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傳世,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課程中心課程室主任,北京市學科帶頭人,教育部國培專家,教育部、北京市多個項目評審、培訓專家。研究涉獵課程教材教法、語文教育、國學教育、中高考、學習性評價、專題教育等多個方面。組織、參與了從“九五”到“十二五”多項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十多項成果分獲國家、省級一等獎;發(fā)表文章、論文百余篇,主編、獨著、參編教材、著作百余部。
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有名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意思是說,輔助君王使他的德聲在堯舜之上,又使社會風尚敦厚淳樸起來。這是封建社會里少年杜甫的夢想,但寫這首詩的時候,他的夢想完全破滅了,最后落得“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的漂泊結(jié)局。既然杜甫已成前車之鑒,為什么還要把教育擔當定義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呢?
首先,社會需要“君子”。這里要拓展一下杜甫的說法。一是關于“君”的理解。杜甫所說的“君”是古代帝王,而此處的“君”也取“君子”的意思,喻指教育對象?!熬印痹诠糯菍τ械赖滦摒B(yǎng)的人的尊稱,取用它,既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希望教育把培養(yǎng)“君子”當成目標之一,讓我們的后代有堯舜一樣的德聲。二是關于“再使風俗淳”。如果我們的后代都有君子品格,社會風俗必然好,此其一;如果教育者把引導學生肩負“再使風俗淳”的社會責任當成教責,我們的后代都懷揣著這份夢想?yún)⑴c社會改造、從事生產(chǎn)生活活動,“風俗淳”就能由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
其次,“風俗淳”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一方面,語言環(huán)境開始惡化,行為舉止開始異化。語言粗鄙、放肆、無所顧忌、違規(guī)表達已堪稱重災區(qū),特別是網(wǎng)絡語言,已危及到了漢語生態(tài)。語言是文化的外殼,語言環(huán)境的惡化現(xiàn)象說明文化的淺薄化取向。行為舉止輕佻、亂倫、泛性取向、暴戾乖張已扭曲失形,特別是媒體引導,已生生踐踏了“禮儀之邦”的尊嚴,也背離了“個性解放”的原旨。另一方面,政風、民風、教風出現(xiàn)走低趨勢。前些年,在民間茶余飯后的談資中,把通過腐敗路徑為家庭、為家鄉(xiāng)謀利益當成榮耀,把子女官大、撈錢多、接受送禮多的家庭當作艷羨對象,把官員將公路修到自家屋場與墓地、為親戚辦城市戶口或低保等看成光宗耀祖,把個體為家鄉(xiāng)的迷信投資當成公德,更有甚者甚至“笑貧不笑娼”!農(nóng)村原來是儒家文化的最后留守地,現(xiàn)如今有的地方田地荒蕪,不少成人成天泡在麻將桌上續(xù)寫麻將人生,孩子在休閑時間則是開展拇指運動、續(xù)寫游戲人生。我們可能不敢追問:那些蓋起來的樓房、那些致富者,多大程度上是通過勤勞勤儉、奉公守法所得?有多少網(wǎng)站在傳播非法、不健康、不道德的內(nèi)容?那些參與生產(chǎn)有毒食品、地溝油以及非法活動的家庭,是否會成長出“地溝油二代”“毒食品二代”“違法二代”呢?政界、教育界、商界,書店、微信群甚至街談巷議中,到處充斥著庸俗的哲學觀,身體健康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消極人生的重大借口!
在這樣的時刻,教育者必然要站出來,體現(xiàn)社會擔當,勇敢地說“不”!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做以下工作。
引導人從小樹立社會理想。社會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動因,歷史的推動、文明的嬗變離不開歷史上那些具有社會理想和人生抱負的人士。而當今的教育似乎不如以往那么重視社會理想教育了,當今的兒童生活在一個消解意義、嘲笑一切、解構(gòu)價值的環(huán)境中,無所謂理想不理想。其實,每個孩童心里都有一個美好社會的影像,至少那些童話書里有;每個少年、青少年心里也有,至少那些歷史書上有。我們需要去激活它、不斷地勾畫它,并使得他們愿意為之奮斗不息。當然,我們需要從杜甫式的悲劇中走出來,引導他們一步步抵近,而不是隨著成長而不斷地失落、退隱,最后從了流俗。
激勵人敢于直面社會問題。世風日下是典型的社會問題,從文學和史書的描述中不難發(fā)現(xiàn),每個時代都會有世風問題,今天的問題既不要小題大做,也不要大題小做,“直面”是首先要持的立場。我們既給兒童美好的一面,也讓他們知道在可見的社會之外,還有模糊的世俗社會、潛規(guī)則社會、黑社會。其次從道義的角度對這些社會問題展開討論、加以辨別、開展理性分析,形成基于道義的理性結(jié)論,而不是相反,把潛規(guī)則當作天經(jīng)地義,奉為寶典。
帶動人開展移風易俗教育。風俗折射出社會的文明,也反映國民的素質(zhì)。移風易俗教育的基本原則是:首先教育者自身和被教育者不被玷污,然后再去教育和影響他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不良風俗逐一列出來,先從家庭和校園開始,然后觸及社會,形成不同主題,接著通過搜集材料、組織研討、提出批判性和建設性意見、達成共識、身體力行、影響他人等環(huán)節(jié)逐一落實,并制定“移風易俗能量評價指標”,督促評價,激勵引導。
教育引導學生做有責任擔當?shù)摹熬印保@也是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教育的擔當就是人生的指南針。社會風氣需要一代代的人去純化,用我們的教育行動去改變世俗生活的生活方式,筑起民族偉大復興的中華新家園需要心中有凈土,眼中不容沙。
編輯 _ 付江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