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陽
摘要:《破損的戒指》中,主人公“我”無奈遭遇不幸的婚姻,但“我”心底清楚,女性的命運絕不是生來就注定是悲慘不幸的,“我”也不再滿足于那些提倡隱忍和自我犧牲的消極思想。最終,“我”再也無法忍受與與丈夫的這段錯誤的婚姻,而且丈夫也絲毫沒有悔改之意,因此 “我”只有決定和他離婚,并深切告誡其他女性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本文從呼吁人性解放的角度剖析舊時女性所受到的不公待遇,據(jù)此進一步了解作者清水紫琴的女權主張,并通過家庭、孝行對個人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這一側面來重新解讀這篇小說。
關鍵詞:女權運動;家父長權;男尊女卑;道德綁架;人權
一
《破損的戒指》以第一人稱回想的方式描繪了女主人公的不幸?!拔摇睆男≡趯W校里受到的教育便是“隱忍服從”和“自我犧牲”,而在家里,這些儒家教義更是每天在“我”的父母身上真實上演?!拔摇睍r常覺得女人的命運真是太沒意思了,所以能不能一輩子不嫁人,快快樂樂地生活呢?但結果卻是意料之中,被父親強迫結了婚。不幸的是,婚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丈夫原本在外面就有別的女人這件事。就這樣過了兩年“悲慘而又不得志”的婚后生活之后,正好趕上日本的女權運動剛剛興起,于是那些先進思想便在“我”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拔摇币膊辉贊M足于那些提倡隱忍和自我犧牲的消極思想,最終,“我”意識到與丈夫的婚姻是個錯誤,而丈夫的態(tài)度也沒有任何改變,所以無法實現(xiàn)改造丈夫的思想這一目的的“我”只能決定和他離婚,并深切告誡其他女性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
《破損的戒指》是清水紫琴在24歲(1891年)時發(fā)表在《女學雜志》上的第一篇小說,獲得了森歐外等人的一致好評。然而稍令人驚訝的是,對于作者清水紫琴及這篇小說的先行研究卻顯得有些單薄。不僅如此,在所能夠查閱到的先行研究中,例如日本學者笹淵友一的文章「こわれ指輪·一青年異様の述懐<清水紫琴>–その浪漫性–」、中山和子的文章「清水紫琴研究」、江種滿子的文章「清水豊子·紫琴(一)(二)」等,雖有結合作者自身經(jīng)歷的文章解讀,也有偏重于作者自身的分析,但關于“家庭”、“孝行”對于個人的負面影響卻沒有提及。對此,本文將給出個人見解。
二
在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沒有受到父親和丈夫的尊重,而母親則是沒有能力站出來保護“我”,使“我”、以及她自己,受到女性應得的尊重,所以才有了作品中“我”被強制的結婚以及最終無奈的離婚。因此本文在這一部分將作品中個性解放的要求分為婚前在娘家的情況和婚后夫妻生活的情況這兩個方面來論述。
(一)婚前在娘家得不到尊重
父親命令“我”嫁人時,“我”和父親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我學習還很不夠,所以現(xiàn)在有點猶豫...”我話還沒說一半,父親眼睛里就射出一道寒光,瞪著我說:“什么學習不夠?說什么傻話!尋常的那些學習不都讓你去學了嗎?哪里不夠?哪里不稱你的心了?任性的家伙!”他用尖銳的語氣直言不諱地訓斥著我......“請讓我去東京的女子師范學校...”這次又是話說一半就被父親打斷了:“什么,師范學校!噢,你想當小學老師,那之后你又能怎么樣呢?一輩子都一個人過嗎?那可不是簡單的事!別胡說八道了,你乖乖聽話就是了,你母親會告訴你現(xiàn)在的情況,你好好聽著就行!”說完騰的一下子站起來走開了。
