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琴
【摘要】目的 探討康復運動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來我院心內科就診的128例慢性心衰患者的資料,并將其按照就診時間順序分成對照組(n=64)和研究組(n=64)。對照組所有患者根據病情、病因全部實施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觀察組所有患者除了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外,還進行針對性的康復運動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率情況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優(yōu)良率。結果 觀察組所有患者心功能改善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優(yōu)良率也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療中,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聯合康復運動,對于患者心功能情況及生活質量均有顯著的改善,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于慢性心衰治療方法的滿意度并給予肯定,減少了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在臨床中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康復運動;慢性心衰;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2..02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ANG Xiao-qin
(Chen jiaqiao hospital, Pearls district, Chongqing city,Zhongqing 401331,China)
慢性心衰的治療不僅是為了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而且也是為了降低因心衰引起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1]。因此本文選取128例慢性心衰患者,并通過分組比較方式,探究康復運動在慢性心衰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并取得滿意結果,現將過程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來我院心內科就診的128例慢性心衰患者的資料,并將其按照就診時間順序分成對照組(n=64)和研究組(n=64)。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65~85歲,平均年齡為(70.15±4.83)歲;心功能分級:Ⅱ級25例,Ⅲ級17例,Ⅳ級22例。研究組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為(68.34±3.67)歲;心功能分級:Ⅱ級24例,Ⅲ級26例,Ⅳ級1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臨床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64例患者全部根據病情實施常規(guī)且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包括強心劑\擴血管藥物的應用。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性藥物治療基礎上應用康復運動指導進行治療后,并對本組所有患者根據不同的心功能分級定制不同的康復運動計劃,具體如下:心功能Ⅱ級患者:鼓勵患者適量進行戶外運動,包括散步、慢跑等,保證每天有充足且高質量的睡眠。心功能Ⅲ級患者:患者在入科后應囑其臥床休息,在病情穩(wěn)定后,護士輔助患者在床邊進行簡單且力度小的活動練習。醫(yī)護人員及家屬在患者運動練習時,應耐心指導和幫助,鼓勵患者增強信心,并有效控制患者運動時間,運動頻次應少于5次/天,運動時間少于15 min/次。心功能Ⅳ級患者: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應向患者和家屬交代病情并講解臥床的重要性,嚴格要求患者絕對臥床,并及時有效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并積極幫助患者在床上進行飲食起居。并定時幫助患者在床上進行適量的關節(jié)活動。待患者病情好轉或者穩(wěn)定后,鼓勵患者下床進行適量的功能性活動。在患者進行適量活動時,應密切注意對患者血壓、心率、呼吸等基本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率情況及兩組患者在院期間生活質量的評價。評價標準:醫(yī)院環(huán)境優(yōu)良,患者對護理服務很滿意為3分;醫(yī)院環(huán)境一般,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一般為2分;醫(yī)院環(huán)境較差,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不滿為1分[2]?;颊咴卺t(yī)院的生活質量優(yōu)良率=(2分+3分)所占的比例。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數據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有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并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率情況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心功能改善率為96.875%;對照組心功能改善率為90.625%,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率比較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優(yōu)良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優(yōu)良率為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88%,兩組比較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 論
慢性心力衰竭包括左心衰和右心衰,是由于心臟供血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組織代謝需要而導致的進行性加重的臨床病癥。隨著我國人口不斷的老齡化,慢性心衰疾病發(fā)病率也在不斷的增加。據相關文獻可知,由于慢性心力衰竭幾乎都伴有各器官明顯阻性充血(淤血)的表現,故又稱充血性心力衰竭,其發(fā)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常見[3]。老年患者體質較弱,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心功能恢復慢,為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加快康復速率,因此,在接受常規(guī)的強心藥物治療之余,本文還聯合了康復運動進行慢性心衰治療的研究,據本文研究可知,應用康復運動治療后的研究組對于心功能改善率情況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在生活質量評價上,研究組的生活優(yōu)良率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由此可見,康復運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率,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消極情緒,為患者增加抗病信心,也為患者的后期治療與康復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 華,張振英,劉艷玲,等.運動康復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6,44(3):54-57.
[2] 楚云杰,劉兆政,張守琳.運動康復療法對慢性心衰患者血漿腦鈉肽及醛固酮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3):5989-5991.
[3] 古 平,潘 波,牟海剛.急診PCI與擇期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對比分析[J].現代儀器與醫(yī)療,2014,20(2):48-50.
本文編輯:王 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