓
核心提示:機器能否取代你,關鍵在于是你操控機器,還是機器操控你。
假期回老家,和家人一起閑聊,不知怎么竟聊到了未來機器人取代我們的工作這個話題。
8歲的外甥女對我說:“您擔心啥?您是藝術家啊,機器人又不會畫畫。”
我故意沮喪地說:“畫賣不出好價錢,那也沒前途,用不著機器人取代我,我就被淘汰了?!?/p>
外甥女一本正經地說:“您可以去大學當老師,要不在我們小區(qū)辦個藝術培訓班也行。還有,畫繪本、設計玩具,這些都有前途。關鍵是您要有創(chuàng)意。”
外甥女的口吻像大人。我也認真地問道:“請教你一下,創(chuàng)意是什么?”
外甥女拿著手邊的一袋餅干說:“你知道我為什么買這種餅干嗎?因為袋子里有冰雪奇緣冰箱貼。”
我拿過包裝袋瞧了瞧,原來每款包裝都附帶一張冰箱貼,8張是一整套。而外甥女上幼兒園時就喜歡《冰雪奇緣》里的動畫人物,她也有搜集冰箱貼這個愛好。
我說:“這沒什么。我上初中時,流行一種干脆面,袋子里有小浣熊卡片?!?/p>
傍晚,外甥女拉著我逛超市,神秘兮兮地選了一些商品?;氐郊?,她向我展示成果——一款來自新加坡的動物樂園餅干,包裝盒上有連線游戲,把動物和它的食物相連。外甥女說:“你看,我可以邊吃餅干,邊教妹妹英文和動物知識。”
這時,兩歲多的小外甥女跑了過來,拿起一盒小豬佩奇餅干讓我拆開。拆開才知道,包裝盒的背面是一幅“小豬佩奇一家人旅游”的填色圖畫。小外甥女喜歡小豬佩奇,也喜歡涂鴉。接著,外甥女又拆開一盒酸奶,包裝盒里有汽車總動員的立體拼圖。
驀然,我明白了,如今物資豐富,零食的口味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重要,他們看中的是,這個包裝圖案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卡通明星,包裝袋里是否有新奇的玩意兒。雖然我們兒時也流行過搜集小浣熊卡片,但吃干脆面是“剛需”啊,別無選擇!
再回到我和家人無意中聊到的機器人話題。其實,只要你的工作是獨特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能滿足個性需求,那么你就不必擔心自己被淘汰。借用外甥女的話說,你的工作要有創(chuàng)意。這個創(chuàng)意似乎可以理解為:滿足消費者或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舉例來說,我姐姐是大學教師,姐夫是醫(yī)生,他們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嗎?答案并非是“Yes”或“No”這么簡單。不論什么職業(yè),用以輔助的機器會越來越多。機器能否取代你,關鍵在于是你操控機器,還是機器操控你。教師和醫(yī)生的職業(yè)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不思進取,一樣會出局。
當然,有的職業(yè)不會再走俏,比如汽車流水線上的熟練技工?,F在,熟練技工的收入超過了很多行業(yè),然而再過幾十年,機器人很可能會取代他們。
相對于制造業(yè),服務業(yè)的情況或許好一些,因為服務業(yè)更講究個性化體驗。于是,“創(chuàng)意”會日益顯示出它的價值。比如,包裝設計將更加講究,包裝不僅具有更多的功能——巧克力盒子同時也是首飾盒、音樂盒或儲錢罐,享用起來更方便、有趣——巧克力可能讓你回憶起初戀或失戀的滋味。你也許被包裝上的一個色塊所吸引,那也是創(chuàng)意。
事實上,我們身邊已有很多產品和服務富有無限的創(chuàng)意。從產品定位到包裝設計,從售賣模式到粉絲維系,甚至到公司戰(zhàn)略,創(chuàng)意無處不在。未來,或許是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未來。(支點雜志2017年11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