在這里存在著兩個問題點,一個是當時社會的家父長權制對人性基本權利的無視,另一個是孝行對人的自我需求甚至人權的道德綁架。這兩點無一是建立在尊重個人意志甚至人權的基礎之上的。
第一,當時的社會制度是“家父長權”,即一個家庭中的家長,對家族成員有著支配、統(tǒng)治的權利。加之當時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家長這一角色自然是由男性來扮演的。因此,家庭中的父親、丈夫,有著絕對的權利。再者,“我”從小就目睹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這無疑對“我”的婚姻觀的形成方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作者所處的年代及社會背景下,女子到了所謂的年齡而不結婚會被當成笑柄,若違抗父母之命則會被看作不孝。“家父長權”決定了作為家庭成員之一,“我”的婚姻的決定權,甚至“我”人生道路的選擇權,都被迫轉(zhuǎn)交給了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雖然后悔“當時我怎么沒有再強硬一點地拒絕呢”,但是我們試想一下,即使“我”當時更強硬地提出了拒絕,那結果會有所不同嗎?我認為是不會的。父親只會比“我”更強勢地訓斥、逼迫“我”,而且到那時,若“我”反抗的太激烈,說不定母親也會懼于父親的權威,并且為了避免“我”和父親之間起更大的沖突而使“我”受到更大的傷害,而選擇站在父親那一邊來勸說“我”,那樣的結果可能是更加不愉快的。
第二,自古以來為大家所贊頌的孝道變成了道德綁架的加害者?!拔摇币贿吤鎸χ豢蛇`背的父母之命,一邊面對著自己內(nèi)心不情愿的痛苦,這使“我”陷入了掙扎糾結的兩難境地。說是糾結,但實際上現(xiàn)實擺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順從父母之命。前文也提到,若違抗父母之命,會被看作是不孝;而孝順,又以順為孝,這都捆綁著“我”無法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選擇與決定。“我”在孝順父母和遵從內(nèi)心這個無法稱為矛盾的矛盾中痛苦著,時代注定了“我”只能犧牲自己,孝道也變味成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無形的道德綁架。
父親看著“我”時,是一副“你敢說不試試看”的志在必得的表情;而坐在一旁的母親,想必也是憚于父親向來兇暴的脾氣而不敢為“我”辯護,只是一臉擔心地看著“我”,一副“你還是快點答應了的好”的表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母親是父親的“幫兇”,是這場道德綁架的殘忍的加害者之一:她的無所為變成了一種有所為,她默許了父親的專橫和他對家人的感情的漠視。
我們把孝順放在作品中的時代背景下來看,親情的分量在家父長權制的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父親不在乎“我”的感受;母親雖然擔心“我”,但“家父長權”不允許她有反對丈夫的發(fā)言權,所以她的感情并不會起到任何實際的作用,反而使“我”自責是不是自己這場不幸的婚姻使原本就身體抱恙的母親去世了。而這,正是所謂的孝順父母、親情的羈絆所引發(fā)的自責,是“孝”對人的自我自由意志及情感的道德綁架。
(二)婚后受到丈夫人格上的“虐待”
櫻花盛開的時節(jié),“我”潦草完婚,雖然丈夫偶爾也會說給“我”買這個買那個,但“我”與他卻怎么也親近不起來。直到有一天,“我”從家里的女傭那里得知丈夫在外面有女人的事。原來,直到“我”嫁過去的前五六天,家里都還一直住著另外一位“太太”。后來,丈夫便經(jīng)常三四天都不回家,有時深夜帶著一身酒氣回來,卻還恬不知恥地罵“我”開門開晚了,害他的敲門聲把鄰居都吵醒了;說“我”悠閑地睡覺,卻讓自己的丈夫站在門外。
