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 城
讀朱镕基憂國憂民詩一首
□ 干 城
2009年9月,《朱镕基答記者問》一書問世,出版不到一個月,發(fā)行量已近百萬冊。朱總理的黨性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又一次征服了民心。
今年五一小長假,我拿起此書,從頭至尾閱讀了一遍。這使我聯(lián)想到,兩年前去湖南張家界旅游時,看到朱總理寫的一首詩。這首詩寫于2001年3月,后來刻石成碑,豎立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入口處。導游告訴我,此詩當時還沒有公開發(fā)表。詩的內(nèi)容是關于綠化的,但憂國憂民之心溢于言表,十分感人。盡管那時下著大雨,我仍然冒雨佇立碑前,把全詩抄錄了下來。
重訪湘西有感 并懷洞庭湖區(qū)
湘西一夢六十年,
故地依稀別有天。
吉首學中多俊彥,
張家界頂有神仙。
熙熙新市人興旺,
濯濯童山意怏然。
浩浩湯湯何日現(xiàn),
蔥蘢不見夢難圓。
朱總理為人一貫低調,不喜歡公開題字,能在張家界風景區(qū)見到他的詩作,真讓人高興。2001年3月,朱總理來到湘西,賦詩抒懷,對中國綠化步伐的遲緩,憂心忡忡。中國人很多,但種樹不多,成活不多,到處是“濯濯童山”,他很難過。朱總理說,哪年哪月,中國的人“浩浩湯湯”,中國的樹也“浩浩湯湯”,那就好了?!笆[蘢不見夢難圓”,朱總理憂國憂民,關懷民生的赤誠之心,盡在詩中。
朱镕基同志是我最崇敬的領導干部之一。他的黨性修養(yǎng),他的拳拳愛民之心,是各級領導干部學習的楷模,也是我這個退休老記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