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玲
這篇《“四朝元老”周有光》據(jù)事“直書”,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文章所展示的人物既具有鮮明的個性,又能體現(xiàn)時代特征,血肉豐滿,心靈真實。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文章抓住能反映人物思想風貌本質特征的典型事件來記述。人物傳記要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時,選擇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詳細記述,把不能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事件擯棄或一筆帶過。從各種素材中加工、提煉,選擇最能表現(xiàn)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來寫。周有光先生生活了112年,人生經(jīng)歷豐富,社會貢獻卓著,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文章1、2、3段用非常精練的語言概括了周先生前五十年和后五十年的人生經(jīng)歷,說他是“四朝元老”,而在9、10、11段中卻用大量篇幅寫到了他搬到北京住小洋樓、下放“五七”干校和下放寧夏的幾件事,表現(xiàn)出這位世紀老人處事不驚、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二、把所寫的人物放到他所處的社會關系中去。從表面現(xiàn)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種社會關系的內部,抓住人物的本質進行記述。周老一生經(jīng)過了晚清、北洋、民國和新中國四個時代,學習經(jīng)歷豐富,涉獵多個研究領域,文章借用周老的學生、教授張森根的評價做了本質性的總結:他在學術生涯中所獲得的成功和成就,達到了近乎圓滿的境界。對于周老在文革時期的經(jīng)歷,文章只字未提文革社會背景,卻用“很有趣味”的一件事——周老和教育家林漢達對著高粱地“演講”——再現(xiàn)了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在困境中志存高遠和對學術的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三、善于對人物作出公允的評價。傳主人物往往是有時代特色和社會烙印的,這就需要作者對人物作出公允客觀的評價。本文從人生態(tài)度方面對周有光作出的評價是“周老一生不僅淡泊名利,而且,面對人生的困境也是樂觀豁達”;對周有光在漢語拼音方面做出的貢獻,評價是“采用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在中文信息處理技術方面顯示出極大的優(yōu)越性,為漢字信息化、漢語國際化、普及普通話和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四、抓住人物的言行和細節(jié)。恰當?shù)赜浭鲂∈?,能見微知著、增強傳記的可信性和感染力,思想支配行動,行動表現(xiàn)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動也就不一樣。記敘人物行動,是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的重要方法。例如周有光自敘“遇到困難,你要找一個縫縫,從這個縫縫里面可以走出去?!母飼r,下放‘五七干校,只許帶一本書,可我?guī)Я瞬煌淖值摹睹飨Z錄》一共20本,開始做比較文字研究”,就體現(xiàn)出其樂觀做人、勤奮治學的精神。周老戲言自己“前者是半途而廢,后者是半路出家”,表現(xiàn)出的是一個學者的自謙和自得。
綜上,我們在閱讀人物傳記時,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一、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實用類文本閱讀的基礎,分析綜合、鑒賞評價和探究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從讀物中辨別各種信息的性質,篩選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達到閱讀目的、獲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這里所說的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把握這些信息,是解讀文本的關鍵。
二、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人物傳記的語言從總體上講,要求準確、平實、客觀,也要求生動、文學化。其結構一般按事物的發(fā)展順序、人物性格的邏輯、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來安排。對其結構的把握要從文本主題出發(fā),探討其安排的內在邏輯。
對傳記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是把握文本內容的重點。人物傳記的中心在于人物的個性和品質,閱讀時關注與此相關的部分,有利于快速準確地把握中心。
三、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人物傳記的特點是真實和生動。人物傳記首先要真實可信,司馬遷秉筆直書,首倡“信史”。真實要求傳記所用材料翔實,能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對人物評價客觀公允。生動就是要把人物寫活。許多人物傳記,直通人物心靈深處,展示出人物復雜多變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達到了真實性和生動性的統(tǒng)一。舉凡一切文學表現(xiàn)手法在人物傳記中都有運用。人物傳記閱讀考查的重點在于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對展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的評價、對作品社會價值的判斷。
四、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實用類文本一般注重事實,崇尚客觀,力避作者主觀傾向的介入。但傳記人物的確立,離不開作者獨到的眼光,離不開作者體察特殊事件和人物的社會價值的敏銳判斷,離不開作者廣泛而極具價值的學術視野。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閱讀實用類文本,要善于從作者的評價入手,結合文本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把握并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