就在“我”過了兩年悲慘不幸的婚姻生活之后,女權論開始興起,“悲慘不幸絕不是女子的天命”這一論調(diào)終于在日本出現(xiàn)了。而當“我”試圖向丈夫傳遞這種思想時,卻又遭到他的侮辱:“又來顯擺你那點小聰明啊”。身為妻子,“我”沒有受到丈夫的尊重:他身為有婦之夫卻還一直和其他女人有不正當關系;作為丈夫經(jīng)常出言侮辱妻子,毫不顧及“我”的尊嚴,蔑視“我”的人格、人權。
首先,他在同“我”結婚之后依然與婚前交往的女性保持關系。從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中我們可以知道,1870年12月20日,明治政府頒布的《新律綱領》公認妾的存在,并認定妾與妻有著同等的地位①。這也就是舊制習俗的一夫多妻制的蔓延。因此,“我”的丈夫被一夫多妻制包庇,實則身處雙重婚姻之中。
其次,他時常訓斥、辱罵“我”,認為“我”身為一個女人,懂了點知識就炫耀起來,非常自大。“我”發(fā)自內(nèi)心想勸解他,但因為他從心底里蔑視女性,而且家父長權制又使他對于擁有絕對支配、統(tǒng)治權的自己有著無比的優(yōu)越感,所以他對“我”的所作所為隨心所欲,女性應有的權利、一個人應受到的尊重等等,這些根本不存在于他的意識中。
因此,我們可以認定,“我”在婚后受到了丈夫精神上、人格上的“虐待”,而這種“虐待”的傷害程度絲毫不亞于肉體上的虐待。
繼而,家父長權的男權社會對“我”的傷害可見一斑。落后的封建社會中充斥著的種種不平等的男女關系及社會制度,都是對“我”人格的漠視,對女性的無聲暴行。小說中“我”最終選擇離婚,正是作者將女權解放、個人自由意志解放的思想賦予了主人公的必然結果。
三
在浩浩蕩蕩的自由民權運動中,隨著西歐思想的傳入,清水紫琴等一批思想先進的女性逐漸覺醒,她們掙脫男權主義的封建社會所強制賦予她們的賢妻良母的身份束縛,摒棄男尊女卑的不平等思想,堅決反對落后的一夫多妻制陋習,努力發(fā)出女性的呼聲。
《破損的戒指》站在女性的立場發(fā)出了女性的聲音,更呼吁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所應有的權利。作者號召女性自立自強,批判男權社會以及愚昧落后的男性,堅決反對男女的從屬關系,主張女性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基本權利與自由意志。作品中的“我”不再滿足于被局限于家庭中,而是走出家庭,走進社會,為了防止其他女性重蹈自己的覆轍而勇敢作為,發(fā)出警戒。清水紫琴等人可以說是最早具有“后家庭” 觀的一批女權思想家,即不同于以前的“大家庭”、“小家庭”,她們追求的是“后家庭”的最基本的原則中的個人,即個體的自由與意志。她們的先進思想在當今都可以稱為女性的楷模。
注釋:
①江種満子 清水豊子·紫琴(一)----「女権」の時代----
參考文獻:
[1]笹淵友一.こわれ指輪·一青年異様の述懐<清水紫琴>–その浪漫性–國文學 解釈と教材の研究 特集 現(xiàn)代女流文學の魅力 學燈社,1968.
[2]中山和子.清水紫琴研究 明治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紀要 別冊10,1990.
[3]榎本義子 清水紫琴と西歐思想 フェリス女學院大學文學部紀要,1993,28.
[4]江種満子.清水豊子·紫琴(一)----「女権」の時代----文教大學文學部紀要,2003,17(1).
[5]江種満子.清水豊子·紫琴(二)----「女権」と愛 文教大學文學部紀要,2004,17(2).
[6]肖霞.日本近代女性解放運動的肇始[J].山東社會科學,2009.
[7]童曉薇.做賢妻還是惡妻:日本近代女性作家的突圍與困境[J].深圳大學學報,2013.
[8]周曉霞,劉岳兵.近代日本女性解放思想先驅(qū)的女權思想探析——以自由民權運動時期女性民權家為中心[J].深圳大學學報,2014.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外語學院日語系)